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辅政的几点体会
以文辅政的几点体会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事关效能。思路对头,方法得当,则事情办得顺,人也活得轻松自在。文稿起草工作同样如此。如何又快又好?许多人梦寐以求。毕竟,文字这个事儿,雕琢来雕琢去,伤身伤神,且未必是时间与质量成正比,费时多,不一定效果就好。
一、平时的学习很重要,日积月累自能兵来将挡
1.一定要锤炼自身思想。公文的特质决定,公文写作不仅仅取决于文字表达能力,更取决于思想深度,取决于领导力,取决于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即便是纸上谈兵。
2.一定要视学习为常态。学习是基础。肚子里空空如也,必定憋不出什么货色。有人说上网查查什么都有,须知,如果没有一定的根基,上网也是大海捞针。并且,自己没有思路,东拼西凑必定不成样子。谁都不可能是万金油,方方面面都是行家,但涉及工作的多少都应该知道一点,特别是草拟主要领导的文稿,更要注重平时积累。要熟悉中央大政方针特别是新政策新精神,熟悉上级领导和本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如果能够把视野放宽一点,当然更有帮助。
3.一定要善于消化材料。材料只有化为自己的储备,才是有用的材料。要结合工作实践融会贯通,这样,需要之时自会不经意而来。人的记忆力有限,也未必要记得很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需要时便能够顺藤摸瓜,找得出来。
二、面对任务不要慌张,稳住心神方可胸有成竹
毛泽东同志曾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接到任务,不必急着动手。先想清楚来,想清楚了,梳理起来就快了。没想清楚的快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方向错了,走得越快便是离得越远。
1.找到蓝本来推敲。公文写作自有公文的定式,不顾基本的下数,一动手就大谈特谈创新,那是舍本逐末。"有样学样,没样看世上",先找到几个比较完善的相关文稿,静心揣摩,内化于心。
2.搭好框架再动手。框架非常重要。框架错了,走了弯路,后面再来翻盘很费精力。必须注意,在搭框架的过程中,定位一定要精准,搞清楚什么人用、什么人听,符合各自身份。
3.要学会提炼观点。每个部分,每个方面,讲什么观点,要确定好,并注意观点之间尽量不要交叉,哪怕是小小的交叉,否则把握起来不容易,特别是生手。要学会提炼观点,比如李源潮同志提出要"把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自觉弘扬和实践艰苦奋斗之风、刻苦研究之风、平民百姓之风,做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这个"三宽"就很有概括力和层次感,适合展开来阐述。
4.要确定素材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一想,哪里有素材可供施行"拿来主义",挖一挖。要善于利用"旧材料",用它们来启发、来开导、来延伸,把自己的想法"勾引"出来。这样的来源不要多,要精,多了没精力、看不来,也没必要。
三、行文过程稳妥优先,舍本逐末必定南辕北辙
把握规律性是富有创造性的前提。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求稳再求好,稳妥了,才谈得上出新,好高骛远盲目求洋势必剑走偏锋。
(一)把握好文稿的标准
1.基本标准:
(1)定位精准,主题突出。离了题便谈不上好,要用鲜明的观点把内容统领起来。
(2)文从字顺、没有语病。这其实是最基本的要求,话都讲不顺,还谈得上好?
