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两会材料合集29篇,含精神传达讲话、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第3/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1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安全、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工作,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

帮",确保扶贫帮扶措施细化到户到人见到实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要靠实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全力以赴的奋斗姿态,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展现新的作为与担当。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13

网络

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

学习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一些专家对报告的解读,备受鼓舞,收获良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在非常时期作出的,报告虽短,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有底线思维,也有明确规划,既有不少新提法,也回应了各方关切,暖心接地气,给力提士气,是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在此,我谈谈自己4个方面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一、今年不设GDP目标是"好事"

报告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提到: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不设GDP增速目标,是针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作出的具体应对,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设GDP增速目标,并不意味着让中国经济失去目标和方向。在百年一遇的疫情面前,中央审时度势,在"六稳"基础上提出落实"六保"任务,强调增强底线思维和紧迫感,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

济平稳运行确定了方向任务。通过"六保"来实现"六稳",

保障经济基本稳定,这一目标比经济增速目标更为具体,也更加重要。重新锚定新形势下的新目标,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更加集中于就业和民生,这是非常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指挥下,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今年一定能从政府工作中收获更多、更有温度的保障。从以上方面来看,不设GDP增速目标是"好事"。

二、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报告的关键词"就业"在报告中高频出现(据统计共出现39次),这或许是历史上首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而稳就业又是最重要的,稳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而且就业也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保民生主要靠四方面政策发力:一是以转移支付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新增的两万亿财政资金;二是通过宏观政策与转移支付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是中国解决居民就业的最重要渠道。只要市场主体能够稳定,那么就业就能稳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是重要举措之一;三是货币政策充分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相互配合,保障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高货币政策向基层传导的效率;四是积极有为的就业促进政策,包括如何解决重点人群,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何为失业人员提供救济以及再就业再培训服务等。

三、扩大内需应从多个方面综合理解

报告明确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我国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内需正逐渐成为经济稳健增长的压舱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立足国内需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围绕扩大内需,报告从消费、投资、城镇化、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是简单说因为需求不足就要扩大内需,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一是扩大内需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满足需求的升级,也能创造需求。二是要围绕民生扩内需。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扩内需的终极目标也是改善民生,不能单纯为了扩内需而扩内需。三是扩大内需要与扩大有效投资相结合。扩大有效投资可为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夯实基础,能带动技术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关键作用。投资要围绕着扩大消费,找到结合点来推动。

四、财政赤字率突破"国际警戒线"风险可控

今年新增1万亿元赤字规模后,财政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突破了所谓的3%"国际警戒线",绝对规模为3.7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3%的赤字率"国际警戒线"说法,主要源于欧盟对成员国的财政准入条件。实际上,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赤字率经常突破3%,尤其今年,受疫情和世贸形势影响,全球财政赤字率和公共债务水平明显上升。当前,政府提高赤字率,

多举债,有助于稳定总需求和全社会收入增长、经济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下一步,我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立足岗位,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乐于奉献,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基本盘没问题 有能力保就业民生

经济日报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对今年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解

读。

话题一:为何没有设置具体经济增长目标?

"最大的因素在于不确定性。"孙国君说,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全球感染者近500万人,每天新增人数接近10万,疫情发展趋势无法预知。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活动,目前各国经济都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经济增长,更不是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孙国君说,当前我国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都需要经济增长作支撑。经济下滑时可能导致一些风险出现,甚至带来连锁反应。

"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

能唯GDP论,但经济增长同样很重要。"黄守宏表示,尽管不

设GDP增速具体量化指标,各地区各部门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重点围绕加强"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

话题二:保就业民生的目标任务能否完成?

强调"六保"并把保就业列为"六保"之首,这是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黄守宏分析说,保就业就是要稳住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中小微企业。针对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对中小微企业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降低电价、继续推动网络降费等。此外,在金融方面也有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中提出要创新直达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等。

黄守宏还表示,我国有失业保险基金结余4600多亿元,还有2万多亿元的社保基金战略储备,今年还要推动失业保险省级统筹。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把失业兜住,民生是有保障的。

话题三:如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扩大内需是中国一直坚持的发展经济的举措。"孙国君说,现在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扩大内需一定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很多居民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了,生产供给也要跟进。其次,要围绕民生扩内需。此外,扩大内需和扩大外需应相互促进。中国扩大内需的市场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扩大内需的

