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77/1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2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09分钟

思政课要"讲在情上、思在理上、落在行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想要上好思政课,关键要"讲在情上、思在理上、落在行上",让思政课更有情感温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达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

思政课要讲在"情上",深耕主题内核,以"小情感"演绎"大情怀"。讲好思政课,首先要明确"讲什么",避免空洞无物的说教和机械式的灌输。因此,思政教育应当以情感为纽带,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共情。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时代背景,深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小见大,以身边的小情感演绎家国情怀,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温情和力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思政课要思在"理上",挖掘思想深度,以"小观点"激发"大思考"。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思政课堂上,每一个小观点都可能引发一场大思考,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让他们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因此,思政教育要注重挖掘思想深度,以独特的观点和视角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要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要注重将思政课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政课要落在"行上",注重实践应用,以"小行动"推动"大作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要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需求和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在思政课的实践应用中,每一个小行动都可能引发一场大作为。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思政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推动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厚植"大思政课"底蕴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底蕴,切实发挥铸魂育人作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责任,厚植"大思政课"的"为民情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自古以来都贯穿着重民本的思想,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均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民生、民德、民教的重视。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始终将为民情怀作为奋斗目标,从南湖红船的破浪前行到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从改革时期的锐意进取到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我们党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所依靠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我们党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大底气"。"大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弘扬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使命,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感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责任,厚植"大思政课"的"为民情怀",深刻地将民本思想融入具体育人体系,让青少年在思政课中感悟中国的伟大,感知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凝聚力,领悟其中"厚植人民情怀、扎根人民实践、面向人民需求"的基本要求。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厚植"大思政课"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沉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不仅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为深沉的情感,更是中华民族高扬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当前,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为了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深层的精神追求,将传统文化与"大思政课"相结合,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整体格局中立足"两个大局",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同时要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特别是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爱国教育资源纳入"大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并用"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帮助当代青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红色基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牢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厚植"大思政课"的"天下情怀"。《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崇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观念,遵循以和为贵的理念,我们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和平的思想深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面对世界复杂变化趋势和全球性突出问题,"大思政课"有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所以我们要秉承"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感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以更宽阔的视域看待国家与世界,引导青少年正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摒弃差异化偏见,树立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正确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主张,以包容的思维看待各国的发展。

细悟"回信期许"中的"一"字秘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希望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广大青年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回信中的谆谆教诲,读懂殷殷"期许情",立下拳拳"强国志",解锁熠熠"心秘钥",走好"守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之路,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历程中踔厉奋发,全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浓墨文章。

走好"知其所来"的文化底蕴之路,细悟"回信期许"中的"一份守护"。"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浚其源"。泱泱中华历经千年而延绵不绝,久经劫难而从未断衰,创造的文化成果灿若星辰,这是人类文明不可思议的奇迹,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在这里,可以领略"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的春秋大义,感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家国情怀;能够追寻尊贤尚功的传统、体悟除旧布新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真学中细研、在细研中深悟,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脉,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血脉,萃取思想精髓,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升腾中国气象。

走好"识其所在"的文化情怀之路,细悟"回信期许"中的"一份传承"。"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古有"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的中华文化理念,今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出我们始终坚持走一脉传承的文化情怀道路,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文铸魂、保持清醒头脑,立足中华文化根脉所在,传承文化脉络,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走好"明其将往"的文化强国之路,细悟"回信期许"中的"一份弘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如同岁月珍酿,凝聚大国底蕴。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宏伟;一腔一调,唱响国粹之经典。当前,每每有"爆火"现象发生时,深挖其背后的共同点,都是中华文化的"二次出圈"。因此,党员干部要巧借古为今用之活水,以辩证的眼光不断发掘文化表现新方式、打造文化环境新生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铸就"盛世中华"新辉煌。

