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理论文章、研讨发言-27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8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分钟

拓宽用人视野,让能者上。"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从哪里选人?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要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人选来源渠道拓宽了,更有利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正所谓"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

严把德才标准,让庸者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切实把这一原则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去,始终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将德的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定等次的重要标尺,与考核评定等次结合起来,与领导干部的职级晋升、问责追责联系起来,进一步凸显"德"在干部考核中的首要位置,切实把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发现出来、选拔上来。让能上来的干部该上就上,让能下去的干部该下就下,优胜劣汰。

加大激励保障,让优者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首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合理的奖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放下包裹"轻装上阵",激发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奋力实干的热情,锤炼"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实事"的"实干家"。要在干部创新有为时,给予提拔重用;在干部攻坚遇阻时,及时雪中送炭。如若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出现问题和困难,要及时了解情况,适时予以帮助,不能"一刀切",见错就罚,削减干部干事热情。其次,要完善干部保障机制,让干部把热情提起来。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协助解决干部家庭中的困难问题,让优秀干部安心干事,无后顾之忧。

旗帜鲜明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鲜明导向从严从实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县委组织部郭占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从严从实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绘就出领导干部信念坚定的"忠诚像"。从严从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党全面从严治吏的具体体现,要对标《规定》要求,积极探索干部下的途径,打破"不到年龄不下,不犯错误不下"的思维定式,使"下"的标尺和措施更有针对性,切实对政治能力不过硬、理想信念动摇的干部亮剑。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画好领导干部"忠诚像",加强党性修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淬炼政治底色,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确保对党的绝对忠诚。

从严从实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绘就出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廉洁像"。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最鲜明的政治底色。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遵规守纪的关键是要牢牢记住干部自身的身份,要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切实改进作风、树新风扬清风,积极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表率,在任何时候都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亲情账,牢固树立真抓实干、勤政为民的良好风尚。

从严从实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绘就出领导干部务实担当"实干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干部在其位、谋其事、担当作为,是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履职尽责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画好干部"实干像",要聚焦干部的具体岗位,在面临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抗洪救险、基层治理等重大挑战、重大困难、重大斗争的具体工作中,看干部是否真正地担当作为,把主动揽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更好地识别出来,让干部的实干实绩成为干部"实干像"上浓墨重彩的笔画,让更多的干部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当但作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答好"能上"与"能下"辩证题

贵南组工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对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切实用好干部"能上能下"有力杠杆,明确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宽"与"严"的尺度,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激发"干"的活力,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明确标准依据,设定"优"与"劣"的标尺。"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新修订的《规定》中进一步明确干部"能上能下"的标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坚决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破除"官本位"观念,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下"的情形、依据和要求,设定"优"与"劣"的标尺,进一步树立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干部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完善考评方式,校正"上"与"下"的准绳。"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推动《规定》精准落地见成效,必须校正干部"上"与"下"的准绳,要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聚焦干部在攻坚克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急难险重一线的表现,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以工作实绩论能庸、识优劣、辨高低,全方位、立体式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

优化诫勉教育,把握"宽"与"严"的尺度。"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规定》旨在营造"在位有为"的从政氛围,并不是"为下而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握"宽"与"严"的尺度,把教育关爱落到实处。一方面要为"上"的干部"压担子""搭台子""递梯子",进一步激发"上去"干部的拼搏奋发意识。另一方面,要科学辩证对待"下"的干部,坚持督帮结合,加强跟踪教育管理,强化党性教育、心理关爱和回炉培训,革除扫清"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陈旧观念和思想障碍,让"下"由负面案例向正面典型转变,真正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

激发干部"能上能下"新动能

尖扎县委组织部尖扎组工马梦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做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干部能上能下的不同情形做出了详细规定,能上能下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要把握政治方向、明确用人导向,领悟能上能下的内在含义,真正让规定下墙落地。

坚持"严"的基调,提高政治站位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让干部"能上能下",体现的是一种政治导向,肯定的是一种人格力量,形成的是一种社会风气。要抓好"关键少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作表率、打头阵,拉高政治标杆、压实政治责任,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选人用人导向,把好政治生态风向标,坚持以更高标准,突出更过硬的政治素质、更拔尖的能力水平、更端正的道德品行、更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唯贤是举,在选人用人中进一步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把关,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

锚定"上"的标杆,落实有为有位

给予善抓落实的干部更多关注,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一环和重要保障。《干部任用条例》提出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组织部门要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通过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等情况,及时发现能干会干肯干的干部,量能用材、用得其所,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既要依据工作实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到上级部门或同级部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又要鼓励到重大斗争一线、艰巨复杂的地方历练摔打,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用起来,树立有为有位的工作导向,激励广大干部争当干事创业的先锋军,形成重实在、重实干、重实绩的浓厚"能上"氛围。

