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省直部门“放管服”改革经验材料汇编17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79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0分钟

(17篇)省直部门"放管服"改革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

1.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3

2.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8

3.实施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强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3

4.围绕市场主体诉求着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 19

5.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27对标先进积极做好"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33

6.优化审批流程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36

7.优化高效便利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42

8.规范监管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 50

9.优化统计服务 规范统计监管 55

10.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 58

11.优化政务服务方式 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效能 61

12.推行"最多访一次"改革提升信访群众满意度 66

13.深化简政放权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71

14.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77

15.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83

16.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持续提升"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 89

17.持续优化行政审批 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94

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网络

放管服 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大数据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强化数据共享为支撑,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网,较好完成"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应用、"好差评"制度等三项国家试点任务,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超过90%。

一、加快推进"一网通办"

一是完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接

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网,顺利完成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任务,创新开设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不动产办理、工程建设项目"X快开工""统一受理"等网上政务服务特色版块,目前全省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事项已达5357万人次。

二是推动数据共享

建设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总51个省直部门1342条数据资源目录,物理归集了11.1亿余条数据。调用国家部委115项数据资源392万次,在国家电子证照系统入库超过1.2亿条证照数据。

三是上线政务服务移动端"X事办"

对照国家平台要求,借鉴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先进经验,全新改版上线政务服务移动端"X事办"平台。自2019年11月21日上线以来,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22万,日均访问用户13.7万左右;接入国家平台应用300多个、位居全国第5。

四是强化网上政务服务安全监管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持续监测、威胁发现、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保障安全稳定运行。

二、"一网通管"的X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X省是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12个试点省份之一,省大数据局聚焦目标定位,建系统、聚数据、打通道、抓应用,按时完成系统建设任务,并率先接入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12个特色应用。2019年10月16日,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系统同步上线试运行,监管事项梳理、监管数据汇聚、监管应用对接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试运行培训会上,X省作为2个试点省份之一作了典型发言。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简报(2019年第3期)》刊发了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典型做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将X省列为"互联网+监管"系统典型应用试点的2个省份之一。

三、在全国首创"一网通贷"的"X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部署要求,省大数据局以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为核心,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目标,以"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为原则,运用大数据思维牵头搭建了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免费向银行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所需真实有效数据、免费在线发布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套餐"、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贷款服务。平台自2019年3月5日上线运行以来,已上线24家银行的157款信贷产品,为12668家企业发放贷款18891笔、562.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7.2%,纯信用贷款占比达到66.98%,直接在线审批笔数占比为51.1%,一天之内完成审批的占比为45.3%,平均贷款利率5.37%、比全省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探索提供了"X方案"。

四、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依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等,既可督促政府部门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又有利于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是优化政务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省大数据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加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全省一个样"。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要求,在保留"三级十同"成果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事项类型、事项编码、实施依据"四统一"。目前,省、市、县三级共有政务服务事项2605项,其中省级1548项、市级1213项、县级1184项;在X政务服务网发布省、市、县三级办事指南20余万个,乡村两级发布办事指南146万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办事信息。"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取得新成效,全省超过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审批承诺时限压缩接近50%,申报材料压减超过60%。

五、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融合

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最多跑一次",加快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推进"一门、一窗、一次"改革

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国家安全需要外,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县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省级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占比达86.7%,达到三级以上办理深度的占80.88%。

二是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积极联合浙江、广东等省份先行开展"跨省通办"试点改革,主动召开三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座谈会,为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经验"趟好路子"。

三是全面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

作为全国"好差评"制度实施6个试点省之一,建立完善"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将政务服务绩效交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相关经验做法《X省"好差评"制度"三覆盖、双归零、三挂钩"倒逼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纳,并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持续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做大政务服务"一朵云",做强政务服务"一平台",做实政务服务"一个库",推进政务服务"一个标准",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放管服 经验材料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省大数据局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原则,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让"沉睡"的政务数据转化为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等价物,大幅提升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台自2019年3月上线至今,已上线24家银行的157款信贷产品,为12668家企业发放贷款18891笔、562.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7.2%,平均贷款利率5.37%、比全省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情况

省金融服务平台由省大数据局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开发,采取一次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按照"一个超市、两个中心、三个覆盖、四个保障"的框架搭建。"一个超市"指平台全面展示省内各上线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产品,方便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贷款服务。"两个中心"为金融服务中心和数据资源中心,提供贷款申请、产品发布、结果查询等"前台应用",以及数据汇集、筛选、调用、比对等"后台支撑"。"三个覆盖"指平台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覆盖全省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服务和监管,实现网上申请、审查、批准、监管全流程、一站式办理。"四个保障"包括安全体系、运维体系、标准体系、制度建设4个方面,结合内外网隔离交换、非对称加密、区块链等物理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平台具有以下五大功能特点:

