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84/280页)
政策更加聚焦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发力
围绕企业反映较集中的预交电费燃气费、转供电加价问题,提出务实举措。在降低用电负担方面,推广"电e贷""云电贷",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用电满2年以上的非"两高"小微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信用贷款;实行"减额增次,随购随用"交费政策,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协议选择非预付方式,按期足额交纳本月电费;推广用电报装"三零"服务,城乡用电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同时,要求转供电主体每月向所有终端用户收取的电费总和,以其向电网企业交纳的总电费为限,终端用户可在"网上国网"APP上进行比价。在降低燃气费方面,中小企业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延期缴纳燃气费,最长不超过15日;实施弹性燃气预付费和燃气积分自动转结政策,即依据燃气用户信用情况,可申请下调燃气预付费额度,最高可取消预付费。
政策更加精准在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上发力
一方面鼓励降低企业保证金。鼓励依法招标工程,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价1%、履约保证金不超过合同金额5%;鼓励发包人按不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2%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同时,明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和采购包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另一方面,分类规范了具体返还方式和期限。依法招标工程,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在签订书面合同后5日内退还,履约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在中标人履行合同义务后退还,或转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发包工程竣工验收后,发包人应在接到承包人返还保证金申请14天内会同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核实,如无异议返还保证金。另外,推动"信用保函"2.0系统上线运行,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以信用担保代替投标保证金;建立"胜诉退费"一站式退费服务机制,着力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
政策更加联动在账款拖欠问题上发力
通过建立畅通的企业投诉渠道,形成政、银、企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辽宁)等数据共享等协同联动的措施举措,促进大型企业及时支付款项,保障中小企业权益。设立中小微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受理电话和邮箱,建立7个工作日转办处理、30日反馈机制,投诉解决周期最长不超过90日。建立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将企业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推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清偿。充分整合政府类信用信息和金融类信用信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信。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12345-1,依托"一联三帮"服务平台,落实问题"收集-交办-解决-督办-反馈"闭环机制,做到有诉必应、有求必办,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坚决落实好各级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市场主体知晓政策、用好政策,着力解决政策落实难点、堵点,使政策红利尽早落到企业、惠及企业,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保的保到位,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通过"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为广大企业赶走"倒春寒",送去"春日暖阳"。
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衡国钰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三新一高",突出抓好园区提质、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品牌创建、要素保供等方面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绵阳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思考、科学谋划和精心部署,充分体现了市委革故鼎新、励精图治的恒心、信心和决心。贯彻落实市委读书班精神,全市工业战线将沿着市委标定发展方位,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补短板强弱项,制定务实举措,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不断贡献工业经济原动力。
循道而行,志之所向。办好绵阳的事,关键在于依照市委的正确指引,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绵阳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民生保障抓牢抓实,各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结果。市委立足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擘画"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新蓝图,开启绵阳发展新征程,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深刻剖析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及不足,对未来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指出了重点、指示了方法。工业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强工业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沿着市委规划的正确道路,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认识上的清醒、方向上的正确,接续奋斗。
勇毅笃行,踔厉奋发。打造绵阳高质量发展标杆典范,需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强工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工业战线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三新一高",围绕加快解决工业初级化和低端化特征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大企业大集团、产品附加值和利润低以及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等短板弱项,突出抓好园区提质、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品牌创建、要素保供等方面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追赶跨越、创新引领。
推进园区提质壮载体。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为工作统揽,按照"国家级园区三主两特,省级园区两主两特"原则优化园区布局,培育优势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先进制造示范园区。聚焦新型显示、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精准实施产业招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培育产业特色突出,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科技城优势产业,推动高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晋级升位,省级园区在全省同类园区位居前列。
加快梯次培优育主体。坚持龙头引领、项目支撑工作理念,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联系服务机制,落实"服务绿卡"管理,组建重点工业企业"一对一"工作专班,支持龙华薄膜、富临精工等企业创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麦思威尔、艾萨斯等争创国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长虹、京东方等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镇园之宝"。践行"一线工作法",为企业纾困解难,增强要素资源保供,助力企业市场拓展,推动九洲等企业加速迈上500亿级台阶,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群体,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提升产品质量创品牌。开展"三品"战略行动,支持工业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引导华丰、惠科等企业创建国家、省工业质量标杆,培育一批"天府质量奖""天府品质"产品。支持企业开展新品认定,推动享受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惠企政策,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市场前景的优势产品。推动优势领域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促进企业抢占行业"话语权",扩大"绵阳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