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思政工作心得: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学化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高校思政工作心得: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学化

从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始终是我党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与未竟的事业。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又实现了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总体而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仍显不足,理论科学化与实践科学化的深度需要同步加强。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发展困境

1.理论研究相对浅表。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研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优化策略,从而促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升。直接研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本身的成果很少,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思路错位,对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应该是面向科学化问题本身展开的,也就是说,不能仅仅通过研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浅层问题来间接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对"科学化"的探讨应该是更高站位、更高要求的研究,这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思维误区。二是科学化的理论阐释尚不充分,对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少共识,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定义、内容、属性等基础论域还未形成普适性的研究定论,对于科学化的衡量标准以及理想样态的探究也表现出"浅表化"和"时滞性"的颓态。谈做法、经验的较多,谈规律、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偏少,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结合不紧密,理论科学化指导实践科学化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2.实践操作存在单一化、经验化的倾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育不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更加丰富灵活。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人数多,同时考虑到不同高校现实境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个性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反观当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随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大,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琐碎繁杂的管理工作,即存在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日常事务管理的倾向,工作定位模糊、教育者站位不够。同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观照"生活世界"大多来自教育者的观察或者经验性判断,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发生疏离甚至错位。理论教化与实践引导"两张皮",大多数实践操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此外,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边界不清,工作方法和途径缺乏科学指导,教育理念混淆与操作无序并存,导致理论科学化与实践科学化呈现"低层次化""同质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造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欠佳。

3.体制机制的规范化、协同化需要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难题,体制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连续性与成效。无论是中央颁布实施的政策文件,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问题的重要论述,都凸显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制度化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某些步骤上还有待完善,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保守主义等思维倾向;具体的、动态的实施路径缺少规律性总结;工作实践往往是个人主观经验的集合而缺乏科学的体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时被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所困扰,陷入"表象主义"的桎梏,缺乏对普遍性机理、完整性体系的深刻反思。因此加强体制机制科学化建设迫在眉睫。

4.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有待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前期积累的基础,已经解决了"由谁来干"的问题,但是数量的保证还未满足质量的提升,当前队伍人员庞杂,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存在难度。按照规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高校政工人员。随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范围也越来越广,既涉及党团组织、领导干部等管理人员,又涉及大学生生活区域的服务人员,还涉及高校公共课的教师、各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涵盖领导管理、服务和教育三维体系。总体而言,这支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扩充,但专业素养依然参差不齐、有待提升。此外,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其理论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学术研究层面缺乏相应的科研能力,这直接制约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进程。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以理论创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理论创新的意义在于让科学理论在实践运作中产生新的指导意义,赋予实践以更加智慧和理性的品格。因而需重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确立指导思想,对"日常""大学生群体""新时代""科学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把握;强调对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规律进行揭示、掌握和运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规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日常形成的规律)、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规律;处理好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相关关系,包括"主渠道"科学化与"主阵地"科学化的关系、"唯科学化"与"伪科学化"的关系、体系规范化与日常生活流变性的关系、继承传统和时代发展的关系、规律总结与实践转化的关系等,这都是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2.以方法创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方法创新要立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涵盖了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工作实践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一种新的创造,而是融合哲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确立方法创新的原则包括"五个结合",即理论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暂时性与持久性、主导性与主体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既要避免方法工具主义、功利主义、伪创新的倾向,又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研究方法创新上,借鉴17世纪英国自然哲学家波义耳把实验方法引进教育学和德育学的理念,提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为支撑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实验方法;在工作实践创新上,提出沿用式的"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深度融合、组合式的"他者教育"与"自我教育"良性互动、改进式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一体化衔接、探索式的"智能服务"与"智慧治理"有效契合等方法。同时,方法的实践离不开载体的支持,要以日常生活事理结合的情景、赋能教育的新兴科技手段、物质精神文化环境为载体,保障方法创新的实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