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日报今日谈全年汇编110篇(第3/10页)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赋予传统佳节以更深意蕴、更多意义。今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提升,始终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观念。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热情拥抱春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美好的节日,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促发展需要做好"精准"文章(今日谈)
近日,河南省政府派出9个工作组赴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聚焦政策措施落实、接续实施重大项目集中攻坚等开展督导服务。第一工作组提出"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发现实情,进一步精准开方,帮到点子上",他们实地走访39个企业、89个项目,与112个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对企业提出的个性问题和行业发展共性问题现场办、精准帮,让人们印象深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企业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一招鲜吃遍天"。只有做好"精准"文章,在"精准"上下足功夫,才能让助企惠企政策更科学、更有效,让促发展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事实上,在"精准"上用力的过程,本身也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找思路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是抓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精准"之处见真章。从为经营主体减负纾困,到支持稳岗扩岗,再到优化营商环境,在"精准"上持续用力,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必能更好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振发展信心。
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今日谈)
在江苏连云港,"北斗+5G"无人农场实现农业设备高速互联,推动耕、种、管、收全程自动化;在重庆两江新区,5G智能重卡不仅能"看懂"道路上的闸口、信号灯情况,还能与码头港区装卸设备实现信息交互......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推动"双千兆"网络在各行各业深化融合应用。
进入5G时代,各领域的快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已经建成的110个千兆城市中,84个城市重点场所5G通达率达到100%,有力支撑工业制造、港口、矿山等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实践证明,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能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必能推动数字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今日谈)
"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勉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60年前,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当埃博拉疫情突袭西非时,1200多名医护人员和专家组成的中国医疗队向着最危险的地方飞奔;当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时,常驻非洲各国的46支中国医疗队在第一时间投入当地的抗疫行动;当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缺医少药困难时,中国医疗队不仅积极防治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留下了"不走的中国医疗队"......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铸就了中国医疗队精神。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中国医疗队精神不仅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医疗队员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广大医疗队员继续努力,完成好党和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有关政策,我们必能不断开创卫生援外工作新局面,凝聚起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大力增强质量意识(今日谈)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会场内,"高质量"凝聚起代表委员的广泛共识;会场外,"高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迫在眉睫。无论是地方谋发展,还是企业搞经营,唯有把质量视为生命加以呵护、当作追求付诸行动,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与吸引力,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
从发展规律来看,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新征程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
读懂中国之理凝聚奋进之力(今日谈)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在全国发行。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最新读本,该书用朴素语言阐释深刻道理,用生动故事讲解时代主题,有助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从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到如何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集中回答和阐释了17个重大问题,力求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解读,解思想之渴,答实践之惑,就能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懂中国之理,凝聚奋进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追梦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理论上更清醒,在行动上更坚决,我们定能汇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今日谈)
小物件里藏着大创新。一个拉头、两片链带,小小一根拉链,却涉及108道工序,关联着14个一级学科、44个二级学科。在福建晋江,一家拉链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材料应用、压铸工艺、染整技术上不断创新,打开了和国际一线鞋服品牌的合作之门,旗下产品更是应用于航天服。从"拼价格"到"拼科技",这样的创新故事给人以启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依靠自主研发,加大技术创新,一家公司的陶瓷新材料成为手机、汽车等产品的重要元件;在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后,一家公司成功研制"手撕钢",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个个生动案例启示我们,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我们定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奋跃而上展现新气象(今日谈)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1月31日,北京市2023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集中签约及开工146个重大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1月31日,武汉新城重大工程启动暨一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新年伊始,各地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传递出火热的干劲、坚定的信心。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发展成绩是拼出来的。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同时也要看到,"天上不会掉馅饼",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不断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拼搏是最直接的成功秘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新的征程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要求,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奋跃而上展现新气象,"中国号"经济巨轮必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感受节日经济的强劲脉动(今日谈)
节假日是观察经济的窗口。"五一"假期,从餐饮住宿的红火,到景区景点的热闹,再到商场影院的爆满......丰富的消费场景、高涨的消费热情,映照着消费信心的不断提振,涌动着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发放消费券、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创新文旅产品等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有效举措,推动消费市场有序恢复。众多游客出行,多元消费火爆,线下与线上"齐飞",实物与服务消费"两旺"......"五一"假期,让世界再次看到一个处处充满生机、处处孕育希望的活力中国,再次印证"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展望未来,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基础没有改变,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在延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必能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感悟文化韵味厚植家国情怀(今日谈)
近日,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活动在安徽蚌埠市汤和路学校开展。老师讲解端午习俗,学生们诵读端午民谣、学习编织五色丝线和制作香囊,在深入了解端午习俗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端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醒目符号。各地的端午习俗或略有不同,但涵养朴素深沉的家国情怀,历来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端午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动力源泉。端午节,烙下的是文化印记,凝聚的是前行力量。让我们感悟文化韵味,厚植家国情怀,为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共同感受春节的味道(今日谈)
北京前门大栅栏,游客在张灯结彩里感受喜庆气氛;广州越秀西湖花市,市民在芬芳四溢中流连忘返;山东威海西霞口旅游度假区,人们在舞龙舞狮、秧歌锣鼓等表演里重温传统年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线上线下,"欢欢喜喜过好年"的氛围,既是热火朝天的烟火味儿,也是绵延悠长的文化味儿。
不同的味道,相似的情感。新春佳节,不只是物质的丰盛,也意味着文化的丰裕、精神的丰满。一桌年夜饭,是和家人团圆共度、和亲情美满相拥;一句"过年好",是对彼此的问候、对未来的祝福。从感念家庭到感恩生活,春节早已成为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集合,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但节日的仪式感没有变,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核始终没变。当文化的韵律叠加时代的脉动,当传统的底色添加现代的线条,"年"就有了更多元的文化表达、更精彩的文化呈现。让我们在文化的纽带、情感的磁场里,共同感受春节的味道,一起诠释过年的意义。
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今日谈)
如何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是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上海松江区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浙江桐庐县对全县幼儿园大班至高三儿童青少年开展视力筛查活动,并建立"儿童青少年眼视觉健康档案";安徽合肥市出台规定,新建学校需建设一间近视防控教室,以助力学生防控近视......不少地区不断推出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了有益借鉴。
孩子的光明未来,离不开明亮的双眸。必须看到,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同时也应看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成因复杂,既与个人学习、生活习惯有关,也同教育考试评价与激励机制、家校互动模式等密切相关。正因此,学校和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预防近视,防大于治。坚持关口前移,积极为学生创造符合科学用眼要求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加强儿童青少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我们定能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明亮"视"界,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今日谈)
数字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柱,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是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11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致贺信,指出"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亮点",强调"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希望各方"携手将数字贸易打造成为共同发展的新引擎,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走进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现场,飞行载具、无人驾驶汽车、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等竞相亮相,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实现突破,数字创意、数字医疗、数字娱乐等找到应用场景......在数字贸易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与新场景从梦想照进现实,不仅给千行百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也为美好生活拓宽了深度和广度。
中国的新发展,世界的新机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3727.1亿美元,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让共建共商共促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成为可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有力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充分利用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平台,推动全球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共享成果,必将塑造数字贸易发展新优势,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惠民生暖民心(两会今日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调动民营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为稳就业贡献力量"......代表委员提出的许多议案提案、意见建议,切中民生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