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4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5篇(第12/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60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4分钟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着眼未来,我们要继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新形势研究和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恢复向好态势,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1日05版)

让好种子向阳生长(现场评论·海南自贸港观察④)

用好用足自贸港政策,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北纬18度线附近,光热充沛,气候温润。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过三亚市,到乐东黎族自治县,一幅南繁耕种图铺展开来。

何为"南繁"?就是利用我国南部亚热带或热带光热条件,进行种质资源加代繁殖和选育。年逾七旬的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介绍:充足的光热像"加速器",需要10年出的成果,通过南繁可能只要3年。

南繁育种,承载着"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重任。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才能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借助高端设备,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记录数据。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经历过南繁育种。如今,海南正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核心,加快建设种业创新、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一粒好种子,从南繁试验田里走出来,需要科研人员扎下根。最初来基地的人,像"候鸟"一样,吃过路途奔波、田间安家的苦。现在,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竣工投用,5040亩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全面建成......不断改善的科研、生活条件,让很多人从"候鸟"变成常驻。通过智慧管护,插秧、翻地、排水等田间管理不再需要科研人员操心;借助数字育种,每粒种子生长周期的数据得以全程监测。新技术的应用,让更多科研人员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向"卡脖子"技术攻关,夯实了做强种业"芯片"的基础。

一粒好种子,从科研人员手中育出来,离不开制度支撑。以前在南繁科研基地,不少单位各自为战,造成重复研究、资源浪费。依托基地建设的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以国家战略任务为使命,通过项目牵引、联合攻关等方式,为种业科技创新搭建公共科研平台,致力于突破种子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今年2月,实验室联合企业启动"揭榜挂帅"项目,67个优势团队围绕20个项目的育种技术开展攻关。产业"出题",科研"答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权交给企业,助力第一时间实现成果应用。实践证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等充分活跃起来,方能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粒好种子,从海南岛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还得益于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海南正加快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该基地能够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绿色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障国门生物安全;也可探索更开放的对外引种机制,吸引全球优秀种业资源、先进农业技术进入。得益于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从优质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与共享,到探索种质资源保存、交换、贸易、共同科研、合作开发、增值分配等新模式,都有了更好平台、更大空间。用好用足自贸港政策,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阳光洒向大地,良种破土生长。无数建设者扎根岛上、制度创新激发活力、更高水平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人们更加坚信,海南自贸港已经站在更高起点,一定能像种子一样向阳生长、积蓄力量。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1日05版)

为全球经济恢复注入更多正能量(人民时评)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会为伴;投资中国,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这个春天,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故事激动人心。4月10日,第三届消博会在海南海口拉开帷幕,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4月15日,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同时开始全年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新参展企业超9000家,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消博会和广交会陆续举行,向世界释放中国的开放红利,为全球经济恢复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消博会联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和各国消费精品销往全球搭建了桥梁。本届消博会举办"消博风尚、首发首秀"发布会,有300多个品牌发布1000多个新品,进一步提升了展会品牌影响力。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广交会线下展分为三期举办,每期举办时间为5天,展览面积每期50万平方米,三期共150万平方米。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企业参展踊跃,消博会和广交会吸引世界瞩目,展示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展现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阔胸襟。

花开之时,蝴蝶自来。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吸引了全球各界走进中国。3月以来,来自各国的政府官员、国际机构负责人和跨国公司高管密集到访中国,掀起一阵"访华潮"。"中国是令人振奋的投资热土""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重要机遇""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纷至沓来的各界人士穿行在经贸盛会和工厂园区,洽谈合作、寻觅商机,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强烈期待和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可以说,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稳定锚。全球商界不约而同瞩目中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是强劲的。今年以来,商场、超市、影院剧场、旅游景点人气显著回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快速升温,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多个国际组织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近期,不少跨国公司表示,看好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叠加转型升级机遇,在华业务迎来增长,在华投资已经向高端制造和研发跃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会为伴;投资中国,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一个自信开放的中国,给阴霾笼罩下的全球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无论是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还是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同频共振早已超越经贸层面。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再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可与称赞,结出开放共赢的累累硕果。

回首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站在新起点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巩固拓展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一定能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1日05版)

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30多年前,我从技校毕业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带我的师父语重心长地说:"技术是咱们的立身之本。只有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咱们工人才有价值。"

