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某县政协X届X次会议委员发言材料汇编13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46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6分钟

目录

1. 关于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的建议 2

2. 关于推动"美丽乡村"蝶变"和美乡村"的建议 8

3. 关于推进"5+N"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2

4. 关于推进X县现代农业示范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8

5. 关于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转化的建议 21

6. 关于大力发展全县草花产业的建议 25

7. 关于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0

8. 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建议 35

9. 关于优化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建议 40

10. 关于推进X县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建议 46

11. 关于在党性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建议 52

12. 关于加强全县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 56

13. 关于净化网络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建议 60

关于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的建议

X县政协委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

文明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更是标准、质量、品牌、信誉的集中反映,折射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22年圆满完成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如今的X,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环境显著改观、公共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社会认可度和群众认同感有了较大提高。成绩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标其他先进地区文明创建经验,面对人民群众新的期待,我县文明创建短板弱项依然很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反弹。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人行道破损修复不及时不到位经常发生,尤其是商场和小区周边(龙星御东府北侧更为突出);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少,进度慢,202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我县只有4个(明光48个,来安46个、天长17个、全椒8个,凤阳6个);背街小巷水不通、路不平、灯不亮等现象依然存在;城区公厕存在着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等,少数公厕存在着不达标(如:老汽车站内公厕、黎明湖内公厕等);健身体育设施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数量少,标准低(除县教体局采购外,基本上都达不到国家标准);老城区停车场数量依旧较少,南门和东门缺大型停车场;无障碍设施不规范、存在坡度过大,或没有坡度,开发商代建的小区周边尤为突出;部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少,功能缺(如:城北社区、双塘社区等)。

(二)城市管理"顽疾"治理方面。经过去年的艰苦攻坚,城市管理治理难题已经解决很多,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然突出。市民素质方面。车窗抛物、随地吐痰、喷嚏咳嗽不掩口鼻、乱丢烟头垃圾、戴头盔不系带、不文明养犬、出店占道经营、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屡禁不止。小区管理方面。道路破损、车辆乱停、垃圾暴露、杂物乱堆、乱拉乱挂、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小广告乱贴等现象抬头,物业小区违法搭建、毁绿硬化等投诉不断。绿化管护方面。由开发商和其它部门代建的绿化因管护不到位,移交不及时,造成杂草无人清,毁坏无人问(如:黎明湖公园二期、玖玖广场北侧绿化、碧桂园小区南侧绿化,明发小区南侧绿地等)。因园林管护公司巡查不力,城区范围沿街树木被商户违规砍伐现象时有发生。环境秩序方面。老旧小区、部分物业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存在垃圾无人清。四门入口两侧大货车沿路乱停,城区沿路两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放现象反弹较大,居民小区内乱停放现象较为普遍。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三小车非法上路、电动自行车和行人逆行、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文明创建氛围营造方面。重视程度有所减弱。迎检前的那种奋发热情、高昂干劲和进取态势有所降低,有的同志认为创城已经告一段落,存在着工作慢慢来,不推就不动的思想。创建强度有所减弱。部分职能部门在工作交叉时存在着推诿扯皮,事情还没干,理由一大堆,该牵头的不想牵,该参与的不想去。共建力度有所减弱。共建单位以本部门人少事多为由,深入社区次数越来越少,参与共建的热情越来越低。

二、工作建议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长期积累、久久为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才能确保常态长效,特建议如下。

(一)要在创建氛围营造上实现新突破

创建工作一定要围绕人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让不文明向文明转变,让少数文明向多数文明转变,让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一要持续深化文明养成。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广泛推荐命名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身边好人等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通过基层宣讲、事迹巡演、公益广告、专题展览等文明传播活动,以身边事激励教育身边人,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X大街小巷。二要创新推动文明实践。依托居民小区与单位文体活动阵地、党建阵地,科学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积极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对向对路的志愿服务项目,春风化雨般地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三要大力营造文明氛围。要依托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通过文明X公众号、三色X公众号、聚焦X抖音号等设置专栏,广泛开展正面宣传和不文明行为曝光。

(二)要在城市更新速度上实现新突破

根据文明创建的要求,聚焦广大群众的需求,合理利用城市更新等项目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一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如人行道修复建议由重点处牵头,老旧小区改造建议由住建局牵头,健身器材建设和管护建议由教体局负责,三小车整治建议由公安局负责,绿化管护建议由林业发展中心负责等。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停车场、便民市场、城市公厕、地下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扎实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巡查维护,持续开展道路路面、井盖、人行道、路灯等巡查、维修、养护工作,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解决方案和时限,及时处理。三是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多与群众座谈交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招标关,材料采购关、工艺流程关、项目验收关,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让民生项目为民认可。

(三)要在城市精细管护上实现新突破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在"建"上绵绵用力,更要在"治"上久久为功。一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要紧盯早夜市、农贸(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四门入口、校园、医院、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强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各界共管共治共享;要加强保洁公司的监管,提升主次干道深度保洁作业标准,加大垃圾清扫和清运频次,确保路面整洁、绿化带干净。二是加强居民小区治理。定城镇要穷尽措施,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加大对无物业小区管理,确保小区环境卫生好,群众参与度高。县住建局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以"六整治、六提升"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物业公司监管,确保其履约尽责。与其同时对物业小区内毁绿种菜硬化、乱堆乱放乱拉、乱搭乱建乱占等现象,联合开展集中整治,确保短期见成效,长期得巩固。三是加强园林绿化管护。对于开发商和其它部门代建的绿化,只要后期移交给林业发展中心的,建议县林业发展中心要提前介入,加强过程监管,确保苗木达标,栽植工艺规范、移交及时顺利。对于居民小区内的新建绿化,县住建局和定城镇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过程监管,确保苗木质量。县林业发展中心要加大对园林管护公司监管力度,确保绿化管养到位,合同履约到位,对管护范围苗木人为损坏的,要及时上报县城管局,并主动配合城管局进行查处。四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要加大巡查执法频次,突出整治县城区大货车乱停(尤其县经开区、南门、西门和北门入口),沿路两侧车辆乱停,行人闯红灯、三小车非法上路等突出问题,加快解决交通路口电子监控设备缺失、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交通信号损坏等问题,综合运用宣传、劝诫、处罚等多种手段,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文明交通的良好形象。

