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经济工作讲话稿-54篇(第40/5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84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5分钟

(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新型城镇化全局性。统筹三大结构,就是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城市和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一要加快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产城融合实际上,也是徐书记提出的"四城"的概念,在充分结合我市产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正是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我们提出来结合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结合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提出打造生态之城,这个产业发展跟我们城市建设的理念是相吻合的;正是因为我们有营养与健康产业,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健康之城;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科技进步基础和创新氛围,所以提出要打造创新之城;正是因为我们积极推进光网建设,力求支撑"互联网+"全产业渗透,所以提出打造智慧之城。在数字化城管、脱贫攻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智慧园区,包括"天网"工程、环保等方面,都是未来我们打造智慧之城的基础。目的就是要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产业、城市和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二要加快产镇融合。特色集镇,有的领导问,你们界首的特色集镇特色在什么地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我们想,我们的特色集镇,特在产业。所以,我们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支持打造三类乡镇:支持光武、田营、靳寨等乡镇,加快优化工业布局,打造工业强镇;支持泉阳、陶庙等乡镇,加强商贸体系建设,加快集镇改造,打造商贸重镇;支持沿泉乡镇、近郊乡镇等,打造生态美镇。不同的乡镇有不同的定位。美丽乡村,美在哪里呢,主要是美在产业。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跟皖南没法比,皖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好搞,他们有原来的老民居,有古牌坊,山清水秀,在哪看着都好看,我们这看着哪都一样。我们的美丽乡村整市推进,我们美在产业。我们提出"两区"建设,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三要加快城乡融合。界首没多大,600多平方公里,我们在皖北,包括在阜阳地区,是最有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三位一体"的思路,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新型城镇化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有一盘棋的思想。目前,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多的还是凭经验办事,项目来了,到底在这块地上是搞商业、住宅,还是搞市场有的时候还搞不清楚。普遍的问题就是项目建好了管网还没搞,比如我们太和中医院,我们大力支持他们搞建设,建好了以后,气也没有,电也没接好,污水管网也没接好。有的保障房建设也是这样的,房子盖得差不多了,突然提出来污水没地方排,配套的很多东西,刚开始都没搞。很多房地产开发完了服务用房没有,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大家普遍的意识是大家赶快盖房子,然后卖完就跑了。学校布置在什么地方,包括公厕、垃圾中转站,没有统一的规划。下一步,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一要严格规划管控。切实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合理安排建设次序,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建到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严格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要严格建设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硬件与软件同步、地上和地下统筹,大力提升建设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成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持续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推进建筑品质提升。三要严格市容管理。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保持日查日控,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组织清理拆迁"半截子"工程。严厉打击预拌混凝土、钢材等领域欺行霸市行为。

(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持续性。一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实施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双置换"。做好人口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相关的户籍、土地、社保等制度配套衔接,引导返乡人员向城区与集镇安居乐业,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就地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文件请大家尽快充分讨论,尽快印发执行。二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我们将启动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整合不动产登记机构,建设统一的房地产交易中心、不动产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同时,要深入挖掘臧公馆、文昌阁、新阳城等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各类诗会、书会、艺术节的水平和影响力,与广大群众共同传递"爱家乡、建界首"的正能量。

(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新型城镇化宜居性。我们一直强调"水生态、绿文章、慢生活",究竟什么是"水生态、绿文章、慢生活"?水生态,阜阳市提出的"五水共治"的要求:包括充分利用地表水,努力涵养地下水,彻底治理污染水,合理节约使用水,保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所以我们对水生态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指水环境,更多的是水生态、水文明,说到底就是对水理念的提升。绿文章,我们提出来要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化、街头游园建设、城市出入口绿化提升,目的是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界首,不管走在界首的什么地方,都会让人感觉赏心悦目、眼前一亮。所以我们提出300米见绿地,500米见游园。这里的"绿"不仅仅是指绿化、园林、森林,也是指产业的绿色发展,更是代表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对绿的理念的提升。慢生活,实际上这里的"慢",不是生活节奏的慢。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天天穿着睡衣上街,你到北京、到上海,人家为什么不穿睡衣上街,还是整体素质文明水平的提高,还有就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讲慢生活不是这种慢,不是穿着睡衣、穿着拖鞋上街,在街上晃荡晃荡的那种慢,这是一种生活理念的提升。它代表的是一种自信从容的生活态度、回归自然的生活品味以及轻松和谐的生活品质。