测井被誉为油田勘探开发的"眼睛"。工作后不久,我作为测井小队的测井工,被派到冀东油田从事外部市场服务。那里冬天特别冷,有时候担心仪器不好启动,我们就宁可自己少盖点,拿车上的棉被给仪器保暖。大家积极性很高,工作起来也很努力,但由于当时的仪器比较落后,我们只能一趟一趟下井,生产效率并不高。

饱受困扰之余,我下决心改进测井仪器性能。为尽快掌握相关技术,我等工友睡着了,悄悄从床上爬起来,打着手电筒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针对测井施工时效低的难题反复琢磨,还去兄弟单位向技术水平高的老师傅虚心请教。经过近半年的试验摸索,测井仪器性能得到大幅改进,生产效率迅速提升,我也获得了单位的奖励,尝到了创新发明的甜头。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后来,我当上了测井小队的队长。由于当时使用的测井仪器不少都依赖进口,操作较为复杂,施工中经常出现故障。在完成日常生产任务之余,我把各种技改问题收集起来,一有空就千方百计寻找答案。技改发明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投入时间精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点一点进步。我细心揣摩工艺上的变化,仔细比较测井仪器的性能差异,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坚持不懈、厚积薄发,再加上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我的发明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此后,以我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20多名成员全部来自一线测井小队或从事仪器维修工作。我们以推动自主创新、降本增效为目标,弘扬工匠精神,坚持每星期都到生产前线走访,深入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想方设法解决生产一线最实际最棘手的难题,让技改发明和生产实际紧密融合。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完成技改革新任务260余项,研制出八大类型100多种测井仪器,收获满满。

今年将是我们最忙碌、最充实的一年。一方面,我们牵头公司13个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之家",大家拧成一股绳,加紧研制高精度仪器。另一方面,我们持续加大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带徒""周末讲堂"等形式,全力帮助新的创新人才快速成长,让"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个个是创新之星"早日变成现实。

新时代新征程,技术工人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聪明才智。我们将保持劲头、继续努力,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为企业发展、国家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1日05版)

用责任担当书写闪光青春(暖闻热评)

〔人物〕2022年"最美大学生"

〔故事〕不久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被表彰的10名大学生,有的矢志科研、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有的心怀大我、积极参与国际维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有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在奥运赛场展示青春风采......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点评〕

心怀"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邓宇皓矢志科研,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信守"护一方平安"的誓言,贵州警察学院本科生王金磊面对严重交通事故,毅然冒险进入车辆破拆,成功营救被困人员;秉承"精益求精"的信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生陆亦炜勤学苦练,获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冠军......"最美大学生"们以各不相同的青春故事,书写下同样绚丽的青春答卷。他们身上涌动的蓬勃朝气、青春力量,成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生动写照。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呼唤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从"最美大学生"的事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质: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担当有为。无论是立志科研报国,创造北极高纬度浮冰区光学监测设备最长自主观测纪录;还是奔赴黎巴嫩维和战场,执行扫雷任务;或是退伍后运用专业知识创办新媒体账号,传播军旅文化、致力国防教育......使命感、责任感,是他们冲锋在前、矢志奋斗的力量源泉;爱国心、报国志,是他们拼出精彩青春的深沉动力。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系,身有所往。从浇灌出靓丽青春之花的"最美大学生",到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激扬青春力量,在危难关键时刻彰显青年担当,用实际行动回答着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让我们看到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总是在青年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收获多项荣誉的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曾韵,是一位完全接受本土培养的青年古典音乐演奏家,用一支圆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信;清华大学博士生刘迪波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担任志愿者,向外国友人生动讲述中国故事,被授予奥林匹克徽章......"最美大学生"身上展现的朝气与活力,折射的正是这个伟大时代昂扬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青年向上,时代向前。伟大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滋养和广阔空间,广大青年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为时代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青春动力。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必将进一步汇聚起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正在书写更多精彩的青春故事。以"最美大学生"为榜样,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广大青年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唱响更加精彩的青春之歌。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1日05版)

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新论)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难。3年多来,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疫情,面对一场场严峻复杂的抗疫大战、经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我们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实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最大限度维护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秩序的有机统一。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带领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党中央科学研判,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3年多来,我国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2020年至2022年,我国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回顾3年多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一个结论分外鲜明:正确的战略策略,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

正确的战略策略需要有力有效的具体措施来落实。3年多抗疫斗争,一个显著特点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动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到严格落实验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从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到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我们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根据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化对疫情防控的规律性认识,不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过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变化着的因素进行的动态选择,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主动选择。我国在各个阶段的疫情防控措施,充分体现历史主动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应对疫情提供了行动指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