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05/154页)
以"勤"的正确方式打开"党纪学习教育"
法令者,为治之本。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勤"的正确方式打开"党纪学习教育",深学、深践、深悟,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勤于学,在"逐字逐句、不辞百读"中知纪于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党纪学习教育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容错失的学习良机,于立身、安身皆有巨大的价值意义。一方面要把学习党纪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融合起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XX大精神,感悟思想伟力、筑牢思想根基,把"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的"问号"拉直,从内心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原原本本学、逐条逐章学、反反复复学,坚持原汁原味、细嚼慢咽、孜孜以求,准确理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六大纪律"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思想上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在认识上划出"安全圈",切实把遵规守纪刻印于脑、严守于行,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勤于践,在"躬身以求、知行合一"中守纪于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学习在于运用,党纪学习的目的同样如此。党纪学习教育不能为学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更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学,而是要真正明纪于心、担责于身。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常沐党纪之"雨",常照规章之"镜",不断修正自己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讲规矩中干好事、在守纪律中干成事;要时时砥砺作风,自觉弘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力戒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工作最艰难的地方扎稳"吃苦"之根,用"铁肩膀"挑起"重担子";要处处服务人民,坚持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勤于省,在"知止明戒、正身正己"中明纪于身。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悟法纪学习为什么、安身立命靠什么、追求价值是什么,不断增强自省、自警、自律的能力,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的高度自觉和极度自警,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坚持"一日三省吾身"。要保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自律,心中高悬明镜、手中紧握戒尺,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保持"居于闹市而心神空明,身处屋宇而神游方外"的旷达,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涵养"要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之气,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始终正心明道、怀德自重,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以"三个立足"化纪律规矩为"三个自觉"
按照《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文件要求,党纪学习教育已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一以贯之反对和惩治腐败,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当牢记嘱托,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自觉将纪律规矩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三个自觉"。
立足党纪条例的鲜明导向,把纪律规矩形成"政治自觉",担当作为,坚定立场方向。党纪条例作为党的生命线,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深刻认识学习党纪条例的重要性,立足党纪条例的鲜明导向,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决制止"学习承诺在会上,违法乱纪在会外"的"两面派"行为。在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纪律规矩形成政治自觉,就是要在政治上做明白人,时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因此,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把纪律规矩内化为我们的政治自觉,是我们确保党员干部忠诚干净的"金钟罩",是确保党的纪律严明、党的团结统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的"定盘星"。
立足党纪条例的根本准则,把党纪条文形成"思想自觉",积极进取,保持清醒认识。党纪条例不仅是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标尺和根本准则,更是在思想上厘清了职责权限、底线红线。始终牢牢把握好党纪条例划出的"红线"、标出的"禁区"、列出的"负面清单",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如磐石般坚定,不为所动;在利益的纠葛中,像明镜般清晰,明辨是非。"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就要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用党纪条文武装头脑,保持清醒,用思想自觉规范言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初心、恪守职责。我们要以思想自觉为引领,将党纪条文融入血脉、植入灵魂,思想上真正做到"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行为上不放纵、不逾矩、不越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保持好纪律定力,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用党纪条文塑造品格,用党纪精神锤炼意志。
立足党纪条例的底线要求,把条例规定化作"行动自觉",真抓实干,走好群众路线。坚守党纪底线,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念好党纪条例的"紧箍咒",确保言行举止不越雷池一步,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行动自觉,就要在实践中真正用党章党规党纪条例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我们须将纪律置于首位,坚决维护纪律的刚性与严肃性。既要让铁纪"长牙""发威",也要让干部深刻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保持警醒自我约束,在全党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度自觉,促使党员、干部将铁的纪律内化为日常习惯,外化为行动准则。以行动自觉为魂,真抓实干,走好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用好党章"加油包"让"好作风"蔚然成风
近日,中央组织部组织制作的《党章电视辅导教材》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我们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学习"加油包"。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将学好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在"以学正风"上用力,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真正让"好作风"蔚然成风。