(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性。按照中央会议的要求,我们将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层面,政府抓城建,大建设必须要有大的格局,所以我们要思考,未来10年、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整个界首要建成什么样子,心中一定要有数,没有大格局是建不出来小城大美的。要有百姓情怀,怎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贯彻到我们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当中。要有过人的胆识,敢想敢干,大家都要想到我怎么把事情干成,而不是我怎么把这个事情干不成。没有改革创新,没有一点胆魄和气量,是干不成城市建设的。社会层面,一方面,将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灵活运用PPP等融资模式,着力拓宽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现在应该说PPP是一个方向,我们实际上PPP项目谋划得还算不错的,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如果手上有更多的PPP项目,社会上的资金,会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这里流动。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社会化管理、委托运营。比如我们的环境卫生,在社会化运营以后,大家普遍感觉比原来更干净了,其实人还是那些人,只是管理制度不一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我们未来城市管理,包括城市建设的方向。我关注的是,我们能不能通过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市民层面,现在搞棚户区改造,搞征地拆迁,氛围形成了。特别是前段时间,三个街道,一报征地拆迁计划报300万平方。现在很多老百姓都在打听,我家什么时候拆。这说明很多群众都希望通过城市改造、棚户区改造,来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所以我们现在要求,我们每一次所要实施的项目,从动议,到规划、设计、实施各个阶段,要坚持在三个层面征求意见,要征求所在地乡镇街道、周边群众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力求体现民心所向,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

同志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奋力夺取"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胜利!

44、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17年工作打算

中共X区委X区人民政府

(2017年2月8日)

一、2016年工作情况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39.03亿元,增长8.3%;财政总收入完成53.65亿元,增长0.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94.51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6.42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09.62亿元,增长13.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3.66亿美元,增长10.4%;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134.77亿元,增长1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12亿元,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6.33亿美元。从经济总量看,十大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指标总量在全省前五,8项指标总量占全市比重超10%,特别是GDP、固投双双达5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3.6亿元,按省统计口径列全省第四.从增速占比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内资3项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十大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7项指标全市占比超过10%,继续稳固省市"第一方阵"地位。

产业支撑逐步增强。坚持"主攻三产、提升二产"发展战略。强化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了深圳**、**科技、阿里巴巴、万达、中信X药谷、太*·**时尚产业园等一批规模大、业态新、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项目,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225家,全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其中,针织服装、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亿元,电子信息LED封装生产线数量和产值占据全市半壁江山。新增百*智能和江西**泰工程2家本土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4家,申报科技专利1550件。以恒*·*时代广场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不断壮大,以南昌*兴街、*湖欢乐街、京东**街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商业街相继成形,以华安699、好吖好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全区共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市级众创空间1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亿元,并逐渐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城乡面貌继续改观。高水准规划、高标准管理、大手笔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竣工、运营,正式迈入"地铁时代",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大气魄推进棚改旧改,完成房屋征迁40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448万平方米,体量之大、受众之多前所未有;大力气提升城乡品质,基本建成了以恒茂·梦时代广场为核心的城东商圈,现代都市气息更加浓厚;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施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完成15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打造,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城区的基础、形象、品位正在实现华丽"蝶变"。

社会事业长足前进。坚持惠民生、优生态、促和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入选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达标县(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区信息传媒中心、镇街三大文化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区文化馆蝉联国家一级馆"四连冠",成功举办两届天香园国际都市候鸟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全覆盖,卫生计生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七年稳居全市榜首,建成保障性住房3600多套,完成惠及6.8万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解决近8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打造了全省一流的星级老年公寓。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平安、法治X建设,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信访工作卓有成效,全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深入实施政府机构、镇街园区财税体制和"三单一网"改革,推进高新工业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完成了户籍制度改革、公费医疗改革、19家省市属国企改制等重大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了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市场监管体制、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等改革;积极探索PPP模式、基金招商、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创新。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打造了**安X等一批"众创"空间。

