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第一季度文章汇编37篇(第9/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03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2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开局,政策保障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运行提供坚实支撑。各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明确"一号工程"、立下"军令状",力求在2023年的经济发展中勇夺先机;各部门优化服务、改进流程,通过技术赋能压减办事流程,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加力,微观措施加快落地、精准有力,只要踔厉奋发、努力奋斗,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就能将开年良好发展态势延伸到全年。

春光不待人,奋斗正当时。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良好开局激发信心力量,把潜在机遇化为发展势能,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论坛)

万里山河,万象更新。春天里,在海内外瞩目中,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两会期间,民生始终是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前不久,在人民网开展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教育人才""社会保障""就业优先"等入选十大热词。民生连着民心。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数字见证不凡历程,彰显民生温度。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过去五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着眼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书写了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从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36883元,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十年砥砺奋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加,百姓幸福感成色更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XX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兜牢民生底线、着力改善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以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大道如砥,不负人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立足开年,展望全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进一步做好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必能凝聚人心、汇聚众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人民论坛)

在近日圆满闭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张亮眼的图片,将观众带回2019年激荡亚洲的一晚。2019年5月15日,浩瀚夜空下,国家体育场"鸟巢"灯光璀璨,各国艺术家齐聚一堂、欢歌曼舞,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亚洲文化嘉年华等一组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的展板,让观众纵览10年来对外宣传工作取得的成就,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声音传得更好更远。

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由中国人去树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贵州草海护鸟员、甘肃沙漠护林员,在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脱贫;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8500吨的钢结构,通过智慧制造完成精准设计和装配;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展现今日中国的卓越成绩和造福世界的壮美画卷。今天,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好故事正在被国际社会熟识,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责任。匠心独运的场馆"冰丝带""雪如意",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和喜庆祥和的"雪容融",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每一处充满"中国味"的细节,都彰显了2022年北京冬奥的人文之美。这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中国形象体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日常言行中,人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应当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争做精彩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主动发声,将真实信息、真实故事源源不断地注入国际信息库,让正确的声音响亮起来。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情感。展现国家形象,是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情流露。"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曾如此憧憬一个可爱的中国,如今已然化为灿烂的现实。对于祖国,身处这样伟大时代的每个中华儿女,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礼赞和讴歌,没有理由不去用情告白和展现。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人民论坛)

近期,各地因时因势扎实谋开局、奋战开门红,呈现"开年就开跑"的新气象,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谋发展、抓改革、促创新,必须主动适应时与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这要求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勇毅前行,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创造,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新时代,中华大地上谱写着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盛世诗篇,涌动着澎湃的变革动能。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因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增强了应变能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

增长识变之智。1930年冬天,当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时,毛泽东同志以非凡的远见,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这样描绘未来胜利的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党是一个善观大势、善谋大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矢志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掌握应变之方。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开拓创新,更加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身处变局,不能慌了神,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各方面本领,做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涵养求变之勇。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不仅能够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而且能够主动求变、创造机遇。事实上,无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都需要主动求变、抢占先机。面对艰难险阻、风高浪急,惟有保持求变的清醒、鼓足求变的勇气、坚定求变的信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新征程上,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奋跃而上、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不凡业绩。

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人民论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谋求共识,在更大范围凝聚共识,才能引导社会各方面同舟共济、携手前行,以"想在一起"的共识,激发"干在一起"的动力,把"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凝聚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需要共识引领。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社会共识坚如磐石,什么时候就能释放发展活力、激发改革动力。着眼当前,无论是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还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都更需要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以广泛共识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同舟共济者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意见看法各异。但越是意见不同、诉求不同,越是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各方面高度认同的社会共识和价值规范,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众志成城共同迎挑战、携手并肩一起向未来。

现在,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整个社会日益树立起对未来发展的正向预期和坚定信心。同时也要看到,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以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激发行动上的共同奋斗。以坚实的社会共识引导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共识如同社会大厦的思想支柱,因为有广泛的共识,社会才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善于凝聚共识,更好聚拢人心,就能握指成拳、合力致远。在广泛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人民论坛)

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中,有这样一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典型案例:童道驰在担任海南省三亚市委书记期间,对中央关于三亚市凤凰岛二期填海项目的整改要求,一再拖而不改甚至明拖暗顶。他为何如此敷衍应付?后经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发现,童道驰累计收受涉事企业相关股东2000多万元。自身不干净,腰杆就硬不起来。在廉洁底线上守不住,必然一步步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

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届X中全会上强调:"对领导干部来讲,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语重心长的话语,提醒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公道正派才能树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政治本色。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惟有首先做到自身廉,才能始终做到自身硬。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自身清正廉洁练就能挑重担的"铁肩膀",挺起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的"硬脊梁"。

廉洁自律重在自觉。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拒腐防变,最重要的就是怀德自重、守住内心。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成为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廉洁自律贵在持久。清正廉洁不会自然"保鲜保质",党风廉政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勤扫"思想之尘"、多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才能确保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参加过"平江起义"的李聚奎长期在军队和地方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从不居功自傲,坚持"违法的事情不能做",清正廉洁数十年。深藏功名、初心如磐的张富清,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严于律己,虽然家中曾遭遇困难,但始终艰苦朴素无所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者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终生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廉洁自律难在彻底。廉洁只有是彻底的、纯粹的,才能是真实的、长期的。比如,小事小节中也涉及党性原则,很多违纪违法往往是从日常小事小节违纪开始的。保持自身廉洁,必须从一顿饭、一杯酒、一张卡等小事小节彻底抓起、彻底严起。实现彻底廉洁,一方面,要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要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的,"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