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50/1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2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09分钟

笃于行:以行为根,在走深走实、勇毅前行中夯实实干之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了解党的纪律是前提,遵守党的纪律是关键,将党的纪律规矩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才是最终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纪砥砺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重点问题,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秉持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切实将忠诚、干净、担当体现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各项工作中,用手中权力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百姓。

放"权"赋能让基层减负"掷地有声"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减负,靶心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各地区各部门只有坚持开门搞基层减负,请基层干部当"考官"、做"裁判",才能让基层减负"掷地有声"。

把减负的"发言权"交给基层,"减什么"让基层说了算,在解困纾难中倾听基层干部"心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处在抓落实的一线和末端,对于过重过滥的负担有切肤之痛,对减负应该减什么、不应该减什么有充分的发言权。对此,各级党组织要把"麦克风"交给基层干部,倾听基层干部工作的"累点""堵点""痛点",把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急所盼挂在心里,抓在手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对症下药开出一套务实管用的"药方子",下定决心打出一套毫不松懈的"组合拳",坚持精简会议和文件、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以及完善问责机制,真正把减负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用基层干部的"轻装上阵"带动基层发展的"振翅高飞"。

把减负的"监督权"交给基层,"减没减"让基层见成效,在动真碰硬中消除形式主义"假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现如今有的地方,"政策文件"变"工作提示"、"督查检查"变"专题调研"、"纸质记录"变"电子留痕"等等,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新"变种",使减负沦为愿景中的美好,让基层干部仍在负重中前行,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基层干部这个"裁判员"。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秉持"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态度,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监督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作用,把整治全过程、各环节置于基层干部的"火眼金睛"之下,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对喊口号、搞形式、说一套、做一套的作秀者"零容忍",上下结合,共同发力,让减负工作中的"花架子""假把式"无处藏身,在动真碰硬中推动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把减负的"评判权"交给基层,"减得怎么样"让基层来评价,在评头论足中赢得基层干部"掌声"。不看广告看疗效,减负质量高不高、实际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评判权。相较于上级"评"、自己"评",基层干部"评"是结果导向的评价。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从"终端用户"出发,建立健全"反向考评"制度,把"基层有感"作为衡量减负成效的标尺,把基层干部的"好差评"当成"正身镜",放下身段听取批评意见、敞开心胸听取逆耳忠言、实实在在让基层干部评价。要做好评判"后半篇文章",将"改"字贯穿始终,从基层干部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既要看是否"对症下药",更要看是否"药到病除",通过基层干部评价倒逼各级各部门将基层减负要求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对减负成效"拍手叫好"。

将党的纪律化之于思、成之于悟、见之于行

根据党中央部署,自今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多次强调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学深悟透党的纪律中体悟初心使命,将党的纪律化之于思、成之于悟、见之于行。

在"真学真信,学懂弄通"的"兴头"中"化之于思",坚持党纪学习教育勤学勤思。"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目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目中无纪",违规牟利、顶风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党纪这个根本性党内规矩还没入脑入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基础,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好各项规定要求,抓住党纪的主旨要义,知行知止、令行禁止,淬炼"油盐不进"的"钢筋铁骨",锻造"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思考,弄明白《条例》为什么修订、修订了什么地方、修订背后的考量等,联系实际、时时对照,弄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将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提升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的高度政治敏锐性。

在"楼兰不破,誓不归还"的"劲头"中"成之于悟",做到党纪学习教育深学深悟。《条例》划出"红线"、标出"禁区"、列出"负面清单",表明了没有"特权"、没有"例外",这充分说明对党员干部而言,纪律既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紧箍咒",也是干事创业的"通行证""安全带"。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所在岗位背负的信任、应担的责任、面临的风险,时刻谨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明白遵守纪律规矩才是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让党纪成为坚定前进道路的"定盘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明党纪,在学习中进一步按照《条例》逐条分类梳理常见违纪行为、多发违纪行为和新发违纪行为,深入学习剖析具有代表性的警示教育案例,增强"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抵腐定力,做到引以为戒、醒悟知止,从"触动一阵子"到"牢记一辈子"。

