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11/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68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23分钟

心怀纺织梦,踏平坎坷道,砥砺"1人照看800纱锭"的攻坚志气。习近平总书记曾教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正因黄宝妹不惧艰难、潜心钻研,才有了"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操作法,既节省了1/3的人力,还可以让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她42年深耕纺织行业,创下了一个人照看800个纱锭的出色业绩,以不平凡的业绩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党员干部要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致敬,认真谱写"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改革答卷,锚定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主动作为,勇于创新,打通一个个"堵点",攻克一个个"难关",以知难不畏难、知重敢负重的笃定,持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

情系桑梓暖,余热亦生辉,涵养"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字字千钧,意味深长。"无我"境界和担当,是他内心的独白,亦是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许。黄宝妹始终践行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忘我状态在纺织车间奉献一辈子,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躬耕不缀,即使退休后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发光发热。在B站,她化身"90后"主播给后生晚辈讲党史;在社区,她变成志愿者动员居民参与家园建设;在大江南北,她兼任"指导员"协助筹建棉纺厂......党员干部要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本情怀致敬,认真谱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篇章,将"无我"融入"大我",驰而不息、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致敬榜样:循着"光"照的方向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节目一经播出,反响热烈。节目聚焦榜样们的先进事迹,刻画出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矢志拼搏、担当作为、甘于奉献的仁者风范。阖家团圆日,举国同庆时,在这个家与国撞了个满怀的日子里,我们共祝祖国繁荣昌盛,我们共庆华夏国泰民安。这一太平盛世的背后,有风尘仆仆的公安干警、披星戴月的驻边战士、昼夜不歇的科研人员、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无名英雄默默付出,为十四亿人民群众做出榜样,支撑起一片烟火人间。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同大爱无疆的中秋月一般,榜样的力量如夏夜的晚风拂过山岗,轻柔温暖却又绵延万里,给人以直击灵魂的涤荡。"菌草之父"林占熺,为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以草代木培育食药用菌,探寻生态扶贫之路;为了帮助巴新人民脱贫致富,菌草援外二十年,用小草传递大爱。这位老党员,用"一心向党、一生奋斗"的赤子情怀点燃脱贫的星星之火,造就了致富的燎原之势,带领数以万计的人走出一条崭新的幸福路。如他一般冲锋在前、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榜样模范还有很多,他们这种在时代洪流中逆流而上的攀登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要勇毅前行、熠熠生辉。

2023年9月30日是第十个烈士纪念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无论是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的陈延年兄弟,还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战士陈祥榕,他们用"硬脊梁"和"铁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时代责任,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庄重誓言。鲜花献英烈,浩气壮山河。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今天我们手捧鲜花追思先烈,用满腔敬意回应他们沉甸甸的爱,更要用豪情壮志续写维护社会安定的时代篇章。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出自人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缅怀烈士、铭记烈士,从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里汲取奋进的磅礴力量,学思想、长本领、明方向、知敬畏,紧跟党的指引,响应党的号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矢志担当在神州大地上重实践、建新功,做党和人民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信仰是红色的旗帜。王忠兴是家里的第四代军人,时代在变,他们坚守的誓言不变,提及参军入伍的初衷,唯延续祖辈父辈坚守的信仰。"我一定将家族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这大概就是榜样的力量贯彻践行的真实写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途经14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他们不惧艰难困苦,心中只有必胜的信念。新时代要走新的长征路。青年干部既面临着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好舞台,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要充分发挥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涵养能吃苦、愿吃苦、想吃苦的意志品质,薪火相传、步履不停,在拼搏奋进中撰写时代答卷,在踔厉奋发中奏响时代强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随前人的脚步,将榜样的力量践行于实际工作中,让青春的力量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破土发芽,开出绚丽之花。

