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7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55篇(第3/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81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1分钟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培养规模巨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就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4日05版)

智能客服要真服务(微观)

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多渠道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吗?"

"我买的抱枕怎么一周还没发货?"

"您是否想咨询以下问题--"

"我的抱枕没发货,能解决吗?"

"亲,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请您再耐心等待一下。"

"?"

"您是否想咨询以下问题--"

............

这份聊天记录,是某商家智能客服与顾客的对话。类似智能客服"不智能"、聊天机器人变"机气人"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智能客服,甚至以其完全取代人工客服。在网购退换货、手机换套餐、机票退改签、银行办业务等众多消费场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随处可见。应当看到,智能客服不乏优点,比如,节省人力成本,服务效率高,可以做到随问随答,等等。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但仅有约四成的受访者觉得好用。

入口隐蔽操作复杂、答非所问循环重复、"千篇一律"不会变通、对老年消费者等群体不够友好......智能客服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更令人困扰的是,有时智能客服沟通不顺畅、解答不对路,但转入人工客服程序繁琐、排队时间长。有的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已经不设置人工客服。只回答问题、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智能客服,提供了低效或无效的服务,浪费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这显然有违使用智能客服的初衷。

智能客服显得不够"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应用尚不成熟。目前,一些机器人很难识别个性化的提问方式和语句结构,还做不到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人性化服务。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成熟,智能客服的能力有望获得较大提升。

无论如何,技术应用不成熟,不能成为商家服务质量欠佳的理由。智能客服如果语义理解能力不足、达不到客服工作要求,就不要为了降成本而强行替代人工服务。如果智能客服只能处理重复性、通用性问题,就仍须保留一定比例的人工客服。事实上,不少老年人不会或不习惯使用线上服务。在推广智能客服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适老化改造,确保各消费场景下老年人的沟通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可以设置"一键转接"等服务,让老年人更便利地找到人工服务。

做好服务是本分,改进服务能加分。在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多渠道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智能客服,不仅是成本更低的沟通渠道,还能帮助企业在售后服务中梳理商机、提升客户体验。从这一点看,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商业开发,智能客服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智能客服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发展潜力巨大。合理有效地发挥智能客服的优势,更好兼顾服务效率和使用体验,才能让消费者满意,让经营者改善形象和口碑,让科技进步不断造福我们的社会。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4日05版)

从"一粒米"感受文化中国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映照着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铭刻下中华文明奔腾向前的壮阔画卷

稻米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稻米仍是全世界的主要食物之一。我国的稻作农业起源很早,米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塑造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惯,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气质。从6月17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重点项目、大型美食文化探寻节目《中国米食大会》在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档播出,透过"一粒米"感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绵长,为观众奉上高质量的文化大餐。

中国稻作农业发展历史悠久。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此后陆续发现了1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经过漫长历史演变,我国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包括水田耕种技术、节气和历法、谷物加工方式和蒸煮粒食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与稻作农业息息相关的米食文化传承至今,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不同样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浙江,从融合山海之味的海鲜米豆腐,到传统美食慈城年糕、湖州粽子、梁弄大糕,再到甜苦相依的创新食品咖啡汤圆,米香一如既往,形态千变万化;在广东,人们既喜爱非遗美食禾秆冚珍珠、风味美食"粥底打边炉",也对"薄如蝉翼、纯白若雪"、米香浓郁的陈村粉钟爱有加;在湖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土家糍粑广受欢迎;在云南,种类繁多、口味各异的米线令人目不暇接;在海南,气鼓鱼粥、港门酸粉、山兰米酒、凤梨海鲜炒饭等特色美食吸引无数食客前来品尝......具有悠久历史的米食文化,发展到当代依然充满活力,成为中华文化创造力的一个生动注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稻作农业的发展成熟,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我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1/5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今天的中国,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开展"光盘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一系列有效举措,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映照着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铭刻下中华文明奔腾向前的壮阔画卷。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5日05版)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打通科技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帮"还要"育",关键在培养更多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2014年,我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开展中药材栽培研究与应用推广的科技帮扶工作。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是责任,也是光荣。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问题,是科技特派员的分内事。比如,七叶一枝花是重要的林下经济作物。有些农民种植的七叶一枝花,经常不正常倒苗,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于是,我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在深山里住了下来,经常是白天钻山林、进大棚做实验,晚上分析总结,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历时7年,前后进行了400多项实验,我们终于突破了七叶一枝花栽培和种苗繁育技术瓶颈,将出苗时间由2年缩短到6个月,出苗率提高12倍。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只要能实实在在帮到农民,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的。