练好"基本功",让"务实之风"蔚然成风。第一集《党章总述》,简介党章概貌,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更好找到打开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任何困难和挑战,只有在真抓实干中才能破解;任何目标和愿景,只有在真抓实干中才能实现。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好《党章电视辅导教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和苦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效放到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上检验,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动到基层摸情况、找问题,"实打实"拿出具体措施,推动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守好"高压线",让"清廉之风"蔚然成风。第五集《党的纪律》,阐释党的纪律总体要求、执行纪律方法程序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只有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因此,要当好"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表率,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边学习、边思考、边查摆、边提高,切实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念好"紧箍咒",让"俭朴之风"蔚然成风。第二集《共产党员》,结合先进人物的故事,阐释党员标准、党员权利和义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俭朴之风",不仅关系着党员的自身修养,也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主动查找自身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坚持以正面典型为标杆、反面典型为镜鉴,从"两优一先"和榜样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经常性观看《零容忍》《永远吹冲锋号》等警示教育片,敲思想警钟、紧纪律之弦、存敬畏之心,树立起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良好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向目标奔。
在"文旅融合"中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分工协作、狠抓落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要聚焦空间、业态、服务与资源的融合,不断推动乡村环境、乡村经济、乡村组织和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用"文旅融合"的"浓墨重彩"绘就乡村兴旺发达的"新图景"。
文旅融合要以空间融合为基础,科学规划推动乡村环境蝶变。乡村空间是文旅内容的基本载体,其不同于城市的独特自然地景、建筑风貌和场景构成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价值。文旅空间融合的目的除了将乡村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凸显出来,更要致力于实现当地居民"山清水秀""村美院净"的美好生活需求。打造一些"点",摸清乡村底数资源,以闲置农房、闲置空间为抓手,置入便捷居民和游客的公共服务点,创造展示乡村形象、丰富居民休闲的活动场所。形成多条"线",厘清乡村主次交通路线,结合山、水、田、传统建筑等文旅资源形成内部生活与外部展示的多条动静线路、主题线路等。合理布局"面",做优乡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在遵循当地环境特征和传统格局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各单元交互效能,并为乡村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
文旅融合要以业态融合为核心,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农业是乡村经济最基础的"底色",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多种载体、多种渠道、多种平台,在传统的生产性农业这抹"绿色"上增添更为丰富的色彩。鼓励、支持不同产业主体成长,形成农户、工坊、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业态载体同心并力、表里相济的产业发展格局,差异化发展多种业态类型,宜小则小、宜精则精,推动生产性农业向休闲性农业转型。拓展业态融合的各种渠道,做强做实线下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积极开拓畅通线上售卖渠道;做优做细零售产品质量和销售体验,也要鼓励市场主体开拓产品批发市场,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对接业态融合的多种平台,除了"资本入村"构建商业平台外,还可通过搭建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形成与周边乡镇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区域文旅格局,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要以服务融合为保障,集成共享赋能乡村组织治理。无论是吸引人们"赶烤"又"复烤"的山东淄博,还是出动了神秘鄂温克族的"冰雪尔滨",抑或是"热辣滚烫"的甘肃天水,社交网络带来的"热度"过后能久久留在人心、吸引游客不远千里再去一次的,一定是旅游目的地各类服务带来的"温度"。乡村文旅融合要重点关注服务融合,推动乡村村民治理走向现代公民治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组织建设"利民又利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集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载体,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游客旅游消费的便捷性、满意度。同步出台各类文旅政策,逐步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化、规范化、人性化,基层政府和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乡村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文旅融合要以资源融合为抓手,整合集聚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从因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大火的凤阳邑,到"村BA"火出圈的台盘村,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走到台前,这背后都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挖掘整合和价值共享。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充分挖掘乡村原有的资源与特色,注重资源效益的"放大"和特色的"强化",而绝非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另搞一套"。要通过资源融合促进文旅融合,不断提升乡村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人文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通过整合资源输入输出渠道,实现乡村发展需求和资源结构的精准对接,将集聚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当地特色塑造文化品牌和形象IP,打造系列民俗节庆活动,充分激活乡村文脉延续的内生动力,让文化传承和延续从"无人"到"人人"。
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正己、律己、克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纪严则清正,清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做到"正己、律己、克己",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在深学深信中铸"正己"之魂。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党的纪律凝练着我们党管党治党的经验智慧,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遵循准则。唯有真学、实学、常学,方能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要摆正态度,将学党纪当成一种习惯,让好学党纪成为一种自觉,把学好党纪转化为一种本领,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只见树木"变到"俯瞰森林"。要摆正思想,理顺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思路和方式方法,入脑入心掌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摆正位置,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项要求融入到自身价值观和政绩观中,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置于党纪党规要求框架内,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
在自省自励中炼"律己"之心。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明确"红线"在哪里、"底线"是什么,是涵养党纪敬畏之心的第一步。要真正将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坚定自觉地把"硬杠杠""铁规矩"的外在约束转化为"诚于中""形于外"的自觉遵循。党员干部要保持"检身若不及"的警醒,本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态度,增强"静坐常思己过"的修养,对照党规党纪、对标先进典型、对应群众期待,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抓早抓小查找问题、见微知著分析问题、标本兼治解决问题,不断将短板差距转化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内生动力,真正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掸掉"思想尘"、抵御"贪欲害"、破除"心中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