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发言汇编(44篇)(第6/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83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8分钟

第二,香港是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枢纽,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随着国家发展走向高质量,香港尤其要善用本港的科研实力,主动对接海内外研发机构,协助中国科研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推动中国的企业和商品稳步走向世界市场。香港要在国家支持下进一步对外开放,争取早日加入RCEP。同时,要与内地一起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发展,推动数字全球化、绿色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创新全球化继续前行。

香港享有独特的优势,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法律服务及争议解决中心。香港也拥有世界级的基建、交通与通讯网络和世界一流的优质商业服务。当前,国家更是赋予香港打造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任。香港的进出口尤其是转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基于此,我们更应该持续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推动开放、打破贸易壁垒方面作出更多贡献。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宣传好国家的最新发展成就,为国家发展营造更好的正面形象。要整合现有资源,将香港顶级大学的科目设立和研究方向,紧紧与国家科技发展中心任务和战略布局相联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扩大交流合作,增强香港对海内外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发言: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

(20221103)

中共二十大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十年来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缩影。

这十年,是新疆由乱变治的十年,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这十年,是新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十年,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这十年,是新疆繁荣发展的十年,"新疆是个好地方"越叫越响。这十年,是新疆民生改善的十年,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极大增强。

十年来天山南北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是完全符合新疆实际、顺应各族干部群众意愿期盼的。我们感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新疆工作和新疆人民的关心关爱,感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

要把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引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用活用足新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全国援疆的优势,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

刑罚执行大队、大队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发言

(20221113)

作为基层党员民警,我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持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干出来的,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伟大梦想。我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将刑罚执行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努力实现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

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刑罚执行工作的始终,立足自身岗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主动增强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记录、多学习、多反思,深入领悟,真正做到讲政治、讲忠诚、讲服从、讲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持续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我将持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时刻牢记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严格、规范、公正办理好每一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努力在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上下功夫,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刑罚执行工作中去,确保监狱监管安全持续稳定。

中共宜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感悟伟大成就凝聚奋进

(20221111)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会宣告"三件大事",科学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大会对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胜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来高度概括,这"三件大事"提纲挈领、字字千钧、彪炳史册。同时,从16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这些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贯彻"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取得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既是党心民心所向,也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宜春的新作为新担当。大会阐述"六个坚持",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会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时刻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引,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自觉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大会提出"三个务必",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赶考精神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深刻分析,郑重提出"三个务必",生动展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强烈忧患意识,始终如一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的良好工作作风。"三个务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我们唯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在不忘初心中永葆本色,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伟业,在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大会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清晰擘画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和方法路径。大会强调,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尤其要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奋力打造宜春文旅强市。大会突出"党的自我革命",有力彰显了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强决心和责任担当。大会指出,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宜春落地生根。

一、精心组织学习研讨。

组织全市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读书班、培训班、党支部学习以及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下发工作方案、学习提示,组织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等方式,帮助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统筹"线上"与"线下",打通"两中心一平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通互通,努力扩大学习覆盖面,推动学习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二、集中开展宣讲阐释。

坚持开展"七团七进全覆盖"宣讲,组织由市领导、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市委宣讲团和"好人宣讲团""五老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农民讲师团"等各类基层宣讲队伍,面向群众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讲清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讲清楚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清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讲清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讲清楚以顽强斗争应对风险挑战的要求,帮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举办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发言,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在有关刊物和媒体发表,积极做好研究阐释工作。

三、广泛营造浓厚氛围。

采用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和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抓好新闻宣传,组织市属媒体和新媒体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和首页首屏开设专栏专题专版,宣传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抓好社会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载体,在重点场所、重要路段、关键区域、显著位置进行覆盖式宣传。抓好对外宣传,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组织外媒宜春行等活动,推出一批外宣融媒体产品。抓好文艺宣传,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艺精品,组织开展"'艺'心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宜春版画作品展、宜春书法双年展和"文艺家下基层""文艺轻骑兵""百姓大舞台"等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21104)

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我一个切身感受是,教育、科技、科学素质和人才是当今中国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人员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不过,现实生活中科技人员做科普也常常遇到"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的"四不"窘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科技人员的这些后顾之忧要逐步加以解决。譬如,国家重大科研基金应当明确一定比例用于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要客观评价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贡献和价值,从内心认可和接受从事科普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认识,因为科普不是义务,而是责任。科技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这对科学研究本身也是十分有益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科学教育在教育系统内外都得到了重视。自2017年以来,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素质已纳入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进行考核和培养。广义的科学教育还包括大学生、农民、公务员等所有社会群体。在如今科技迅猛发展,影响不断扩大的时代,全民科学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对培养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双轮联合驱动、协同发力,才能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科技工作者无论是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还是全民科学教育中都应当发挥骨干和引领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应当正视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尽快建立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教育的机制和途径。

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大力发展科学普及,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从而为科技创新发展培育肥沃的土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21104)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进一步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新期待新要求。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推进联合攻关提供坚强保障。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高效使用我国的科技力量,在一段时期内形成联合攻关的态势并取得较大的攻关成效,就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党中央层面建立权威的科技创新决策指挥体系,统筹指挥和使用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力量、军队科研力量、企业科研力量、地方科研力量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研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协同攻关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聚焦新科技革命前沿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推进建制化基础研究,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强大原始创新支撑。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们要聚焦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前瞻部署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与技术、深空深海和国家安全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研发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变革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源泉,为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战略性储备。要发展我国基础科学体系和新兴交叉学科,攻克一批世界科学难题,培育引领未来的学科领域方向,强化数学、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等基础学科对应用型学科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引领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开展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结合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建设一批基础研究中心,系统调整科研布局,优化重组基础研究国家队,形成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新型研究组织。

第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联合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制约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威胁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技术,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作用十分突出,要用好、用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支撑。

中国日报社原总编辑:共行天下大道共创美好未来

(20221104)

中共二十大不仅宣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而且向世界发出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信号。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呼吁,凸显大党大国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

一、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进步一边。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从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贡献世界,彰显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

中国谋求发展是为了本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而不是挑战别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作出战略部署,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间的现代化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可以预见,随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起来的中国必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快速发展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关键就在于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在新形势下实现新发展,要将"扩大开放"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十年来,在世界舆论舞台上不断呈现的"立己达人""和衷共济""天下为公"的中国智慧,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价值境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重要的正能量。新时代中国必将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0221104)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文化力量润泽其精神底蕴、丰富其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应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势,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重大文艺活动,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影像见证40年"摄影大展、"小康之歌"音乐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大主题雕塑工程等,对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增强人们的改革开放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不断做强做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与提升作用,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广阔。

三、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文化产业在稳就业、稳预期、促消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网络文化消费持续扩大,在文学、视频、音乐、动漫等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自媒体成为创作"主力军",重视IP营销,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画像,开拓粉丝经济,让互联网文化消费更精准便捷。世界上的自主品牌中,一半来自技术研发,另一半是文化内涵形成的,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领带、美国卡通形象等,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在文化内容的支撑下却形成了工业产权。由此来看,文化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关联作用,会大大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园林建筑、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文化正从新的层面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221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跃上一个大台阶。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经济政策的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既保持了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6%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同期的11.3%提升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美元从6301美元提升至12556美元,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亿人,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12年1.91%提高到2021年2.44%,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在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