二、2017年工作思路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今年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总额与2016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

(二)主要举措

一、以强攻产业推进经济大发展。一是主攻三产,寻求现代服务业更大突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尤要突出总部楼宇带动作用,力争实现全区楼宇市场主体入驻率30%以上,对地方税收贡献率3%以上,培育专业楼宇1栋,税收超千万元楼宇4栋、超亿元楼宇1栋。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坚持以现代商贸为引领,强化恒*·*时代广场、**国际等商业综合体已聚集的商气、人气、财气优势,全力打造解放东路、北京东路、临*板块三大商业支撑点,加速形成"一核两轴多点"格局。二是提升二产,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更大跨越。一手抓以针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启动医药产业园、**产业园工业地产项目,进一步巩固食品医药、包装印刷、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基础,一手抓以电子信息(LED)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引进LED芯片研发、装备制造、终端应用等上下游环节的大项目、好项目,把产业链做长、做强。同时,组建LED产业联盟,提高LED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针织服装、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500亿元、300亿元,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三是强化项目支撑,进一步培育发展新支撑。积极参加赣港会、赣台会等省市招商引资活动,加快1256亩旧改地块招商步伐,力争签约并注册重大项目40个,其中1-10亿元产业项目20个,10-20亿元产业项目3个,超20亿元产业项目3个。全力打好今年重大重点项目攻坚战,抓好今年总投资达219亿元的155个重大重点项目,强力推进8090创客产业园、中国·江西**服装创意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动**置地、万达广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纳入市级统筹的重大重点项目,考核达标率100%。

二、以建管升级推进城乡大变样。一是"建"。围绕做优城市干线路网,拉开发展框架,加快推进地铁2、3、4号线、九*高架二期(**大道)、**大道南延、**东路综合管廊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启动昌东大道、顺外路等主干道提升改造工程,幸福渠流域起步区11条路网全部拉通。二是"改"。启动2017年龙王庙、**村等约120万平方米旧改征迁工作。进一步完善安置房建设责任推进机制,加快完成解放东路综合安置小区、月*综合性小区等16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全速启动**新村、*山村、**村等17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巩固"以安促拆、拆安并举"的良好局面。三是"管"。以实施"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全力实施好市容环境整治、城市交通畅通、城市文明提升三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体系。高质量打造上海中路、上海南路及南京东路三条示范街区,进一步提升高新大道、京东大道等主干道景观绿化、管理养护水平。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完善社会化服务外包机制,综合解决道路养护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场、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停车场建设难题。

三、以加快改革激发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建立全区综合治税网络信息平台,培育税源增长点,出台镇村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增强各级经济特别是街办经济造血功能。创新财政投融资模式,开拓市场化多元融资渠道,筹建60亿元城市发展基金,加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入。二是转化科技创新动能。深入推进"两创"示范工作,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力争今年获授权专利数突破85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亿元,跻身全省"专利十强县区"和"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区"。三是优化创新要素保障。发挥好风投基金的精准效应和"两创"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贷款等扶持资金的带动作用,鼓励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解决创业资金筹集难问题。在"政企直通车"内设立集社保、税务、工商、金融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小企业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

四、以事业统筹推进民生大改善。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今年,我们围绕人民群众在住房、教育、交通出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梳理出25大项172个小项民生项目,总投资27亿元。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责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蓝天、净土、清流"行动,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意见整改,继续推进瑶湖、艾溪湖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畜禽养殖全民禁养,分步建设一批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三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创建"法治X",全面开展"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依法治区水平。深入创建"平安**",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创建"和谐X",大力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力争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0%以上。

44、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暨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今天的经济工作会议,既是一个年度性的工作安排和总结,也是2017年开门红的安排和部署。稍后,XX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总结2016年工作,增强争先进位的底气

2016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牢牢把握"1234"工程不动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总结2016年成绩,可以归纳为交上了"两张答卷"、实现了"四个突破"、取得了"六个成效"。