致敬吴天一:一片赤诚心高原创奇迹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热播。第二集聚焦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高原医学的研究,倾注毕生心血始终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以"一人不漏"的赤诚之心,潜研事业、利于人民。吴天一同志为了高原医学研究,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对高原上95%以上的自然人群进行医学普查,从调查开始进行0到1的开拓。在医学普查的过程中,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每一个样本的获取都要跋涉很远的距离,且高原上的人们居住极其分散,吴天一团队骑着马,秉持"一个也不能落"的原则,花费12年时间统计近10万人次的数据。这位"马背医生",在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走遍了青藏高原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数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保障着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这种专注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将其倾注在自己的事业中,做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涵养为民情怀,将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的奋斗目标,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以"一心向党"的赤诚之心,不辞辛苦、冲锋在前。"从1956年到1981年,我递交了8次入党申请书,我的信念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启动,十四万建设大军集结,在吴天一同志协助下,5年中14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连续高强度作业,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在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严重威胁着来自全国的救援队员的健康,当时已70多岁的吴天一立即请战,前往抗震救灾一线,抢救了3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协助卫生部制定了"玉树地震高原病防治规范"。党员干部要传承好这种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的精神,保持攻坚状态,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发扬敢闯敢拼、争先创先、善作善成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以"一生奉献"的赤诚之心,扎根高原、践行初心。远在美国的年迈父母和姐妹曾经多次来信,希望他移居与家人团聚。这时的中国,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百废待兴,荒芜已久的科研事业亟待耕耘。吴天一说:"忠孝不能两全,我是青藏高原的儿子,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这里是我事业生命的根。"高原适应问题、高原病防治问题在吴天一的眼里,这是自己要倾注一生来做的事业。随着西部的深入开发,到高原旅游、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高原大健康"的任务摆在面前,是一个巨大挑战。党员干部要学习这种一生奉献、扎根高原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敢担当、能作为,将"小我"融入"大我"中去,在最贴近群众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扎牢扎深为民奉献的"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致敬郑志明汽车"智"造的"金牌工匠"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正在播出,该节目讲述了林占熺、吴天一、孙家栋、黄宝妹、郑志明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沉在生产一线26年,郑志明被评价为"热爱工作岗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把手中的零件做到极致"。郑志明成为车间班组、乃至全国汽车技术上最过硬、最靠得住的工人之一。广大党员干部当向他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致敬,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致敬"脏活累活他总是毫不退缩"的爱岗敬业精神,争做"择一事终一生"的"笃行者"。面对高难度的工作,郑志明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面对夏季车间内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炙烤,郑志明常常大汗淋漓,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面对脏污的油污池作业,他总是第一个跳下去。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冲锋在苦累的最前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向郑志明同志学习,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做到"择一事终一生",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铆足苦干实干的"铁人精神",砥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强国建设中乐于苦干实干。在时代新征程上,尽己所能、竭尽全力持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

致敬"自主学习成为全能型人才"的刻苦钻研精神,争做"精益求精"的"追求者"。为了提高用锉刀镌刻零件的精度,郑志明不断练习,现在的他利用手工锉削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手工划线钻孔的位置度误差可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各种复杂设备、精密设备在他手里都能完成。通过自主学习,他掌握了UG三维建模技术和机械设计,工作之余,他总会向工程师们请教电机转数、扭矩、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复合技能的积累,让郑志明逐渐成长为一名集加工、建模设计、安装调试等技能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向郑志明学习看齐,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硬核担当、诠释作为。

致敬"'领先者'反过来学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争做"锐意进取"的"拓荒者"。凭借卓越的技能和创新思维,郑志明攻坚克难,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完成工艺装备1100项,参与设计制造各类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10多条,不仅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也推动我国汽车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过去,他们学别人,拆了零部件去研究;而现在,"当年的领先者有的反过来学我们,拆了我们的零部件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创新都能成为改变其命运的关键。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敢想敢试,敢于创新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拿出"敢上九天将月揽"的勇气,保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果敢,沉下身心,探索出更多为民服务的实招,创造出更灿烂的辉煌。

"办公室"新解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委和政府办公厅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肩负重要职责使命。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最重要的参谋机构、服务机构、协调机构,作为一名办公室干部,应牢记学会"办"事、坚守"公"心、走出"室"外三条准则,为推动单位高质高效运转提供坚强保障。

学会"办"事,练好能力本领基本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办公室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只有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用善学习、钻业务来鞭策自己,用讲规矩、讲原则来约束自己,才能做到各司其职、能胜其任。作为办公室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打铁必须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始终保持本领恐慌、能力危机,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结合工作要求有计划、成系统地学习,做到手中有粮、胸中有数、遇事不慌,在服务决策时才能"参"到关键点、"谋"到长远处。要切实履责担当,熟悉岗位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办公室工作本质是服务,但不能仅满足于当热情的"店小二"。要勇于改革创新突破。在信息化时代,办文办会办事很多方面都要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单靠过去的老套路,凭经验办事、按惯例行事,势必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提不高工作效率。

坚守"公"心,深耕公道正派责任田。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孙中山先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当时刻坚持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当中。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办公室干部,容不得丝毫含糊,也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之弦,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烂熟于心,始终做到"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让"公道正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中要坚持"一碗水端平",不论感情亲疏,不凭个人好恶,不厚此薄彼,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公平、公正的工作,让本单位本部门呈现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胸襟坦荡,情趣高雅,努力塑造办公室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走出"室"外,迈开枝叶关情为民腿。李强总理强调: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作为办公室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切不可只是喊其他部门上交材料看看、召集各科室开会听听,这样不仅不利于了解基层的全貌和民生的实情,当不了领导"参谋助手"作用,更学不到基层工作知识和真才实干,而是要走出办公室,以甘当"小学生"怀揣"空杯之态""谦卑之心",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甘愿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到眼睛向下"观细微",脚步向下"走深入",多问一问老百姓家的就学、就医、就业等情况,多看一看群众家里吃的、住的、穿的等条件,切实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与人民群众心贴心、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一切工作落实到群众认可上来,绘出让群众满意的美好画卷。

"疏源浚流"点亮"文化火炬"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极端重要"四字的力重千钧,坚决扛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光荣使命,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以"传统文化"启智润心,以"世界文化"补充增益,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弄懂"我们来自何方","疏源浚流、刮摩淬励",点亮"红色文化"火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红色记忆贯穿始终,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文化涤荡人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各级党组织要扛起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担当,通过组织学习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参观红色遗迹和红色场馆以及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到对党绝对老实忠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