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两办”文章、典型材料-147篇(第13/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6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7分钟

全面打造水美范县。以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全线改造提升黄河廊道2400亩,加快建设黄河湿地公园、丹水湿地公园。依托三大灌区加强引黄水量调度,开展生态调水补水,有效改善金堤河及范水河水质环境。大力实施"四水同治",推进"五水综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亮点显现,全省"五水综改"现场会观摩活动在范县举行。

立当下赢未来厚植发展基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干出新业绩。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县委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讲话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创新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改革思维、法治方式把该管的事管到位、该放的权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在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范县在全省103个县(区)中位列第67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启用,28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办理,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

深入实施开放招商。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成立6个以县四大班子领导为组长的产业招商组,围绕石油化工、聚碳新材料、丙烯、药用玻璃等4个产业图谱和7个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全国221个目标企业,累计开展招商116批次。其中,视频招商30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10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4.9亿元,吸收外资4538万美元。

就业优先保障。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成功申报企业自主评价机构24家,技能人才评价取证完成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557人,占年度目标的17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23人,占年度目标的17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8笔1.58亿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坚持"五医联动",高质量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中医院乔迁新址,6所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5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顺利实现医共体内互联互通互融。老年人养护中心主体工程加快建设。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中考捷报频传,3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狠抓"双减",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县金堤路小学被推荐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县第一初级中学被推荐为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县第二小学、龙王庄镇龙王庄小学等4所学校被推荐为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31所中小学被推荐为濮阳市"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范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体采光顶全部完工,范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组织开展以艺抗疫文化活动,策划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各类线上文化活动。范县图书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全县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00余场。颜村铺革命旧址、白衣阁革命旧址、刘辛店民俗博物馆等进一步提升,板桥古镇系统亮化拉动景区夜经济。王楼镇东张村、辛庄镇毛楼村被纳入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辛庄镇完成河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镇申报工作,柳溪小镇星空房民宿项目完成基础建设和绿化。

范县处处活力涌动、气象万千,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一座拥有梦想的城市,不会沉湎于过往荣耀,而是着眼于未来创造。范县党员干部正带领广大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推动全县换道领跑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酉水明珠---"靖"彩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易果

城乡大地生机勃勃,美丽家园宜居宜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靖县委、县政府围绕加速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谱写了建设现代化新保靖的崭新篇章。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底,全县20466户8264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和出列,代表湖南省接受国家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验收,27个先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保靖县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7+2"工作法,破解精准识别工作难题,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等"4个清单"。做大做强保靖黄金茶、油茶和柑橘"两茶一果"特色支柱产业。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和吕洞山、白云山、酉水河"两山一河"自然环境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

2021年,该县荣获州政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荣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重点帮扶先进县;农村危房改造、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分别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43项。

把党建引领作为动力引擎

保靖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确保全县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大步前进。

十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40.88亿元,增长为2021年的8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68亿元增长为1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61元增长为270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91元增长为13108元。

特色产业实现最好发展。保靖黄金茶、油茶、柑橘三大产业总面积达43万亩以上。其中,保靖黄金茶14万亩,总产值20亿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湖南"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工业经济奏响"大合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二五"末的25家增加到39家,陶瓷酒容器、高新电子信息、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材料等产业实现聚集发展。

文化旅游成为"潜力股"。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吕洞山景区列入全省土家苗乡峰林峡谷观光线,成功创建2个国家3A级景区。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范围,吕洞山纳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捧车河景区已于8月1日开园。优化服务迎来"好势头"。

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县委1号文件下发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以"甘溪模式"为标杆,推行村党组织领办村级劳务公司,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把绿水青山作为幸福靠山

在全州率先完成禁捕退捕工作,酉水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空气优良率均值达94%以上,河流、水库水质均在Ⅱ类以上。现有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酉水国家湿地公园、吕洞山、陇木峒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县城品质大提升。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44.3%;新建、改造和配套建设17条城区道路,城区"四纵五横一环城"的路网骨架基本成型;酉水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保靖县城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被赞誉为酉水河畔的"威尼斯",被评为"最干净的城市"。城乡交通大提速。保靖路、大乡路、官登路建成通车;迁清公路、张花高速花里、保古连接线,夯吉、德夯二级公路全线贯通;唐家河大桥竣工通车;洞庭路、迁夯路顺利推进;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800余公里。乡村面貌大提质。创建111个美丽乡村、2条最美生态公路;建成4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安全饮水、生活用电、4G信号、光纤通达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扩面提质,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

公共服务有力度。新改扩建农村学校80所,增加学位1.69万个,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完成人民医院扩建、中医院整体搬迁,荣康医院、岳阳妇女儿童医院等建成使用,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清零。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近年来,建成保障房7383套,老城区房屋改造5326户,县城易地搬迁安置1302户。

城市功能日益完备,文明程度拔节生长。保靖大街小巷干净有序,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城市创建,让保靖人幸福感倍增。

展望未来,保靖县正在举全县之力,致力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幸福保靖",力争2025年保靖黄金茶面积达到20万亩,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保靖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靖"彩答卷!

