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第一季度文章汇编37篇(第7/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8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分钟

涵养健康文明的乡村新风尚,既要注重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带动作用和方针政策的催化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好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呵护好沾满露珠和乡土气息的"文化秧苗"。"村BA"篮球赛的一个重要启示正在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火种,农民群众也有自己的文体特长和爱好,只要做好服务、加强扶持,就能培育出有滋有味有影响力的文体品牌。社会多方合力也极为重要,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入选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表演,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追风计划"帮助超过4000名乡村女孩实现足球梦想,都是多元参与、多方合作结出的文化硕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文体活动多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广大农民的日子一定能够越过越红火。

线上健身为美好生活添彩(人民时评)

线上健身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健身选择,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带动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让更多人共享健康与快乐

跟着网络直播一起跳健身操,用跑步路径"画"出有趣图案,在运动应用程序上向好友发出健身打卡挑战......如今,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健身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丰富多彩的线上健身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一部分。

作为线下体育的重要补充形式,线上健身具有场地灵活、门槛较低、活动种类丰富的特点,能更好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健身的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线上健身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健身热情。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体育系统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参赛人数超1396万。线上健身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健身选择,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带动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让更多人共享健康与快乐。可以说,线上健身既是在为全民健身助力,也是在为美好生活添彩。

越来越多人动起来的背后,是"主动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可以增强体魄,提高生活质量。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健康生活,愿意花更多时间投入健身活动,主动健身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从通过短视频了解健身知识,到利用手机健身APP记录跑步用时、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再到参与线上虚拟赛事,越来越多人通过线上健身认识到,健康是责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越来越多人懂得,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的"钥匙"就握在自己手里。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当健身热情提高后,如何科学健身成为人们关心的又一个话题。通过各种线上健身平台,用户能轻松获得各种健身知识,也能自主选择线上健身课程,接受更专业的健身指导。去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期间,100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通过线上竞赛、话题互动等方式,和大家一起"云锻炼"。如今,越来越多体育运动员在互联网上化身居家健身的"辅导员",既为引导公众科学健身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普及了科学健身理念和方法。

也应看到,线上健身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如何开拓出更多运动场景?怎样提高健身质量?如何推动线上与线下更好融合?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线上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需要相关平台不断创新,更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公共服务,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引入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拓展举办平台,丰富传播渠道。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激发"互联网+体育"的巨大潜力。

党的XX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以线上健身为接口,增加运动产品及服务资源供给,优化线上线下健身互动,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群众的生活必将更加多姿多彩。

形成治理欠薪的强大合力(人民时评)

不断巩固拓展根治欠薪成效,让农民工劳有所得,仍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

临近农历新年,工资结算进入高峰期。黑龙江省司法部门在全省开展专项维权行动,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湖南省浏阳市人社局推出"欠薪反映"小程序,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河北省石家庄市劳动监察局依托根治欠薪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排查各类欠薪线索......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真招实招,努力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保障了农民工权益,回应了社会关切。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农民工,要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近年来,从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到持续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从开通"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到启动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支撑根治欠薪试点工作,我国始终把根治欠薪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扎紧制度篱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欠薪高发多发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5.2万件,为59.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75.5亿元。欠薪问题背后,既有市场秩序不规范的原因,也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实名管理等制度"重覆盖、轻运行"的因素,还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有关。不断巩固拓展根治欠薪成效,让农民工劳有所得,仍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形成治理欠薪的强大合力。

治理欠薪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道现实考题,既要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整治,也要抓常抓长,推动欠薪治理常态化长效化。一方面,要督促有支付能力的单位尽快清欠农民工工资,协调妥善解决困难行业企业的欠薪问题;另一方面,要持续堵漏洞、补短板,落实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不断强化"不敢欠"的震慑效应。

