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层视野学习心得-25篇(第3/4页)
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让干部"下有标准、上有阶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修订的《规定》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这个重点和难点,对具体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深入理解《规定》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分层级、分领域、分岗位设定干部"下"的标准,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做到制度面前一视同仁,讲原则不讲照顾,只有以严的制度、厉的手段把那些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也干不成事的人清除出党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把那些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选出来、送上去,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在考准考实上下功夫,让干部"下有依据、上有道理"。干部能上能下,必须拿出科学精准的考核结果。《规定》第五条明确了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十五种情形,要将考核功夫下在平时,注重在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现场考察干部担当本领、担当精神,对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矛盾调处第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的具体表现进行全程纪实,注重在家庭访、邻里访、社区访中识别干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有效听取知情人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干部八小时内外情况、一贯表现和群众口碑,综合巡视巡察、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等情况,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真正识别出谁该上、谁该下,严格执行核实认定、提出建议、组织决定、谈话等操作规程,做到规定动作一步不漏、程序严密不留隐患,使干部"下"的服气,"上"的硬气,只有让不胜任、不作为的干部让位子,才能让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有位子,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在跟踪问效上下功夫,让干部"下有保障、上有劲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好"下"的后半篇文章。《规定》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对"下"的干部要通过回访、帮带、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跟进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组织决定,引导重怀热忱投入新的岗位。要加强跟踪回访,充分利用考核考察、调研督查等时机,注重听取干部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了解"下"的干部现实表现,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做到"板子"打得下,"红花"也能再次戴得上,进而减轻干部群体对被调整的抵触心理,促使干部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干劲,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年轮说"
发布时间:2022-9-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经摆在了机关青年的案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青年们热烈讨论,交流体会。
如何定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气质和风采?在这十年间,很多人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如果把这些答卷展开,就会发现有很多交集,比如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等等。
十年来,中国青年有一种特质叫"刚健有为"。刚健是一种珍贵的精神风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刚健,追求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是刚健,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也是刚健。青年人很自信,但也会遇到挫折,短时间内有困惑,但走出后将变得坚忍。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如此种种,都表现出刚健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特质。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无论是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还是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无论是不断彰显的社会公平正义,还是日益完备的政策保障,都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出力出彩创造了优厚的条件。新时代没有辜负中国青年,中国青年也没有辜负新时代。无论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无论奥运赛场还是抢险现场,以及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都能看到青年人的身影。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
十年来,中国青年有一种毅力叫"不懈奋斗"。青年们走出象牙塔,踏上工作岗位,他们逐渐懂得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那些用一砖一瓦建造起高楼大厦的青年人,那些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的青年人,那些在希望的田野上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的青年人,那些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送去外卖的青年人,都在用奋斗拥抱新时代。尽管他们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身上那种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不懈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去建功立业。新时代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人只要锚定正确方向、踩准时代节奏,就能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实现精彩人生。通过不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来提升思想素养、身体素质、精神品格、综合能力等,以更好地锻造自己、改造社会、塑造时代。
十年来,中国青年有一种精神叫"坚持学习"。中国青年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学习是青年的必修课,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十年间,中国青年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带着问题学,通过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武装头脑、凝聚智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新时代青年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工作中经得起各种考验,紧密联系为人民服务思想,建设祖国、实现理想。
现在,我们共同抵达了一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新时代,也是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的美好时代。做刚健有为、不懈奋斗、坚持学习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在青春上刻画清晰年轮。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时代也一定会报以丰厚的馈赠,这是我们青年共同的年轮说!
以"三变"为"翼"奔赴"二十"征途
发布时间:2022-9-21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各地干部群众满怀期待,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抓实干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首过去,我们经历了第一个百年的洗礼,展望未来,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党员干部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有所向,路必不远",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认识,以"三变"之姿,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奔赴"二十"征途。
"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准确识变"为"翼"奔赴"执政为民,矢志不渝"的"二十"征途。"百年风华映初心,勠力同心再出发",101年的峥嵘岁月,成就101年的伟大梦想;101年的风雨兼程,铸就101年的灿烂辉煌。回顾百年奋斗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擎理想信念的旗帜,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方向,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从容,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成就,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正是我们党能够着眼全局,准确识变的象征。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青年干部不可停滞不前,广大党员同志们当以准确识变之智,淬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判断力,用全面、辩证的目光看清形势,以"抽丝剥茧"的思维洞察基层工作现象,在"山穷水尽"中走出"柳暗花明"的奋进"二十"之路。
"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科学应变"为"翼"奔赴"身心皆至,笃行不怠"的"二十"征途。"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且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党的百年峥嵘历史告诉我们"不日新者日必退",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因事而为,以变应变、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步步为营即为"科学应变"。基层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科学思维,科学办法疏通"堵点",解决"痛点",具备"未雨绸缪早当先"的精神,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见微知著本领,时刻绷紧忧患意识,抓早抓小抓主动,从最坏处下手,往最好处靠近,主动深入探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以科学研判分析为指导,攻克一系列"难啃的硬骨头""烫手的热山芋",以科学应变之方,淬炼"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过硬执行力,在"病树前头"走出"万木逢春"的蓬勃"二十"之路。