畅通"下"的渠道,激发建业热情

"有权必有责、失责必问责"。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要把好干部选上来,也要把差干部放下去。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机制,做到评判有标准,决策有底气,对工作后进、不适宜岗位要求、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同时,要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下必有错"的传统看法,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逐步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正确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洪水泉乡范文璐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激励干部的"风向标",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是始终保持百年大党生机活力的战略考量,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

加强思想引领,让干部"上有动力、下有压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是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实现干部能上能下,难点、堵点、痛点还在于"上去容易下来难",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官"念,就要推动形成"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能上能下"的思想共识。撬动干部增强"上"的责任感,形成"下"的危机感,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明确标准依据,让干部"上得有理、下得有据"。要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不断探索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式,考准考实干部表现,论能庸、识优劣、辨高低,使干部能上能下有据可依,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服从组织安排是党政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需建立鼓励干部"主动下"的机制。有一些干部事实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并不能胜任当前工作,但害怕被认为是公心不够、畏难情绪,影响到未来的仕途升迁,因此不愿意向组织表明自己内心的想法。鉴于此,组织上要鼓励这部分干部主动退贤让位、甘居"下"位,并采取一定积极措施保护他们,让"下"由负面案例向正面典型转变。为"下"来干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让领导干部树立"上是一种进步,下也是一种提高"的思想意识。

完善制度机制,让干部"上得明白、下得服气"。首先,"庸者下"不是简单地等同于"问题干部",不能"一下了之",而要妥善安排。干部职务的合理调整和安排,可以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使得干部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对于确属能力不足、人岗不匹配的庸者,应拓宽其发展平台,调配到能够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下"不等于"错",不能只让"下"不给"上"。对于已经改变的干部应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就要求从制度上给予被"下"者重新提拔任用的机会,减少干部的心理顾虑。让干部比得清清楚楚、上得明明白白、下得心服口服。

坚持宽严相济,让干部"上得劲足、下得气顺"。"能下"是治标,"能上"才是激励的核心。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为"上"的干部加油鼓劲,对"下"的干部关心关爱,最大程度激励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对因受到组织处理或不适宜本职工作"下"来的干部,根据其专业特长,实行降职、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岗位调整;对"下"来之后影响期满、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可重新选拔使用,真正让干部"下得来",更"上得去",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干部能上能下需要在制度"细节"上发力

闫华

去年7月,中央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与2014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组合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规定印发以来,已有北京、天津、河北、甘肃等至少12个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中央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兼顾全国各地干部能上能下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政策的宏观性、原则性。如果规定太过具体细致,容易造成政策上"一刀切",与各地实际相左。同时,也给地方结合实际、细化政策,留下了"一定空间"。而各地作为政策具体执行者,细化政策则是下一步政策执行的"关键一环"。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在"下",难点也在"下"。以前对于什么干部能"上"的规定和标准相对明确,而对于什么样的情况应该"下"、如何"下"等则规定的比较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界定。这也是干部的"难下,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湖北省出台的实施意见,把不适宜担任现职需要调整的情形扩充到20种。北京还在"辞职辞退"中列出了"自愿辞职"条款,为领导干部主动请辞明确了规则......各地结合实际,重点对干部"下"的情形、"下"的渠道、"下"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见人见事见具体,执行中自然就有了标准和标尺。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唯细方能执行。如果说政策制定的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政策执行者难免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执行"。比如,推进干部能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如果不详细规定地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表现,只是模糊地说"理想信念动摇、组织观念淡薄",到具体实践中就很难认定。"我凭什么认定他不适宜担任现职""他凭什么认定我不适宜担任现职",执行者"没底气"、被执行者"不服气",政策执行必然"大打折扣"。相反,各地重点细化干部"能下"条款,"什么干部该下、又该如何下"规定的清清楚楚,既有定性要求,也有量化认定,方便"对号入座",执行起来自是水到渠成。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被誉为"铁八条",成为制度执行的典范。这其中坚决抓好规定落实自然是功不可没,但八项规定细致具体便于执行操作也是重要因素。就此而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抓好落实执行,更需要在制度"细节"上发力。

能上能下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敢于担当

西宁市城中区委组织部李璟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解决了干部"能下"的问题,明确了"下"的路径,那就是"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推进解决干部能下,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解决"能下"的问题,既要从转变观念上入手,还应从制度建设上着力。改变"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严格执行退休制度、任期制度,正确对待"上"与"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工作中一方面是不合格的干部占着职位难以下来,必然导致合格的干部难以到位,另一方面,干部的"下"也不规范,没有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观性较强,往往导致矛盾激化。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通过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用起来,从而提高干部队伍活力。此规定作为干部体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必将成为治理庸政、懒政的一把"利剑"。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下基层关键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冷暖放在心上,"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耐心对待群众,耐心听取群众对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呼声;耐心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群众的疑虑困惑。干部下基层要诚心对待群众。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接触群众,诚心诚意与群众交流思想,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才能实现干部下基层的目的。下基层更要有恒心,领导干部下一次基层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并始终做到以基层为家,与百姓为友。只有常态化的下基层,才能真正的听到民声民意。

