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四季度文章汇编16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04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2分钟

目录

1.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人民观点) 1

2.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人民观点) 5

3.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人民观点) 8

4.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人民观点) 11

5.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人民观点) 14

6. 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人民观点) 17

7. 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人民观点) 21

8.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人民观点) 24

9. 推动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人民观点) 27

10. 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人民观点) 31

11. 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人民观点) 34

12. 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人民观点) 37

13. 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人民观点) 41

14. 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人民观点) 45

15. 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人民观点) 48

16.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人民观点) 51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人民观点)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五个必须"。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编者

在新发展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走进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展品熠熠生辉。介孔材料、智能机器人、创新药械,一张张科创名片兼具科技感和未来感;C919大型客机、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一个个大国重器模型赫然亮相。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并概括提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本路径,标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在新发展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以发展实绩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在四川考察时要求"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找准定位、攻坚克难指明了方向。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任务,不断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新时代新征程,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以科技创新增强经济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人民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

不久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这造船工业"三颗明珠"的能力。造船工业的突飞猛进,凝聚着一大批产业工人、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的心血和汗水,成为全国人民携手同心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的生动注脚。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完成这个使命任务的途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今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20年来,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飞天梦圆,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生动缩影。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广大乡村干部和群众携手奋斗,创造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奇迹;在科研攻关第一线,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钻研,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等重大创新成果;在大街小巷,快递员来回奔忙,为物流畅通注入源源动力......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征程上,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就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前进道路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我们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实干成就未来。面向未来,亿万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好、走得远。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人民观点)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对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发展在安全的轨道上行稳致远、笃定前行

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安全为前提。当前,我国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据统计,全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再获丰收的粮食生产,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发展基础。

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为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才能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对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一年来,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煤电油气供应足、价格稳;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整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中国经济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发展在安全的轨道上行稳致远、笃定前行。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保障安全。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实现"增量创新",多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年度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首超50%......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筑牢了安全的基石。从更深层面看,进一步提升维护安全能力,必须靠高质量发展实现。比如,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才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再比如,只有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能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践告诉我们,建立在高质量发展之上的安全才是可靠的、可持续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与时俱进筑牢安全屏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一方面,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总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新征程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高质量发展提升维护高水平安全的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国号"巨轮必能越激流、过险滩,驶向更加壮阔的前程。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人民观点)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

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释放两者协同发力的巨大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星光点点,海风阵阵。1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开幕式上,无人机表演以星空为幕、以光影作画,呈现声光电交融的视听盛宴。"海口杯"帆船赛,三亚国际文博会,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放周......相关活动累计接待人数超20万人次,线上触达超5亿人次,线上线下直接销售额累计超5000万元。消费升级催生新供给,有效供给激发新需求,供需协同发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之举,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有效手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