根治欠薪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闭环,推动欠薪治理从清欠向防欠转变。比如新疆大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设,自去年5月上线启用以来,累计将4754个工程项目、40.57万农民工纳入平台监控,实现了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的全流程线上监管、动态监控、实时预警。"干活有数据、用工有实据、讨薪有依据",有助于从源头上杜绝欠薪问题。从各地实践看,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信息共享,不仅能提升根治欠薪工作效能和水平,也有助于解决用工信息不透明、计薪结算不准确、维权证据缺失等治理难题,从而将欠薪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就业群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工资报酬是他们最直接、最核心的权益,每一份工资都牵动一个家庭的幸福冷暖。扎实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保持治理欠薪的高压态势,打好清欠防欠"组合拳",定能确保付出辛劳的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让他们无论在外打拼,还是在家就业都更有底气。

以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人民时评)

在山东威海,市民来到城市书房感受阅读之美、读书之乐;在湖南长沙,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文化艺术培训;在浙江宁波,读者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联网借阅图书......近年来,各地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全社会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的是广大群众读书看报、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化活动等需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优质化、均等化"问题凸显。党的XX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更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是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有的城市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有乡村以挖掘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基础,改造或建设小书屋、小礼堂、小戏台等主题功能空间。一些文化馆、文化站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一些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研学、手作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活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这些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发挥了以文促教、以文促旅等重要功能。

公共文化空间只是一个平台,增强文化服务的实效性、精准性,才能让更多人就近享受、积极参与。近年来,篮球赛、山歌大赛、广场舞大赛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许多乡村社区如火如荼开展。在这些活动中,群众不只是文化观赏者,还能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目前,全国有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45万个,比2012年增加50%,越来越多群众期待登上灯光绚丽的舞台。在继续办好乡村"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家唱群众歌咏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为群众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更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往,公共文化服务受到时空限制,覆盖面有限。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逐渐打通。借助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图书馆、"云端博物馆"和"云上村晚"等各类数字化服务,城乡群众能同步分享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未来,还需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解决好资源孤岛、数据孤岛等问题;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在优化新增和改造存量两端同时发力,不断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数字化将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更加精彩。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一定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改革为国企核心竞争力"赋能"(人民时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坚持中国特色又参照国际经验,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创新,不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也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国企改革理论和国有经济理论

千帆竞渡,奋楫者先。北京国资委正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推动优质资产注入;上海提出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适时引入高度匹配、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山东深化省属国企改革,推动建立三项制度改革效能评估体系,有序实施中长期激励......近段时间,各地密集谋划国企改革"新动作",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积蓄发展动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以改革为牵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的必然要求。从已经圆满收官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看,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的1.5万户、地方政府管理的15万户国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有限责任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效巩固;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营业收入占比超过35%,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价值可见一斑。

从2020年到2022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深入推进了激励、责任、竞争、创新等基础性制度建设。三年来,从实施军令状制度到实行穿透式操作,从建立清单化举措到开展定量化督办,从市场化经营机制取得大范围深层次突破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健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坚持中国特色又参照国际经验,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创新,不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也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国企改革理论和国有经济理论,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参照。

改革永远在路上。奋进新征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呼唤国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强化战略支撑作用。要看到,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大,但一些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我们定能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增强核心功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企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顶梁柱"一定能立得住、走得稳、行得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时俱进筑牢消费者权益"防火墙"(人民时评)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一环

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事件涉及人群、波及范围、安全危害三个维度,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引起关注。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有关部门、消协组织采取畅通投诉渠道、倡导经营者压实主体责任、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等举措,不断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消费者满意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有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但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既包括医美机构误导消费、不规范标价等老问题,也有直播售假、网游虚拟财产侵权等新问题。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一个消费侵权案例的发生,可能影响许多人的消费意愿。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一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着眼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等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明确了方向。

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需要加强全链条监管。一方面,要加强事前监管,对产品、服务质量和广告宣传等问题常抓不懈,压缩实施侵权行为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监督,畅通维权渠道。《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持续优化完善全国12315平台,充分发挥地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多措并举降低消费者维权的门槛,在更大范围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强化信用约束机制,形成遏制侵权行为的合力,才能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