(3)脉络清晰、清爽明了。条理分明是基础,思序明朗,别人才看得懂、听得明。层次一定要弄顺当,逻辑顺序谁前谁后,要符合符合常规。必要时可以借助"一是,一是要,一要"之类标示性用语,体现层次感。每个标题如能考虑同等字数则尽可能作一点讲究,这样会让文稿严谨一些,但务必通俗自然,避免生硬,不要"为赋新词强拼凑",给人硬凑的感觉。需要注意,不同的层次,哪个摆前哪个摆后,要考虑清楚,比如就领导能力而言,"统揽全局"一般放前,"统筹兼顾"一般放后。
(3)表述准确、用语熨帖。一定要经得起推敲,没把握的话尽可能不讲。同时,要多讲平实的话、干练的话、管用的话、有新意的话、既是观点又是措施和要求的话。
(4)内容完整、不简单化。谈工作要见得到思路,看得到措施,汇报已经做了事,还要看得到成效,基本的内容不要丢了。不要蜻蜓点水,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不到味儿。因而,内容要丰富,该增补的要增补。
2.高级标准:这是在基本标准达到之后的打磨,是深化和升华,是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相当于加"味精",比如经典的表述、个性化的语言、情感的凝注等等。
(二)立意要把握"四度"
一要有高度。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而远瞩。方法是把视角提起来。可适当引用相关方面经典的话,特别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话,但不宜太多,否则有掉书袋之嫌,要恰到好处,话为我证。
二要有深度。"文似看山不喜平,话如探水每厌浅。"要讲得深刻精彩,有针对性,一针见血,一剑封喉,不要泛泛而谈隔靴搔痒。
三要有温度。要带着感情,掏心窝般地讲话,让听众有"自家人"的亲切感,感觉是家人、是朋友式的交流和沟通,讲话人的"苦口婆心",既是为了事业也是为了听众。
四是要有广度。无论文稿长短,信息量大一些,给人的启迪会多一些。信息量不取决于篇幅,而取决于内容。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三)语言要利索精当
一是要允许适当的"废话"。简洁明快固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简洁明快不等于没有"废话",必要的"废话"会使语言生动一些。其实,我们说的话中有不少都是"废话","废话"不废,"绿叶扶红花",它会使我们的话充满着韵味,否则,没有肉尽是骨,句句都是"干货",语言会很乏味。
二是要讲自己的话。这个"自己"指的是讲话人本人。如果是文秘工作者,要脑袋跟着屁股转,置身领导之位,把自己摆在讲话人的位子上,设身处地说该说的话、能说的话、会说的话。要注重讲话的现场感、在位感,学会"上串下挑",有机地融入此前所做的工作和将来要做的工作。讲话要有分寸,主要领导宏观一些,分管领导具体一些,不要串位,讲别人要讲的话。
三是要讲新话。"一语天然万古新",新话就是人无我有、率真的话。同样的事理,要说出点新意来,老调重弹让人提不起神。但核心要素要一以贯之,反复地讲,不怕重复。大的思路必须保持不变,可以在表述上作些适当调整。变得太大,也不符合辩证法。
四、修改文稿慎重举刀,手起刀落提防功败垂成
固然是"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对于基本定型稿,慎改也是大智慧。一方面,不是万不得已,不宜全盘推倒;另一方面,不是很有必要,不宜反复修改。因为不一定越改越好,反而可能由此失去主张,且耗损精力。修改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1.设身处地换位琢磨。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思路,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事,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修改和完善文稿。善运用基础稿,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修改文稿的上佳之境,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也是尊重别人和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要把握这么一条原则:"自己的东西,无可无不可,不可;人家的意见,无可无不可,可。"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修改别人的文稿宜跳出稿子,从大的方面来把握,比如框架结构是否完整、逻辑顺序是否合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味地钻字眼。
3.细枝末节适可而止。适当的"废话"是味精,句句经典便句句不经典。如果轻易举刀,大刀阔斧,容易改得失去韵味,没了特色,古板生硬。
五、运作模式科学合理,顺应规律才会垂拱而治
在一个写作团队中,把握以下几点是有益的:
1.掌控方向,有条不紊。这主要说的是,作为领导者或文稿具体牵头人,宜超脱一点。超脱不是不理事,而是理大事,是"抓大放小"。大事理清了,便能少折腾,自己亦能游刃有余。要着眼于有序运作、少走弯路,把着力点放在"瞻前顾后"上,即写作前定调子、端盘子,成型后拿刀子、打板子。
2.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要善于统筹调度,根据文稿的时间节点要求和团队成员的专长安排任务。时间急,则谁长于哪方面写哪方面;容得下慢慢打理,则可错位分工,以便培养多面手。
3.前紧后松,留有余地。拖而不决,积压工作,本文由材夜思文秘网推荐,容易被动且导致应接不暇、过度疲劳。接到文稿任务,如果不需"等待观望",受形势变化影响不大,则节奏要快,速战速决,尽快脱手,放得下。
4.张弛有度,保存体力。当能力达到一定状态时,精力比能力更为重要。非工作时间,能少人加班则少人加班。必要的调理才能养精蓄锐,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激情,沉着应对随时而来的紧急任务。
下一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座谈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