在"起而行之,笃行实干"的"势头"中"见之于行",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条例》亮出了鲜明的实干导向,党员干部只有经历过复杂矛盾、背负过艰巨任务,才能在面临重大考验时游刃有余。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退缩和畏难情绪,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锻造砥柱中流、坚如磐石的心态和定力,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作斗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纪律教育转化为纪律自觉,将党纪作为行为举止的"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论是在处理日常工作事务中,还是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自觉担当作为、百炼成钢,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时刻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坚决抵制打折扣搞变通、搞政治攀附、结交政治骗子等行为,在遇到风险陷阱时"乱飞云渡仍从容"。

借力"文化赋能"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借力"文化赋能",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走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源之路,在"追本溯源、一脉相承"中增强中国底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源泉,是新时代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思政课建设的"力量根基",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深沉力量,生动讲好历史文化故事、革命文化故事等,将其作用于青少年的政治认知、理论思考、价值情感等方面,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新时代书写青春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走好"浮云伴月两相悦"的融合之路,在"培根铸魂、固本强基"中激荡精神力量。文化关乎国之命脉,文化性关乎国民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神、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滋养和教育源泉。要明确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积极探索三种文化形态与思政课相融相促的有效路径,深度挖掘教育内容,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大力拓展教育阵地,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文化赋能"这一"融入点",建设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有效提升"文化赋能"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走好"君子之学必日新"的创新之路,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中焕发成长活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就必须走守正创新之路,从形式、内容与内涵上发力,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与吸引力。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以"文"为魂、以"创"为径,将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化资源,采取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要用好数字新媒体技术,利用短视频、VR体验、云平台等现代科技,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中国改革故事、新时代中国故事,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近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逻辑,坚定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激励广大青少年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

聆听"五四寄语"让"青春之花"常开长盛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躬逢伟大时代,广大青年干部要倾心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寄语",始终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始终积极进取、担当奉献,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常开长盛。

聆听"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仰寄语",筑牢"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让"青春之花"在矢志不渝、百折不回中常开长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才能找准前进方向,激发奋进潜力。广大青年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题,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常抓不懈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胸怀"国之大者"、涵养进取品格,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始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做到信念如磐、一心向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让青春年华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聆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寄语",永葆"枝叶关情"的赤诚初心,让"青春之花"在身入心至、躬身力行中常开长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从"心里装着全体人民"的焦裕禄,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再到"将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为民、无私奉献,在人民心中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的赶考之路上,青年干部要秉持为民初心,厚植为民之情,把为民造福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难题。要深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自觉把"国之大者"作为"责之重者",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主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一线练好"基本功",当好"多面手",不断练就干事创业的"看家本领",为事业发展奉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聆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寄语",砥砺"勇毅前行"的实干姿态,让"青春之花"在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中常开长盛。事业是实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永葆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坚强决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紧紧锚定党的XX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勇担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以激昂的斗志、坚定的决心、饱满的热情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同时要争当"先行者"、勇做"排头兵",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铆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闯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不断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让奋斗的青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党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上好思政课就得讲清重点、讲出新意、讲用结合,达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让新时代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是要"讲清重点",思政课是宣传和讲授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授课人要提升思政课政治引领的"高度",上课前明确本次课堂要讲清楚的核心思想、传播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事迹等讲好讲透,确保思政课的主题不"偏离",让听课人能够产生"思想共鸣"。思政课体现出的"系统性"尤为重要,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与快餐化容易侵蚀大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各种各样的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难以判断真假,思政课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系统观念整合关键信息,注重课程目标的统一性和知识传授的递进性,确保不同学段各有侧重,发挥出铸魂育人的作用,避免思想政治学习"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传统的思政课主要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就可以讲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于思政课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听课人"抬头率""入眼率""入耳率"低,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的问题,思政课要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把课程"讲出新意",改变"师本位"教学模式,利用情景展示、现场模拟、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用听课人能"快速吸收"的话语体系和生动案例,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把有意义的思政课上得更有意思,让听课人"唱主角"。同时,上好思政课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网络科技的现代优势高度融合,激发教学方式"新度",构建符合数字化时代的教学体系,让书本上的历史故事、文化底蕴都"活起来",推动跨时空的思政讲授与学习,发挥出"1+1>2"的效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