"而今迈步从头越",以"主动求变"为"翼"奔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二十"征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赶考的漫漫征途中,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从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凭借着一股"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争精神,始终挺立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之上。正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党员干部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危",从内打破是"机",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破除被动"等变"的"思想壁垒",拿出"啃硬骨头"的魄力和"不胜不归"的决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打破固有框架,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主动求变,在危机和困难中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用真情服务温暖群众,用实干作为回应期盼,用担当之姿托起幸福,淬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超群胆识力在"风吹山角"中走出"去晦还明"的光明"二十"之路。
以同舟共济精神引领稳链保供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2-9-21
9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支撑和保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球村格局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我们要以同舟共济精神引领稳链保供生动实践。
站稳人民立场"稳链"。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看问题的三个基本方面。2021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罗马峰会上提出了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的倡议。这个倡议的提出,基于我们坚信只有永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才能长期执政、守好江山,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基于我们始终重视践行多边主义,坚持扩大开放,致力于做大合作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从立场上看,构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项任务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共同利益是否切实得到了保障,民生福祉是否得到了持续提升。维护"链"的稳定,就是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立场,必须做好"稳链"这篇大文章。
增强合作信心"强链"。每一场世界群英荟萃、大咖云集的论坛,都是凝聚合作共识、增强合作信心的交流互鉴平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能源资源供应紧张,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冲击,稳链保供之需要更紧迫,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亟待重构。信心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动力与法宝。困难大山面前,我们应增强合作信心,保持乐观态度,善于从"变"中察"不变"、从"不利"中寻"有利",看到我们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经济潜力足、韧性大,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等有利条件,坚信弘扬同舟共济精神,定能做到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安全发展。
通畅堵点难点"畅链"。推动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跨越国境、网络交错,是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高速流动、高效配置的"主动脉"。这条"主动脉"容不得半点堵塞,需要及时清淤防污,使其保持畅通高效、高速流通。畅通高效,本就是体系构筑的高站位和高标准之一。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难题,打造一个不仅安全稳定、而且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突出问题,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打通链上的各种堵点、卡点和难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服务,确保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协同高效。在疏通卡点、纾解难点中保持"主动脉"的畅通无阻。
致敬"索道医生"背后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22-9-21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医生邓前堆的故事,讲述了这个感动全网的"索道医生",如今有了新身份。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邓前堆溜索的场景,下面就是滚滚长江,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怎么能够一次一次溜索过江。当今时代的年轻干部应该很少有溜索的经历,但是我们要致敬这个"索道医生"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致敬"索道医生"背后的艰苦奋斗。30多年前,邓前堆刚当乡村医生时,从来没有溜过溜索,为了给怒江对面的乡亲们看病,他克服恐惧,自学溜过百米长的溜索。他说:"我习惯手上带一把草一手握住溜梆,另一只手照着电筒,快到对岸了,我捏住手里的草作为缓冲,就刹住了。"广大年轻干部要致敬他背后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放弃,以艰苦奋斗姿态展现新时代年轻干部的精神风貌,做到不惑于灯红酒绿、不迷于声色犬马、不计于个人得失,勇于奋斗、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勤勉工作,千方百计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致敬"索道医生"背后的无私奉献。邓前堆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为了方便当地群众看病,他还把家搬到距村卫生室500米的公路边,有人曾劝他放弃乡村医生,到外地打工,他却婉拒说:"生在拉马底村,长在拉马底村,为乡亲们做点事是我的责任。"广大年轻干部要致敬他背后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以不敷衍、不塞责、不畏难的态度对待工作,始终任劳任怨,把工作当作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来完成,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把工作岗位当作"家",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坚守着无私的奉献精神。
致敬"索道医生"背后的初心使命。拉马底村村民提起"阿邓医生"都竖起大拇指,"不管多远的路,有没有医疗费,阿邓医生都会给我们看病,他的电话就是拉马底村的120"。2015年,"溜索改桥"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桥建成了,村里还通了公路,他再也不用溜索了。他最后说道:"我和乡亲们感情都很深,就是这份感情和信任,让我每天活得很开心,很有价值,一辈子当村医,绝不后悔!"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汲取邓前堆背后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主动肩负起党的伟大事业新重托、民族振兴新使命,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在实际工作中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接续奋斗的足迹。
走好"三条路"奋进"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2-9-21
近日,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文章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党员干部作为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推动者",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锤炼远行技能,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知史鉴古今,明史知兴替",在"回看走过的路"里鉴往知来、坚定信念,砥砺奋进"新征程"。"回看走过的路",是推动国家飞速发展的"加速器",是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助推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推进一以贯之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中国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不回顾历史,就无法展望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从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史中鉴往知来,总结反思、发扬优点、修正偏差,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想信念,才能知道过去的不易、明白现在的可贵、找到未来的方向,从而怀揣"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比较别人的路"里取长补短、与时俱进,砥砺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同"封闭僵化的老路"与"改旗易帜的邪路"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洋为中用"中取长补短,在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实践和探索中与时俱进,才能逐步走出"封闭僵化的老路";只有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思想准备,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面新机遇、新挑战,有效应对类似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带来的冲击,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探索"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远眺前行的路"里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砥砺奋进"新征程"。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来时的路已成历史,他人的路不属于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拓展的新理论空间和实践场域。前方的路还需勇毅前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永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做到眼里有"千秋"、心中有"伟业",方能以大格局预见时代大势、以大手笔描绘发展蓝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魄斗志,勇闯"新娄山关""新腊子口",勇翻"新雪山""新草地",方能锤炼"堪当大用""一往无前"的"远行技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最美"秋色"在"坝上"
发布时间:2022-9-21
亲爱的朋友,金秋时节,当你站在塞罕坝连绵起伏的山脊上,眺望叠翠流金的无边林海时,我想你会对"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有更深的理解。眼前峦嶂尽染的万顷林海,以前却是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如今岁月依旧,荒芜已成盛景,风中的"林花"还在讲述坝上的故事......