最终目标不仅是给国内的企业带来福祉和机会,也能给各国企

业带来机会。话题四:如何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传出了"全球化终结论""中国脱

钩论""撤出中国论"等论调。"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或小摩擦时,这些论调就会甚嚣尘上。但看待全球化问题,要看大势。"孙国君表示,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有些外资可能会转出去,但也会有新的外资转进来。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跨国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许多企业仍然认为中国市场是值得长期战略性投资的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中国长安网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非同寻常,如何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报告对下一阶段的政策和部署安排?国务院新闻办22日邀请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和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

回应各方关切、反映各方期待

黄守宏介绍,为更好地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更好地回应社会各方面的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断地对报告作出修改完善,按程序报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起草历时之长,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少见的,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建议也比较多。

疫情发生以后,围绕中国经济走势怎么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定、宏观政策怎么办等问题,社会各界包括广大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例如中国政府网第六次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精选出网民近1400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转给了起草组。此外,按照近几年

的做法,起草组与有关部门联合召开外国专家建言座谈会,来

自9个国家的13位知名专家,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报告起草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两会"期间,起草组还将根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对报告继续进行修改。

把握"六保"这个着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对今年下一阶段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如何理解和把握一系列政策和部署安排?

黄守宏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注重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六稳""六保"、脱贫攻坚、扩大内需、改革开放五个重点方面。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黄守宏强调,"六保"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实现脱贫目标。这既是从稳定社会大局来考虑,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六保"是针对新情况提出的积极的、进取的而不是消极的目标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保住今后发展的根基。兜住民生底线,就奠定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脱贫目标,

就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今年的各项政策都

在围绕"六稳"特别是"六保"展开,其中更多聚焦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关于报告中没有提出GDP增速的具体目标,孙国君表示,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黄守宏表示,对经济增速要客观看待,不设定具体目标,有利于地方政府摒弃发展速度焦虑,围绕"六保"任务,切实落实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部署安排。

孙国君说,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稳就业、保民生要有一定经济增速作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是历年来最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举措。当前,全国复工复产加快、经济企稳回升,有利于稳住经济基本盘和保障基本民生。

以改革开放实现发展目标任务

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要实现发展目标任务,根本上靠什么?

黄守宏说,报告明确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依靠改革开放办法,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力,稳住就业、保住民生,消费自然就有了,消费有了就能拉动市场,就会带动有效投资,就能够稳住增长。

黄守宏表示,报告中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包括

"六稳""六保",念的是改革开放的"经"、用的是改革开

放的"招"、走的是改革开放的"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黄守宏介绍,这既考虑了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考虑了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对于社会关注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的"铁公机"、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黄守宏说,"两新一重"建设体现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民生为导向的要求。新基建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点是县城,顺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县城安家落户趋势,需要支持县城强化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传统的"铁公机"、水利等重大工程很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考量确定的,同时吸取了社会各方面意见,既能促消费惠民生,又有利于调结构增后劲,具有"一石多鸟"之功效。

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增长目标

预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新浪财经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称,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1、今年不设GDP目标,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前,一季度经济负增长既成事实,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持续造成冲击,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此时硬性设定一个年度增长目标,尤其是追求一个较高的增长目标,很可能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任务造成干扰。而如果设定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那这个目标的实际指导意义又会比较小。

2、以就业扶贫及控制金融风险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

任务是今年工作的硬性任务。另一方面,疫情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影响很大,最新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因此,保就业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做好全年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前"六稳"和"六保"都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就业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契合,此外,把控制金融风险与就业扶贫一道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既是打好三大攻坚战之急,也是疫情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风险防范之需,既是为当前形势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支撑,也是为疫情后更长时间内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3、不设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代表着宏观政策不作为。因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就业扶贫及防风险工作,还是需要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作支撑,特别是要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就业优先政策和扩大内需战略提供重要保障。事实上,数据表明,今年1-4月累计财政赤字1.1万亿,同比增长280.1%,预计后续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显现成效。

一文读懂力度空前的财政政策

第一财经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财政发力稳经济的一揽子举措。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率拟安排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即达到3.7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延长和延缓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首次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发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用于重大基建项目投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规模、特别国债规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符合此前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力度较大。

