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78/154页)
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做到"亲近清爽",杜绝"权钱交易"。战国初期鲁国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公仪休对送鱼者说:"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缘由啊!"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真诚坦荡和企业家、商人、群众等接触交往,真心与其做朋友,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要严格要求自己,摒弃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用好"文化阵地"办好"大思政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级各类学校要借助"文化阵地"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课堂模式、学习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育人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用好"文化载体",创新教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使命的基本保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征程中,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不断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机,通过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各类场馆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用好"文化资源",创新课堂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实践教育的优质资源,学校要把思政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在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与此同时,在学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力求创新。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式专题讲授、互动式课堂讨论等形式,还可以将课堂搬出室外,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让思政课活起来。专任教师可以将思政内容融入日常课程,推进专课与思政同步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如在汉语言文学中可从传统文化、汉字文明的源远流长角度凸显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从而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用好"文化元素",创新学习方式。中华文化元素包括诗词、戏曲、颜色、服饰、建筑等等。这些文化元素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人文、宗教等方面,是组成一种文化的基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来源,深层次揭示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学校要把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积极建立"互联网+文化教育"的思政课,通过视频、多媒体等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物和历史文化向学生传播,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政慕课、思政云课堂、思政讲理等栏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图像化、数字化等方式广泛传播。同时,还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影视作品、经典书籍、思政教育最新政策等上传至线上教学系统中,使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模块,并运用微博、微信等及时与教师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真正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魅力。
用心用情讲好思政课不负重托育时代新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心用情讲好思政课,不负重托育时代新人。
要充分发挥积极性,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始终坚持将其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是我们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动力、最强信心、最足底气。要牢牢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正确向度,始终绷紧政治这根弦,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践行"实干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主动提升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功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精准指导,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坚持"改革创新",汇聚"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把高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贴近人心。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好各类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农村田间地头、城市街道社区等更多现实场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参与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教。
在"百年大变局"中携手共行"天下大道"
5月1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小范围会晤。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不断演进的国际大变局、大乱局,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中方愿同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这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中国将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共行天下大道,努力在百年变局中走出一条合作共赢良性互动之路。
领悟"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的真谛,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让"大国范"越来越足。古人云:"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十年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并矢志不渝地坚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个发展理念,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再到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未来我们将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在"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持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使中国的"大国范"越来越足。
领悟"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真谛,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让"朋友圈"越来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方案,是引领世界大局大势的光明坦途。古人云:"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访世界各国,足迹遍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精彩纷呈、气势恢宏的元首外交,不仅为我国外交布局全面拓展提供了战略引领,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XX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将大国责任牢记于心,践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秉持公平、公正、互相尊重,并且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在"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中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努力形成更为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领悟"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真谛,践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让"正义旗"越举越高。《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崇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观念,遵循以和为贵的理念,我们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和平的思想深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抉择,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中国将立足大局,呼唤全球各国凝聚国际共识,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做党纪的"明白人""干净人""老实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条例》主旨要义,涵养忠诚、敬畏、为民之心,做党纪的"明白人""干净人""老实人"。
涵养"忠诚之心",从"为何学"上彰显"两袖清风"本色,在政治上做"明白人"。"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我们党保持先进纯洁,夺取胜利的红色密码,也是共产党人修心炼身、干事成事的根本遵循。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始终将纪律挺在前面,这是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党员、干部认识不深刻、了解不透彻、学习不积极,特别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纪律有所松懈,停留在浅尝辄止层面,忽视党纪、违反党纪形势依然严峻。党员干部要立足当前、举一反三,在忠于党忠于人民上明明白白做人。
涵养"敬畏之心",从"学什么"上夯实"拒腐防变"根基,在作风上做"干净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懂得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党员干部唯有深入学习党的纪律规定,了解党的纪律要求,掌握党的纪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党的纪律。我们必须逐条逐句学习法规条文,坚持原原本本学、系统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典型案例和警示教育增强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党性修养,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干干净净做人。
涵养"为民之心",从"怎么学"上永葆"念兹在兹"情怀,在行动上做"老实人"。"政者,正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根本在站稳人民立场,重点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关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管好自己的家族圈、朋友圈、娱乐圈,坚持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从各种"糖衣炮弹"攻势中洁身自好,在形形色色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本本分分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要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根除"四风"毒瘤,以铁的作风干真事、真干事,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为民造福上老老实实做人。
纪律是标尺更是戒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就自己,亦可祸害自己,用好使坏天壤之别。新时代把党纪挺在前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党员干部应久久为功改作风、驰而不息反腐败,方可以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做好思政课"加法"提立德树人"质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做好思政课的"加法",延伸其"广度"、增强其"鲜度"、提升其"高度",让思政课"走"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做好"课堂+"的"加法",延伸思政课的"广度",让思政课"走"起来。青年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因此,思政课要走出"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据青年学生认知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突破授课边界、拓展教学空间,做好"课堂+"的"加法",延伸思政课的"广度",让思政课"走"起来,走出学校,走进"第二课堂",走向历史文化博物馆和革命传统、家风家教等教育基地,走向城市社区、农村基层,走向重点工程现场、田间地头等,让青年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中启迪心智、塑造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好"讲授+"的"加法",增强思政课的"鲜度",让思政课"活"起来。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思政课要做好"讲授+"的"加法",从方式上将"讲授"与交流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实地参观、网络教学、多媒体演示等方式结合起来,从内容上将"课本知识"与历史故事、人文风俗和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起来,从时空上将"古今""中外"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的"鲜度",激发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让思政课"活"起来,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联系实际、融入感情、循循善诱,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实,解开学生思想之疑、回答学生理论之惑,引发青年学生"同频共振",产生"共鸣效应",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自觉。
做好"内容+"的"加法",提升思政课的"高度",让思政课"实"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要在教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内容+"的"加法",融入地方乡土文学、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乡土教材内容,让青年学生了解家乡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成就等,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内容,融入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容,提升思政课的"高度",让思政课"实"起来,在对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培养青年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激发其赓续英雄之志,续写"时代华章"的斗志,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目标,铸牢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乐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