(四)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覆盖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只有大家树立全局观念,才能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要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分内工作来抓;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抓日常、抓平常、抓经常的创建常态,不搞突击式、运动式创建。二要健全社会监督。智慧城管要加大普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县融媒体中心要继续用好"创城进行时"等栏目,发动群众曝光交通、市容市貌等不文明行为,要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信息共用共享平台,加大联合曝光处罚力度,让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三要加强督查考评。要坚持落实已探索建立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继续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县创城办将按照时间节点认真做好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县委督查考核办围绕重点事项开展督查暗访,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类问题都能快速有效解决。

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常态长效,才能更好地惠及百姓,深入人心。

关于推动"美丽乡村"蝶变"和美乡村"的建议

X县政协常委、县住建局副局长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历经十年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县已完成109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X店金山新村、连江镇路陈中心村、大桥镇安子中心村等一大批省级中心村的建成,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美丽的生活环境。2023年9月,《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意见》文件出台,提出建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看似仅仅一字之变,实则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是从"静态美"向"动态美"的升华。

对标此蝶变目标,我认为我县和美乡村建设尚存在以下差距:

一是规划方面,"一村一品"挖掘不够,规划方案同质化严重。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创建提高了产业发展的比重,看似是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则是乡村产业比拼。从"生产"到"产业",一字之变体现了和美乡村对产业发展基础支撑作用的肯定,是从小农、小作坊生产到工厂、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华丽蜕变,是盘活中心村资源、保持中心村人口、维持中心村建设成果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县各乡镇仍停留在"省级中心村建设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未能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片面追求新建"美好大队部"和城市化的大广场、大游园,导致建设规划方案同质化严重,不仅未能挖掘出中心村的特色风貌、人文情怀等差异化表现元素,更未能凝炼出中心村赖以生存的特色产业。

二是管护方面,"以人为本"渗透不深,规划建设两张皮凸显。我县和美乡村建设始于2006年,历经"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阶段,十多年间虽有一批中心村被大家津津乐道,但大多数都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归其原因固然有当时规划建设不符合村庄面貌、村庄人口等客观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规划与建设"两张皮",规划时未能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群众房前屋后种菜、种果树的实际需求,盲目规划大面积绿地、草坪,栽植大量矮灌木和小乔木,加之建成后无人管养,久而久之不是被群众毁坏种菜,就是荒草丛生一片狼藉。

三是干部方面,"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村庄经营主动性欠缺。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的核心就在于当地镇村干部在创建工作中的用心与用情,鼓励村干部带头致富,为村干部先试先行提供容错纠错组织保障。不同于浙江,我县镇村干部的政治敏感度远高于经济敏感度,善于守阵地而非打阵地,村庄建设与管理仍过分依赖于外部工程措施,一味强调外部资金投入,未能发挥其主动参与村庄经营、发掘村庄自生动力的主观能动性。

2023年是和美乡村建设第一年,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突出强调了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输血撬动更要源源不断造血补充,要实现由表及里的蝶变目标,我建议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特色产业振产业和兴。要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文则文、宜旅则旅挖掘村庄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哺育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随着我县张桥轻纺产业园、藕塘花生产业园、三和豆制品产业园、仓镇塑料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乡镇产业园初露锋芒,辐射区内村庄的主导产业应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产业链向村覆盖,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劳务协作、创业带动等方式,将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而有着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拂晓、藕塘、大桥、蒋集等乡镇,更应在农文旅、红文旅等方向上谋定而快动,村集体以游客中心、停车场等使用权入股,招募"村庄运营商"签约成立运营公司,盘活乡村沉睡资源。

二是干部下乡促人才和聚。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除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外,更应多多鼓励县直单位的专业干部进村创业,设工作室、建创客空间,赋予专业干部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粮蔬专家、畜禽专家、机械专家、文化专家等本土专家以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多元化方式深度参与"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真正让干部因主动谋思路谋发展聚到一块,从而避免专业干部走马观花式调研和应付任务式指导。

三是因地制宜助生态和居。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仅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建什么,而不是我们建什么让群众接受什么,鼓励将和美乡村工程中的部分绿化资金用于购买经济果树,如本地柿树、梨树、桃树和江浙改良橘树、柚树等,一部分用于行道树美化,一部分发给农户栽种在房前屋后,产权归政府,收益归村民,引导村民自发认领和管养,同时,可选择性地打造出"一村一果"特色风貌,探索"经营"村庄,打造网红打卡村庄。

四是党建引领树治理和谐。村和万事兴,要发挥村干部主动服务意识,通过村干部带头示范方式,主动引导村民服从村规民约、建立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更要突出"主人翁"自治,探索将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用于购买服务,建立由村民管理、考核的日常管护机制,提升村庄自组织能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重塑新时代乡村精神。

从美丽乡村的粗放建设到和美乡村的精细打造,我们要始终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把"和"的理念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和美乡村人心向善,确保和美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关于推进"5+N"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X县政协委员、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X镇X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