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第17/38页)
"敬细远大"浓浓年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群众无小事"敬细以远大",总书记的新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是他始终如一的牵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迎接幸福通"龘"的又一年,解民忧暖民心,系民情聚民意,只有千家万户团团圆圆的点滴"民味",才有全国各地红红火火的浓浓"年味"。
暖暖真情"细微"处点亮,永葆念兹在兹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总要走进农村、城市社区,同居民围坐在一起话家常、问冷暖。在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群众的"关键小事",都是总书记心中的"民生大事"。看望慰问中,一句"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饱含深情。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既在推进"民呼我应、民呼我为"中落实好更多真实期盼,又俯下身倾听"微诉求"、办妥"微实事"、提升"微幸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风雨兼程、初心不变,用生动实践诠释"人间有味",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真正浓情蜜意的年味。
绵绵幸福"大小"处保障,呵护"最柔软的群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地方两会召开期间,托育、养老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的字眼、依旧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多次强调"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一老一小"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民生工程,时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精准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更多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让这一股股温暖细腻的"民味",汇聚起美满幸福生活向上向善的强大暖流。
腾腾热气"新质"处引领,自强不息创造日新月异。"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人民对"高冷科技"转化为"人间烟火"的需求更为迫切。近日,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及团队致以最高礼赞,就是对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礼赞,辞旧迎新、万象更新,中国科技的巨轮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路劈波斩浪、坚毅前行。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价值导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切围绕老百姓的关切。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千家万户,千头万绪,苦干实干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近在咫尺的一刻钟"小摊位",给群众带来"大便利",让充满烟火气息的便捷生活激活每一个单元细胞,打通为老百姓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体验的"小血管",贯通经济恢复发展"大脉络"。
根根相望"血脉"处凝聚,大团结促中国式现代化。"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泱泱五千年,欣欣逢盛世,56个民族一起过大年。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屹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民味"愈浓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共建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组织担当"激励"干部作为"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作为组织部门,要用好选人用人的标尺,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吸收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明确"上"的导向,确定"下"的情形,让想"上"的干部有方向,让要"下"的干部无怨言,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下亦有为",促进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严考核,重公道,"任人唯贤"用好"指挥棒",竖起选才"风向标"。"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要把好干部用好,就要重点对干部进行公正、细致地考察,把"好"的方面挖掘出来,提拔重用,树立典型,形成"起来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一方面,要把考核抓严,切实选出好干部。要细化标准,确保干部考察信而有证,为干部考察提供可以遵循的依据;要加强分析,通过部门联合研判机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交叉比对,得出干部政治表现的准确评价;要利用好现代工具,更直观、更全面地对干部表现进行分析,为干部提供"精准画像"。另一方面,要让"有为"者"有位",把风向标竖起来。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苦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把能力突出的干部挑选出来,对"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行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让好干部的"付出"被看见,"回报"被认可,真正激励广大干部奋楫争先、奋发作为。
强思想,明规矩,"约法三章"打破"潜规则",激活干事"源头水"。"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意思是说,对于不称职不合格的人,不能等片刻而要立即罢免。若让德不配位的人常居高位,那么我们如何能干事创业?能上能下本是正常的规则,但长期以来,"易上难下"的问题普遍存在。能上能下重点就是要解决"下"的问题,要把思想扭转过来,把规矩立起来,清楚表明为何"下",让干部"下得服气"。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教育。要把"不犯错不下""上荣下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传统陈旧思想观念破除,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惯性思维,建立"无功无为便是过"的政绩观,彻底杜绝既要"躺平"还想"躺赢"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严字当头,加大"下"的力度。通过严尺度、严力度、严强度,把那些不担当不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去,清单化列出"下"的情形,进一步量化标准、分解程序,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干部有理有据地下,心甘情愿地下。
惩为辅,治为先,"严管厚爱"打通"思想关",激发干部"大作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下"的干部,我们不能一"下"了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下"不是目的,激励担当作为才是关键,要用"上"的动力激发"干"的魄力,用"下"的压力撬动"干"的活力。组织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做好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跟踪教育管理,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谈心谈话,说明"下"的理由,点透问题、剖析原因、指明方向,引导已"下"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认清自身问题,正视组织决定,使他们"知耻而后勇",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对待岗位调整。另一方面,要建立已"下"干部帮扶制度,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训清单,根据能力表现选择"合身"岗位,对表现优秀的考虑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让"下"的干部有"改过自新""一雪前耻"的希望和动力。
锤炼"三过硬"争做新时代"组工尖兵"
2月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组织部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弘扬严实作风,提高工作质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锤炼政治过硬的组工尖兵,在组工担当中践行"两个维护"。政治素质是组工干部的第一位素质,如果政治素质、政治能力不过硬,其它方面能力再强也是枉然。要锤炼政治能力。始终扛起政治责任,练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的能力。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要厚植家国情怀。新的征程,时代赋予组工干部奋斗的舞台,组工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锤炼能力过硬的组工尖兵,在服务大局中提质"工作质效"。组工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若本领恐慌、能力不强、水平不够,就会耽误事、不成事。要敢接"烫手山芋"。面对难事、要事、大事,组工干部必须敢闯"矛盾窝",敢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以过硬"本领"担起时代重任。要多下基层磨炼。组工干部虽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但还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合口味、服水土、接地气,唠好家常、干出业绩,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切忌"宅"在高楼大厦、"躲"于深宅大院。要练就真才实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针对新任务、新形势,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和"空杯心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
锤炼作风过硬的组工尖兵,在遵规守纪中弘扬"严实作风"。作风过硬是组工干部奋发前进路上砥节砺行的"磨刀石"。要避免拖延症。增强时间观念,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严防"明日复明日"的拖延心理,碰上要紧、急迫或者好处理的事情马上就办,绝不拖延。要警惕假大空。组工干部要注重个人言行,做到言出必行,有诺必践,不能说假话、说大话、办空事,要争当实干家,不做空谈客,多为群众办实事,淬炼只争朝夕的"真作风"。要用好"传家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组工干部要自觉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始终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争当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从"天津之行"中解锁发展"心"密码
2月1日至2日,龙年新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从受灾乡村到文化街区,从纪念场馆到汇报会场,津门大地留下了他温暖人心的新春足迹。"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循迹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坚定从心出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循迹"受灾乡村"之行,解锁"民重千钧"密码,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念兹在兹的"为民之路"。"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这次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走访的,是去年曾遭受洪涝灾害的一个村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在村民杜洪刚家中,他说道,"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民安才能国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坐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自始至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既"身入"基层,更"心至"基层,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在放下"官架子"、多说"暖心话"中与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情感,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打开"话匣子",收集第一手社情民意,抽丝剥茧、肃清根源,不断找出"病症"所在,进行针对性整改,使惠民政策、便民措施和利民事宜得到全面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迹"文化街区"之行,解锁"文化传承"密码,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培根铸魂的"文化之路"。"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天津之行的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天津重要文化名片--古文化街考察,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秉持开阔的胸怀和世界眼光在传承中创新,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养分,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运用高端技术手段和新兴产业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用"文化元素"擦亮"中国名片"。
循迹"纪念场馆"之行,解锁"艰苦奋斗"密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勇毅担当的"奋进之路"。"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天津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个个伟大胜利、一个个"东方奇迹"的背后,正是因为始终发扬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主动跳出"舒适圈""安逸窝",沉下身子到基层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磨一磨",到基层党建、安全生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吃劲岗位"练一练",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做敢冲敢闯的时代先锋。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立足实际岗位,积极主动聚焦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和"急难盼愁"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用真抓实干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推动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切实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