紧扣"四个聚焦"---狠抓"四新提升"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

九原区委书记---刘俊义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九原区始终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强化多元联动、完善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推动重点落实,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九原、法治九原。

聚集基层基础,健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机制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制定《九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九原区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重点任务工作措施》《九原区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制度》等制度,建立矛盾纠纷"三级三色预警"机制,即时评估判断矛盾纠纷信息,按照严重程度、处置难易等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等级,实行即时预警、及时分流、及时调处,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创新采用社会通用型音柱设备+4G物联网回传的方式,在小区门口、农村、车站、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辖区疫情防控卡口、医院核酸检测点安装了18台云广播系统,定时定点播报温馨提示、各类安全知识信息和法律法规,有效提高了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

聚焦综合施策,搭建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新平台

按照全市打造"一中心一网格一平台"的工作要求,打造区级社会治理中心,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常驻,公检法派员轮驻,构建形成了由政法、组织、公安、民政、司法、住建、人社、卫健、信访9个部门与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组成的"9+N"调解模式。整合"人和·九原"智慧信息网格管理平台、公安视频监控及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等大数据资源,建成集联合接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处服务中心为一体,融合指挥调度、风险研判、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网格管理、心理咨询、视频研判、法律专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场所,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自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535人次,其中法律咨询329人次,信访接待34批次189人,心理咨询17人次。

聚焦多元解纷,构建矛盾纠纷合力化解新格局

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整合各层次多方力量,在各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在各基层法庭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信访局成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各苏木镇(街道)调委会设立"企业纠纷调处"和"信访事项调处"窗口,打造"马希泉""党员斌晓""俊莲"等多个个人工作室,吸纳92名社会综治网格员参与矛盾化解,建成包括5个特邀调解组织、16家成员单位和155名特邀调解员的多元解纷中心,将矛盾调解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健全了预防在先、分层递进、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分层解纷"九原路径",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34件,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0件。

聚焦群众需求,探索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新思路

树立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延的工作导向,全面推行"网格覆盖无死角、纠纷调处不延迟、服务下沉零距离"的一线工作法,全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切实延伸司法为民触角,成立14个法官工作站、29处法官便民联系点、九原工业园区法律服务联系点和非公经济法律服务站,配置10台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全方位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巡回审判、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宣传、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业务,以时时在线的解纷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下一步,九原区将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为抓手,全力推动治理力量向一线下沉,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全面构建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新格局,形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打造湘鄂渝边区"智高地"

龙山县委书记---时荣芬

人才是强县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龙山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才工作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突出组织保障,跑出龙山人才工作"新速度"

龙山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唯有立足比较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力的举措,才能厚植人才沃土。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县"一盘棋",着力研究重大人才政策、重要人才问题、重点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落地落细。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强力推进"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坚持以制度传导压力,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扎实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县直部门党组书记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健全人才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专门用于"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具体政策兑现。同时安排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人才项目资金500万元,着力解决人才高质量发展工作需求。

二、突出队伍建设,激活龙山人才工作"新能量"

人才兴则龙山兴,人才强则龙山强。龙山要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一是坚持精准引才。用好"人才周转编制池",及时引进一批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对接县内百合、烤烟、柑橘、中药材、油茶、茶叶等产业需求,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科技人才。扎实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大力扶持一批返乡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坚持精细育才。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来县培训人才,鼓励和支持人才到外地挂职锻炼、跟岗学习。选派优秀干部挂任乡镇科技副职、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深入基层淬炼党性、丰富阅历。加大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乡村医生、农民大学生定向培养和"田秀才""土专家"技能培养力度。三是坚持精心用才。注重从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中选人用人。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努力让各类人才在龙山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三、突出机制改革,营造龙山人才工作"新生态"

坚持从龙山实际出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从思路创新、机制改革上入手,逐步将龙山打造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一是优化人才管理机制。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举并重、同频共振,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四位一体"落户龙山,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信息链"五链融合"。二是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倾向。三是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实施重点工作"招贤榜",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人才聚集招商第一线、项目第一线、征拆第一线、驻村第一线,在基层最前沿建功立业。

青山绿水踏歌行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林瑞良

闽山莽莽,建水汤汤。武夷山下这片土地,古老神奇而朝气蓬勃,饱经沧桑却生机盎然。南平,碧水丹山,钟灵毓秀。起于闽江之源,为福建生态屏障,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居处八闽之北,是东南沿海联接内陆、辐射中西部的"主通道",福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闽邦邹鲁

秦汉时期,闽北属闽越国。东汉建安年间,福建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中,南平据有其四,即:南平(今延平)、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建平(今建阳)。南平寓意"南疆平定"。三国时期,在建瓯置建安郡,唐代更名建州,"福建"之名即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