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迈开步子,经常"身入"基层一线察民情;放下面子,经常"身入"基层一线听民声;俯下身子,经常"身入"基层一线聚民智。广大下基层的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以耐心、虚心、诚心和真心接触广大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建设大美青海,幸福西宁提供强大动力。

"能上能下"激励担当作为

市委书记陈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干部能上能下是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干部既"上得去",也"下得来",有效激发了全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加强思想引领,让干部"上有动力、下有压力"。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和理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政治优势。从较长一段时间的干部工作实践来看,实现干部能上能下,难点、堵点、痛点还在于"上去容易下来难",其根源就是"上荣下辱"的"官本位"思想。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官"念,推动形成"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能上能下"的思想共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中的科学选人用人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农民将军甘祖昌、优秀县委书记刘仁堪等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打牢思想基础,形成普遍共识,撬动干部增强"上"的责任感,形成"下"的危机感,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明确标准依据,让干部"上得有理、下得有据"。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不断探索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式,考准考实干部表现,论能庸、识优劣、辨高低,使干部能上能下有据可依,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坚持"精细化"设定标准,建立干部任用负面清单制度,通过设置"硬杠杠",将有"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实行"多维度"考核评价,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深入开展以"走进班子看运行情况、走近干部看德才表现、走访家庭看家风家教"为主要内容的谈心调研,全面掌握干部一贯表现。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打通与纪检、信访、巡察、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通道,形成干部"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台上与台下等"全息数据库",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真正识别出谁该上、谁该下。

完善制度机制,让干部"上得明白、下得服气"。干部能上能下,本质上要革新干部激励机制,将以往"创先争优"的单向激励改进为"奖优罚劣"的双向激励,填补负面激励的缺位。要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解决"怎么上、怎么下"的问题,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坚持分类施策,对因违法违纪、重大事故问责等"必须下"的干部坚决"下";对到龄退休、任期届满等"自然下"的干部规范"下";对能力缺失、履职不力等"应该下"的干部,由组织部门提前介入,设置观察期,通过批评教育引导仍没有转变的,坚决做到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探索实行"四方阵比选法",针对岗位需要反复甄别比选,排出最适合人选、较合适人选、备用人选、不适合本岗位人选等四个方阵,让干部比得清清楚楚、上得明明白白、下得心服口服。

坚持宽严相济,让干部"上得劲足、下得气顺"。"能下"是治标,"能上"才是激励的核心。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为"上"的干部加油鼓劲,对"下"的干部关心关爱,最大程度激励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做到干部人事调整、受到处分、收到信访反映、家庭重大变故"四必谈"。对"上"的干部,根据人岗相适安排工作,敢于给平台大胆提拔使用。对因受到组织处理或不适宜本职工作"下"来的干部,全部纳入职级公务员管理范畴,根据其专业特长,抽调到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督查、信访稳定等一线,培养担当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实行年度考核单独评优制度,每年拿出一定的评优比例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影响期满、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重新选拔使用,真正让干部"下得来",更"上得去",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市委组织部胡涛、陈中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要决策部署,将进一步强化干部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能下",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应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切实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长效化。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能上能下要使干部服气、群众认可,必须鲜明亮出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规定》从德能勤绩廉等角度出发,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以更加科学完善的标准情形,确保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具体执行中,应积极探索契合地方发展实际的"下"的情形,注重区分岗位类别、职务层次,差异化设定"下"的标准,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突出具象化、细分化,以"定性描述+定量标准"厘清模糊边界,让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普遍可执行,为制度的落地落实作好铺垫。

"法者,治之端也。"无论对于组织还是干部,"下"都是大事,除了考察考核要准确,必要程序一个也不能少。《规定》全面优化干部"下"的核实认定和调整程序,强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准确识别"谁该下"。应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面、系统、多视角地强化对干部的动态监管,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按照程序稳妥审慎推进,充分听取分管领导、干部本人、管理服务对象等多方面意见,杜绝"只言片语"。注重区分度,综合运用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做到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根本目的是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规定》明确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充分体现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内在要求。加强对"下"的干部跟踪管理,应逐人建档入库,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注意帮助疏导情绪、分析原因。坚持同等要求、同样管理、同步考核,有针对性加强监督问效,让"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进一步畅通"下而能上"的渠道,及时开展"复检评估",对认真汲取教训、工作表现突出的,经组织考察认定后,按照相关规定选拔使用,努力形成干得好能再"上"的良性循环。

"能上能下"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颁布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而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要从制度执行、考准考实、跟踪问效上下功夫,从而更好推动干部队伍新陈代谢,有力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新修订的《规定》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这个重点和难点,对具体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因此,要深入理解《规定》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分层级、分领域、分岗位设定干部"上下"的标准,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有效营造有利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