向博物馆注入思政"中国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博物馆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更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第二课堂"。要将中国科技、中国故事、中国元素与博物馆深度融合、创新融活,助推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注入中国"科技红",让博物馆思政学习热起来。科技赋能是将博物馆与中国元素做好"串联"的有益探索,是将思政依托博物馆载体进行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思政教育为出发点,科技赋能为桥梁,抵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的地。要推动数智融合,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业态,构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充当思政教育的新教室、新课堂、新空间。要加强数实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虚拟现实、情景交融等新形式,让数字可感、更接地气,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让思政学习教育"热"起来。

注入中国"故事红",让博物馆思政学习亮起来。思政教育传授的是"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传话筒、扩音器,在博物馆中注入中国故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新的方式、有力途径。博物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文物厚植思政课的历史底色,以革命文物、革命故事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底色。要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帮助游客在观览中深刻体悟"中国是如何站起来的",增强历史自信;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帮助游客在观览中体悟"中国是如何富起来的",增强现实自信;要讲好民族复兴故事,帮助游客在观览中体悟"中国是如何强起来的",增强未来自信。要善用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加强对文物的深入研究阐释,将书写在古籍里的中国故事、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搬到博物馆的收藏中,用历史文物讲活思政课道理,引导游客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注入中国"元素红",让博物馆思政学习活起来。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更是将思政教育与博物馆搭起桥梁的"连接符"。博物馆要善挖代表中国的形象元素、思想元素,让思政课更有魅力和说服力。要充分挖掘元素形象的教育功能,比如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龙形象嵌入博物馆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激发游客"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要加强优秀思想理念的弘扬,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仁、义、礼、智、信"价值观的挖掘力度,激活思政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紧抓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流量"时期,通过全景融入、舞台演出等新颖方式寓教于乐,实现游客对传统文化情感上和内容上的认同,引导游客正衣襟、理袖口,用传统价值观规范自身,形成日用而不觉的行为惯性,真正实现使思政教育落实落细。

以"典"释"纪"让党纪学习教育"燃起来"

当下,党纪学习教育有序进行中。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多清官廉吏,流传下许许多多清廉故事,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对此,要善于从"小典故"中感悟"大道理",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俭与奢、苦与乐、廉与腐、亲与清"五对关系",做到秉公用权、为政清廉,争做党纪学习教育的排头兵。

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大公无私",杜绝"以公谋私"。北宋名臣欧阳修任参知政事时,皇帝要他举荐3个可任宰相的人,他外举不避仇,举荐了王安石等三人,而这三个人或与他政见不一,或曾导致他下狱,但欧阳修以国事为重,并不计较个人恩怨,世人无不敬服。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衡量党性强弱、廉洁与否的一把重要尺子就是公、私二字。要时刻保持一颗公心,想一想是否对党忠诚、对组织老实、对人民负责,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随时斩断以公谋私的念头,切断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

处理好"俭"与"奢"的关系,做到"俭朴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清朝名臣汤斌为官勤政爱民、克己省身,他在陕西潼关和江西岭北道任职时,几乎不沾荤腥,平时常率家人采野菜。每日三餐必有一味豆腐做的菜,百姓给他起了个"豆腐汤"的雅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俭朴、力戒奢靡,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付诸实践、见于行动。

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做到"以苦为乐",杜绝"奢靡享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因替大将李陵辩解而获宫刑,但他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刑辱,以顽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自找苦吃"是一种向难而生、不惧挑战的气概胆魄,也是党员干部磨砺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愿吃苦、肯吃苦、能吃苦"当做一种日常习惯、一种价值追求,主动到地域偏远、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历练,在吃苦中收获成长甘甜。

处理好"廉"与"腐"的关系,做到"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对当时的一些歪风邪气很是反感,进京公务时拒绝给上司行贿送礼,面对同僚劝说送些土特产等,于谦笑着举起两袖说:"我只有两袖清风!"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全体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觉杜绝"被腐蚀"的潜在可能性。要善于从警示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做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