把历史的卷轴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这里萌芽与滋长。数十万年前,闽北已有人类活动。武夷山葫芦山、浦城牛鼻山、光泽馒头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自原始社会起先民的繁衍生息;入选2005、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浦城猫耳弄窑群和管九土墩墓群,将福建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武夷山悬崖绝壁上的架壑船棺,无声讲述着3000多年前古闽人的神秘传说和朴素信仰;静静矗立的城村汉城遗址,仍可寻见闽越古国的繁华,诉说着2000多年前的历史兴替;还有那众多散落在闽北大地的古村落、古书院、古寺庙、古茶道、古廊桥,无不镌刻着时光的印迹。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除了闽越文化,南平还有朱子、茶、建盏、建本等熠熠生辉的文化地标。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一代大儒朱熹的《九曲棹歌》弦歌不辍、传唱至今。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在此萌芽、发展、集大成,并远播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南平因而被誉为"道南理窟""闽邦邹鲁"。

悠悠历史长河中,南平贤能辈出、文脉绵长。这里曾走出2000多位进士和20位宰相,法医学鼻祖宋慈、婉约词宗柳永、抗金名相李纲、文学评论家严羽、西昆诗人杨亿等名人辈出;江淹、辛弃疾、陆游、蔡襄、文天祥、海瑞、郑成功等历史名人都在南平留下历史足迹;江淹夜宿浦城"梦笔生花"及"江郎才尽"的故事令人唏嘘,闽北先贤杨时、游酢"程门立雪"的典故至今脍炙人口。

福山福水出福茶,南平茶文化源远流长。范仲淹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陆游的"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生动写就了当时名士大家对武夷茶、北苑贡茶的喜好之情。五代时期,建瓯北苑已成为皇家御茶园,到宋代已有"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之赞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政和更因宋徽宗喜好当地白茶而赐县名。

一片茶,上溯千年;一片茶,连贯东西。武夷山下梅村,一个渡口,流转了"万里茶路"的传奇。这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万里茶路"的起点,17世纪伊始,晋商于此出发,将武夷茶运到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写就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传奇。

有茶,则茶器生。两宋时期,建窑因烧制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兔毫盏等精美的黑釉建盏而享誉九州。建盏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友好使者",蜚声海外。

刀走龙蛇、书香致远的建本则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盛名,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更流行至朝鲜、日本??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作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示。遵循嘱托,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沁入,正在为这方水土、这方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滋养、新能量。

红旗不倒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南平,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炮火硝烟中,无数闽北儿女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洪流,书写了这片土地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红色血脉在这里生生不息。

五四运动后,一批闽北有志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外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1926年7月,建瓯就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建瓯支部。

崇山峻岭中,红旗招展;密林湍流间,军号嘹亮。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粟裕、叶飞、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战斗身影。1933年,闽北被纳入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范围,南平10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

上梅周边,农民武装暴动的呐喊,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乌瘴。红军主力长征后,闽北党组织顽强坚持,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崇阳溪畔,新四军"赤石暴动"的冲锋,留下了我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的一曲壮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成为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解放福建的前进基地。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闽北赢得"红旗不倒"的荣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武夷山张山头的竹林深处,1343座无名红军墓,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这里曾是闽北红军中医院、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的驻地。牺牲的红军官兵长眠于此,一根绑着红飘带、用红漆标记了编号的竹片,便是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的墓碑。这里的乡亲们早已将无名墓中的烈士视为亲人,每逢清明和中元,都按乡俗祭扫,奉上一掬米、一把盐、一炷香。

英雄浩气,不绝回响;峥嵘岁月,可歌可泣。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两度率领红十军征战闽北,他在《可爱的中国》里描绘的愿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红色信仰,薪火传衍;老区不老,风华正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走向全国,让田野山乡充满新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正感召着人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新的华章。

绿色逐梦

绿色,是南平最靓丽的底色。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这里,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寄语南平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平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力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山与水的交响,红与绿的协奏,汇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的最强音。近年来,南平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因地制宜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叠加优势,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及茶、竹、水等生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遥望历史的天空,浩瀚星河光芒闪耀;奋进逐梦的征程,美好未来光景常新。君不见,中欧班列从万里茶道的起点隆隆开出,闽江复兴"黄金航道"的延平码头笛声繁忙,环武夷山国家公

园保护发展带加快谋篇布局、落子铿锵,美丽风景正加快转变为美丽经济??古老而又年轻的南平,载着山的厚重、携着江的奔放,踏歌前行,继续在新时代讲好一座山的故事,延续一座城的荣光。

务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海南省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就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既包括落实好各项基础工作,又要扎实做好人的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近年来,五指山市通过扎实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五指山市明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阵地、聚人气、传思想、易风俗"的具体功能。强阵地,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与党群活动中心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聚人气,是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使实践场所更具吸引力。传思想,是通过以日常生活的事寓大政方针的理,以群众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讲深讲透。易风俗,是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来宣传科学道理,引导农村新生活方式的变革。无论哪项功能,都要系统谋划、落细落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系统性工程,贯穿在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五指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小切口着手,追求"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脑、入脑才能见效"。以文明家庭全家福照片拍摄为抓手,开展"定格幸福传承好家风"活动,让文明家庭成为学习榜样;以禁止焚烧秸秆为契机,每周在实践站点内举办垃圾分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生态文明知识和技术培训,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组织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等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强化基层干部抓落实的意识与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群众过好日子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