两张答卷:一是稳增长交了满意答卷。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们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亿元,增长9.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4亿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13%。(11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两项指标在全市排名第二)。二是项目观摩交了满意答卷。四个季度观摩拉练,我们都有看点、有重点、有亮点,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肯定。

四个突破:一是龙头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万华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亚丹生态家居、亚飞新材料、弘信电子、伟德线路板、恒生源锂电池等绿色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产业链龙头引进取得实质性成果。二是资本市场建设实现新突破。2016年策划融资项目28个,通过银行审批贷款68.5亿元,为建区历史之最;发行了我区首只企业债券,完成融资7亿元;2016年12月27日,天华新材料成功挂牌"新三板",实现零突破。三是PPP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2016年,我区2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PPP示范项目。其中,电路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工,XXX文体中心已动工建设。四是新城建设取得新突破。"五馆一中心"动工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公安办案中心相继建成,XXX公园(一期)、招商中心、金融中心投入使用,道路、桥梁、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六个成效:一是产业链招商有成效。全区共引进签约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125.5亿元,主导产业37个,占比85%,其中机械电子类26个,绿色建筑建材类11个。二是行政审批服务有成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实行中介服务"一卡通",政府买单"零收费",全年减免24家企业中介服务费130多万元。三是重资产建设有成效。我们的三大重资产--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电路板产业园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成为全市重资产建设的"标杆"。四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成效。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9%。荆钟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内相继开工建设了竹皮河、江湾河生态治理、彭墩大道和牌楼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镇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水电气配套、通讯网络"四个全覆盖"。五是城市建设管理有成效。完成了象山大道、荆门北高速出入口综合整治,扎实开展"三无"小区和背街小巷等"五项攻坚","创卫"顺利通过国家暗访检查,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六是民生福祉保障有成效。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落实,全年民生累计支出近9亿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近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全年脱贫2362户8076人,7个村完成脱贫"销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二、直面问题,抢抓机遇,坚定争先进位的信心

1.问题必须面对。一是必须正视争先进位但支撑不足的问题。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争先进位"的战略目标,我区要实现上述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同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县市区有差距(2015年,全省一类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数396.7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均数25.97亿元,外贸出口平均数2.46亿美元,而2015年XXX上述指标分别为284.2亿元、20亿元、8700万美元);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低于年初预定目标(2016年年初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重点项目投产少,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二是必须正视财政增收放缓与支出快速增长的问题。一方面,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比调整预算11.8亿元短收1.2亿元,可比增长仅为1%,为近几年来最低增速。另一方面,政府主导投资稳增长,扩大了资金需求;民生政策提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公务员津补贴、公车改革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落实,资金需求刚性攀升。三是必须正视城镇化率较高但质量不高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由56%提高到69%。快速的发展掩盖了城镇化快而不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四是必须正视扩大消费与消费外流的问题。虽然我区在促进扩大消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万华城、银河中心、白云广场、华铭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圣境花谷、欢乐世界游乐园如期开园,但是优质楼盘供给少,高端消费选择少,休闲娱乐空间少,造成了大量的消费外流。

2.压力不容回避。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小石膏矿、小煤矿要全部关停,开展"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承接市级战略的压力。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三大定位、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我区作为中心城区,无论从发展贡献上,还是创先争优上,继续争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压力巨大。三是风险稳控的压力。我区建筑工地、交通、磷化工等领域风险点较多,涉及面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完成五大棚户区改造,处理好群众利益诉求,维护全区和谐稳定大局的压力很大。四是绿色生态发展的压力。新《环保法》的颁布,对企业的环保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格。此次中央环保督查组下沉到荆门检查,让我们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绿色生态发展的压力。

3.机遇必须抓牢。已经结束的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很多积极的政策信号,是我们需要把握的重大机遇。一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的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二要抢抓全市实施"中国农谷"战略机遇,加快引进一批农业综合体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中国农谷"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三要抢抓全市整合调整物流业布局的机遇,加快建设XXX大道现代物流产业带。四要抢抓荆钟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突出重点,务实重行,展现争先进位的作为

2017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推进"1234"工程,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跨越发展,为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争先进位而努力奋斗。主要预期目标是: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同类县市区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