你听!"林花"在讲述厚重的岁月。1962年"抗击风沙保卫战"拉开序幕,一支由369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年轻队伍走上高寒坝。此后,一批接一批、一代传一代的塞罕坝人将青春乃至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忘不了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誓言;忘不了望海楼上的夫妻岗,伉俪们用青春写满十几个春秋的守望;忘不了放弃高考的六个女孩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塞罕坝的选择......如今的塞罕坝,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也记录了无声的岁月。回望过去,那些住马棚、吃野菜、种草木、战风沙的故事依然闪光,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每个人都应守住在自己的"坝上",都应为了祖国和人民,活成一棵树,长成一片林。
你闻!"林花"在散发锤镰的芬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以塞罕坝人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里的经典台词。彼时的塞罕坝寸草不生,如今的塞罕坝苍翠连绵。如果没有红心向党,何来战风斗沙的勇气与决心?正是一颗颗矢志不渝的初心连接在一起,铸就了坝上人的精神林海,完成了人类绿化史上的奇迹。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对党忠诚,是生命最绚丽的底色;他们艰苦奋斗,是生命最光辉的渲染。从"一棵松"到"万顷林",从"尘沙飞舞乱石滚"到"世界最大人工林",奇迹还在延续,那面林场里迎风招展的党旗就是最好的说明!
你看!"林花"在坚守心中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保持激情和正能量,才能以青春、以生命、以"死磕精神",与一切艰苦环境顽强斗争,才能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热血"的誓言。"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这副当年贴在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对联,感染了无数个奋进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塞罕坝林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我们用坚持和信仰点亮内心的烛光,前行的路定能闪闪发亮。
心有暖阳,何惧岁月荒凉;冲破极寒,谱写生命华章。而今的塞罕坝,已是山花遍野、林海茫茫。那是老一辈坝上人的坚毅如钢,那是新一代守林者的斗志昂扬,那是曾经战天斗地的无悔精神,那也是今朝复兴巨轮的破浪远航!
致敬"邻居书记"砥砺"为民三心"
发布时间:2022-9-20
近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北京举行,397名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其中就包括现任湖南省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住房和建设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的陶湘闽。作为人民爱戴的"邻居书记",陶湘闽的为民情怀令人称道和动容。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邻居书记"为标杆,常听为民之言、常怀为民之心、常做为民之事,在枝叶关情中闪耀"公仆本色"。
从"9330个号码"中感悟为民之切,以"始终在线"的状态让群众"安心"。陶湘闽的手机里存了9300多个号码,90%都是群众电话。9330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就是9330位群众,在陶湘闽心中,他就是群众的"紧急联系人",群众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他,而他也可以将问题的解决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群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学习陶湘闽这种为民"工作法",坚决摈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派,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无障碍"沟通对话,让群众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这样群众才会心中有底、遇事不慌。
从"1000余件实事"中感悟为民之实,以"躬亲实干"的作风让群众"放心"。陶湘闽敢于直面矛盾,他通过逐一建立"书记直通群",处理10起重大信访事件,为群众办事1000余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5000余万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陶湘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对待群众的急难愁盼,不能回避更不能畏难,而要怀着一颗真心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将"难关"一步步攻克、将"硬骨头"一点点啃下,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将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在为民服务上不能"挑肥拣瘦"或敷衍塞责,而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化解危机、赢得主动,真正让群众放心。
从"7年搬了8次家"中感悟为民之暖,以"与民为邻"的情怀让群众"暖心"。作为从基层一路成长起来的干部,陶湘闽在基层工作了26年,曾在4个街道乡镇担任党镇一把手,其中在麓谷街道工作的7年时间里接连搬了8次家。"哪里的矛盾多,哪里的群众意见大,我就把家租住到哪里。"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他和同事们每年都要召开50场以上的群众对话会。通过一次次搬家,一场场对话,真正与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基层干部要学习陶湘闽这种"与民为邻"的为民品格,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争做群众最可信赖的"贴心人"和"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