另外,今年财政政策发力另一聚焦点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质增效。比如中央本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将资金用于民生、重点领域支出。

赤字率首破3%

李克强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

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2019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2.8%,财政赤字规模为2.76万亿元。今年明确财政赤字规模比上一年增加1万亿元,即达到3.76万亿元。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反映扩张力度一个关键指标是财政赤字率,赤字率越高,财政赤字规模越大,财政力度越大。在我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出收入的部分,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财政赤字率。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财政赤字规模进一步增加,有利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支持地方保民生、保运转,也支持了大规模减税降费给企业减负,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一般在经济下行期,我国会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体现了政策刺激力度进一步加大。

根据官方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赤字率首次突破1%。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此后一直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总

体来看名义上财政赤字率波动向上,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其中

2016年和2017年赤字率达到3%顶点。今年财政赤字率较大幅度提高,是疫情冲击下财政收入下

滑和财政刚性支出不减反增,收支差额扩大的现实所需。

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罕见大幅下滑14.5%,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收入规模约1.15万亿元。

与此同时,财政赤字率提高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有利于落实"六稳"和"六保",并支持大规模减税降费。按照国务院预计,今年全年新旧减税降费政策预计给企业等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元。

目前我国债务风险可控,这也客观上支持财政赤字率可以短期提高。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GDP)为37%,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率为76.6%,明显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标准。

抗疫特别国债敲定1万亿元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抗疫特别国债规模为1万亿

元。并将赤字规模新增的1万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总计2万亿元资金,直接给基层市县财政,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与普通国债不同,特别国债是为服务特定政策、支持特定

项目而发行的国债,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其发行不影响赤字

规模和赤字率,但仍属于政府债务。此次抗疫特别国债使用范围聚焦基层政府,且范围广,有利于缓解基层三保压力。

历史上我国在1998年和2007发行了两次狭义上的特别国债。1998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2700亿元,用途为改善银行资本金不足。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55万亿元,资金用于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两次特别国债发行,基本都是银行购买特别国债后,央行再从银行手里购买特别国债,这样央行是从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并非法律禁止的直接购买国债,因此并不违法。

近期社会上对央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抗疫特别国债讨论热烈,即财政赤字是否可以货币化,尚未明确。不过大部分专家学者不赞成财政赤字货币化。

减税降费力度史上最大李克强表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

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

一律延缓到明年。

他表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去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高达2.36万亿元,被称为史上力度最大减税降费举措。而今年面对疫情冲击,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再创新高。

具体来看,今年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而且前期针对中小微企业行之有效的社保费等减免政策,延续至今年底,并将一般延缓交税3个月时限,延长至一年,力度较大。

专项债创历史新高为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需稳住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

的基础设施投资。稳投资重要筹资工具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近些年专项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更是创历史新高。

李克强表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专项债是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政府债券,筹资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被称为"中国版市政债"。由于专项债强调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因此不被纳入赤字统计范围,专项债规模扩大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发力。

2015年中国首次发行地方专项债,规模为1000亿元。此后

专项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已高达到2.15万亿元。今年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2.29万亿元,地方正积极发债,

力争在5月底前全部发完。此次3.75万亿元额度被批准后,意味着还将有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下达给地方。

为了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作用,今年国务院对专项债投向有了较大改动。目前专项债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教科文卫等民生服务、农林水利、生态环保、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领域。

5月份财政部优化了专项债投向,新纳入了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及应急医疗救治等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些在5月地方发债中已有体现。

不仅投向有明显变化,地方也积极将专项债筹资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今年这一比例已经提至25%。一季度共有676.3亿元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向全国130个项目,较去年显著增长。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可以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

(约2倍),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应李克强强调,今年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

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

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

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中国目前财政支出规模超过30万亿元,如何用好这笔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也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内涵。

政府继续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刚性重点的一般性支出,成为今年财政政策一大亮点。

去年中央财政压缩一般性支出平均幅度达10%,并压减"三公经费"3.8%,地方也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而今年中央本级提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力度惊人。这也向地方政府释放更大力度过紧日子信号。

政府过紧日子节约下来的资金,重点用于民生等领域。比如,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等。

今年国企改革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中证网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今年国企改革将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将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加大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激励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在"混"的同时更要注重"改"的内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