(一)突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属服务

平台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根本目标,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对接银行、寻找服务提供桥梁、搭建载体。截至目前,已有1.9万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其中小微企业占比97.1%,中型企业占比2.9%。

(二)突出数据驱动,免费共享共用

核心经营数据少、可信度低,是银行有钱不敢贷、中小微企业缺钱贷不到的重要原因。平台运用大数据,汇集企业注册登记、税收缴纳、职工养老、用电缴费、失信惩戒等12个部门59大类共5620万条核心政务数据,免费提供给银行用于贷款审核和跟踪监管,把沉淀在各部门的数据变成了有价值的资源。

(三)突出信用贷款,实现数据增信

各银行机构通过对平台提供数据的深度挖掘,开发出了"云税贷""科技贷""微捷贷"等48款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风控模型,大幅提升中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可能性,避免因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增加企业贷款综合成本,让数据成为企业贷款的"抵押等价物"。

(四)突出"一网通贷",最快1天审结

平台推出"310"线上贷款模式,即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通过风控模型自动审核并放款,企业全程"0跑腿",有效解决了企业贷款手续繁、提交材料多、核贷时间长等问题。

(五)突出尽职免责,健全容错机制

平台指定客户经理进行贷后管理,一旦发生逾期,客户经理只需按照提示前往现场进行核实,按规定操作后即可免责,从而保护银行放贷积极性,避免出现不敢贷、不愿贷问题。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X省分行等9家上线银行已初步实现线上信贷产品尽职免责。

二、主要成效

(一)拓展了小微企业贷款渠道,缓解融资难

平台已发放的18891笔贷款中,小微企业占比97.1%,贷款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占比83.5%,平均每笔贷款额度为286.4万元。贷款数量、笔数、余额方面,批发和零售企业居首,分别占比38.5%、41.7%和38.2%;其次为制造业,分别占比28.2%、28.5%和31%。

(二)纯信用贷款比例大幅提升,缓解融资贵

平台发放的贷款中,纯信用类贷款比例达70%;平台贷款平均利率为5.37%,比X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比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低0.99个百分点。

(三)贷款申请和审核流程简单,缓解融资环节繁

平台发放的贷款中,直接在线审批的占比达到51.1%;1天以内完成审批的占比45.3%,其中建设银行X省分行和农业银行X省分行实现所有贷款1天内放款。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推进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加快提升迭代升级平台功能,打造"豫正贷"品牌,推动"掌上贷、指尖办",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一网通贷",在确保安全和高效运行前提下,满足更多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加强数据归集

以提高数据可用性和数据质量为核心,建立部门数据与省大数据局直连机制,有针对性地持续汇聚更多高质量的数据供银行免费使用。

(二)加快产品开发

引导各上线银行开发更多与供给数据相匹配的信贷产品,推动各相关上线银行将新的数据产品试点权放到X,支持有自主开发权限的地方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金融产品。

(三)优化系统连接

建立平台与入驻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无缝对接机制,推动平台向市、县延伸,将平台作为全省政银数据直连的总枢纽,建立政银数据直联、生产系统和管理平台无缝对接的机制,真正实现线上"秒贷"和尽职免责。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平台功能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主动筛选符合条件企业,推送贷款产品,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实施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强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放管服 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省委书记多次强调,"要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运用大数据评价营商环境""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X新标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在健全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谋划"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开展"以评促改"、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伊始,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及省高级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共40多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在2018年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中,省发展改革委新设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处,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全省大多数省辖市都建立了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机制。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对标国际标准,借鉴先进做法,构建了省优化营商环境"1+15+N"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制度框架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基本建立。其中,"1"是印发实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X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15"是省直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出台《X省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15个专项方案;"N"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制定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构建"1+15+N"政策体系,形成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合力。

三、坚持以评促改,实施评价奖惩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在国家开展全部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前,委托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对标世行评价指标,结合X省实际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营商环境进行全面"体检"。依据评价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突出抓好整改提升。一方面及时将评价结果一对一反馈各地各部门,督促各地各部门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开展全面整改提升;另一方面会同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分指标对相关涉评省直部门开展5场专题培训交流,赴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展营商环境培训,帮助各地各部门精准掌握评价指标体系及整改方向,培训人数超过4000人;通过培训和整改提升,切实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依据评价结果对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进行排名,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并实施营商环境评价奖惩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前6名省辖市进行通报表扬,