除了加强技术攻关,我们还创新生产模式,充分挖掘农作物的经济潜能。我带领团队探索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套种灵芝的林下经济模式,试水长中短期的复合种植模式。此外,我们团队还研究了凉粉草与玉米、大豆间作,多花黄精与玉米作物等复合种植模式,在闽粤赣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近20万亩,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好经济效益。这种林下经济模式不仅能提高种植效率,缩短回报周期,还可以改变以往采挖野生药材、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推广新模式,农民"钱袋子"更鼓,村庄环境更美,一些乡村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通科技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帮"还要"育",关键在培养更多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曾经,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从外地引进种苗,种下后却生长效果不佳。得知情况后,我们和他一起建基地、育种苗,帮助他渐渐成为种植能手。如今,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年收益可达60多万元。同时,他还鼓励大家一起致富,带动乡亲们种植了3000多亩药材。在互帮互助中,大家学习技能的热情也持续高涨。如今,南平市光泽县积极发起乡土人才评选,让符合标准的农民获得乡土人才的认证,推动培养了更多农民科技特派员。乡亲们从依靠科技特派员到成为科技特派员,折射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前景更为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5日05版)

厚植开放优势(纵横)

前不久,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正式成为吉林的境外中转港口,可说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一个生动缩影。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党的XX大报告再次宣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扩大开放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在拼经济、促发展的赛道上,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战略要求,也是必然选择。能否把地缘优势、机遇优势、政策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放"的文章,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厚植开放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解放思想始终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充分用好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以思想之"放"引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风气之"先"、气象之"新"。面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补齐认识上、能力上的短板弱项。要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打破条条框框、固有藩篱,着力解决那些影响和制约全方位开放的体制机制问题。要从"墨守成规"的观念、"瞻前顾后"的心理、"畏手畏脚"的习惯中走出来,认识形势、把握态势,保持定力、提升能力,遇事敢闯敢试、敢于拍板。

开放包容,就是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秉承开放包容,栽好养好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综合施策,放宽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限制,放开影响市场活力的阀门禁锢,放活促进创新创业的创造因子,放大对外开放的有利优势,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引资金、招人才、落项目、聚资源、增人气,以产业振兴集聚发展效能,以科技创新凝聚发展潜能,以人才兴旺汇聚发展动能。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助力企业破除"成长中的烦恼";要在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强开放通道建设等方面,努力开拓思路、探索新路、找准出路,进一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引要素、育主体、兴产业、添活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万马奔腾"、小微企业"生龙活虎"的生动局面。

(摘编自《吉林日报》,原题为《做好"放"的文章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5日05版)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民时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就业形势将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改善

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署启动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针对登记失业青年和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服务;针对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及长期失业青年,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6月底前,形成登记失业青年帮扶台账......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青年就业工作,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当前,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从统计数据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失业率今年以来整体呈下降态势。分年龄看,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分群体看,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率继续降低,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接下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青年就业的强大合力。

稳就业,经济发展是根本。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为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用工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形势整体好转;服务业增势较好,促进就业容量扩大,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这都说明,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就业形势将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改善。我们完全有底气、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持续好转,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将逐步改善。

随着高校毕业季的到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不断发力。接连推出延政策、增信贷、降成本举措,为广大企业减负担、增后劲,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助力企业留工稳岗;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就业的潜力,促进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人岗匹配效率......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帮扶经营主体、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多管齐下,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托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