省财政厅将评价结果与2019年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进行挂钩。

四、完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切实推动以评促优为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第三方评价机构针对全省营商环境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省直部门评价办法。一是研究新增法治化、政府诚信相关指标,并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纳入指标体系。二是对省直部门评价办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初步形成了公平可比、涉评省直部门全覆盖的评价办法。三是推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三挂钩"政策。省委组织部拟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考核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2019年度综合考核,省文明办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纳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和负面清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制定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挂钩的实施办法。

五、积极争创一流,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全省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竞相发力,涌现出了一大批效果好、叫得响、可推广的鲜活经验。X市X新区积极推行"服务八同步,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即招商引资与产业准入、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出让、征地拆迁、文物勘探、土方运输与山体公园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八项工作同步推进,并在项目用地挂牌期间对参与土地招拍挂的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政策辅导,指导企业提前筹划。通过实施上述措施,为相关项目开发节省时间6个月以上,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X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国(X)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构建包括民事行政审判、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法院、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合作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X市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开展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专项行动;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项目专项行动;100家企业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协调推动100家企业开展化解担保链风险行动。通过政府各方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加快转型发展。X市认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建立市县一体化信用综合监测体系。积极推进信用承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强化了全闭环式信用监管。着力创新应用场景,探索个人信用"X分"积分建设,成立"信易+联盟",积极促进信用惠民便企。X市实施"模拟事业编"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为破解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探索了一种务实管用的新模式。从2016年开始,X市每年以事业编制招收60-80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进行锻炼,期满后,这批人才可自愿留在企业或者选择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X市实行"一对一"企业服务管家举措。按照"一企一策、专人专班"定制化服务原则,为全市189家企业配备了服务管家,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包"。服务管家坚持定期联系企业制度,"面对面"指导,当好参谋、超前服务,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178名企业服务管家帮助189个服务企业

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市场、用电、环保、用工等问题561个。其中协调解决用工1.1万人次,融资24.5亿元。

围绕市场主体诉求

着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以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目标,着力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各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简政放权,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一)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作为国家试点,在全省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对10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按照国务院要求,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X自贸试验区,对52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同时,统筹推进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将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只保留32项前置审批,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准入效率。

(二)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

牵头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税务局、大数据局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在X政务服务网上搭建X省企业开办"一网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一次填报、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即时回馈",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为4个工作日。

(三)探索完善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

依托X政务服务网,2019年9月1日在全省上线企业注销"一网通"系统,推进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实现营业执照、社会保险、商务、海关、税务等各类涉企注销业务"一网指引、一网公示、一网查询、一网反馈"的综合服务功能。在X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开展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试点工作,2019年2

月至今,三个片区共注销企业3257家,发布简易注销登记公告的企业2956家,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2560家,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总数占同期注销登记企业总数的78.6%。

(四)着力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

主动申请成为全国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12个试点省份之一;迅速制定印发了《X省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程序改革工作方案》等近10份落实文件,全面实施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在全国第一批实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审批、推进"一企一证"改革。实施"三压减一取消",压减企业申报材料,企业申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时,仅需"一单一书一报告",不再提供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未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县级证明等材料,申报材料内容压减85%以上;压减审批时限,发证时限从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最快当天办结;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2019年9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进一步压减至10类;取消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

(五)不断推动食品类许可改革

先后将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26类食品许可权限下放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市场监管部门,食品经营许可办结时限压缩1/2。推进全省食品经营许可、小经营店登记和小摊点备案"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率先实现全省食品经营审批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联通及数据共享。进一步推进食品经营许可改革,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事项、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变更事项、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到期换证事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

(六)认真贯彻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

落实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各项改革举措,严格实施目录动态管理,及时宣传贯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强制性产品认证公告的变化情况,对目录缩减及时向社会公示,强化证后监督力度和质量追溯机制。承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权"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受理、核发和后续监管工作。

二、加强监管,构建新型监管体系

(一)加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建设

基本建成了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为支撑,以"双随机、一公开"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2016年至2019年省政府出台了4份关于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文件,为全省建立新型监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7年年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全面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系统功能。截至2019年12月底,公示系统已归集697.9万户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用约束等涉企信息。公示系统网站页面累计访问量50亿次,市场主体累计查询量8.1亿人次。

(二)加强信用监管,强化信用约束

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各项惩戒措施落地。主动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吊销企业等失信企业数据推送到有关部门共享,使失信当事人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融资授信、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禁入。对因违法违规被有关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联合惩戒范围,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实有

19.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常名录2.1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3万户,已限制失信被执行人17925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监管效果。

(三)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