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好文”品鉴官”推荐文章及赏析文字汇编(37篇)(第22/23页)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培育复合型人才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交叉性与融合性,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多岗位历练,避免长期处于固定生产环境而造成"知识茧房"和"路径依赖"。企业党建在培育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的组织优势。
在党组织架构中,上一级党组织对下属党组织具有较强的资源支配力和人员调度力,有助于打破横向部门壁垒,加强不同技术生产部门、不同重大攻关项目之间联动与协作,通过按期交流制度、新人轮岗制度、成果共享制度等更好地促进不同技术领域、生产部门间的横向联动,党建引领资源、人员与研究成果在部门间有效流动,让员工充分浸润企业资源,通过多岗位历练培育复合型人才。(方法建议)
三、党建推动创新,积累"新介质"劳动资料
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随着科技创新对成分、结构、存在样态、运行方式等方面不断优化重塑,成为具有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性的"新介质"。企业积累"新介质"劳动资料过程中,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组织变革需要与技术变革相适应,通过党建推动创新有助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契机。(第三部分主旨)
党建引领文化:营造创新争先氛围
创新争先的文化氛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性条件,是渗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全过程的重要变量。营造创新争先文化氛围关键在于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创新为标准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可以通过"党建+阿米巴"、样板党支部建设等路径建立创新型竞争机制与引领机制。(方法建议)
科技创新工作变量繁多,在技术研发中,理论上达到同一终点的路径往往
有多条,但最高效、最有价值的路径很少,因此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建立若干研发小组,以便在企业规模较大时依旧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迅速调整,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稻盛和夫等创立的阿米巴模式是顺应科技发展而生的管理经营模式。阿米巴模式本质是一种赋权管理模式,通过成立多个3?5人的工作小组,让其自行
制订计划,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完成目标。这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企业借鉴改良之后形成"党建+阿米巴"模式,将重大技术攻关的不同研发路径细化为各个党小组的核心工作,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开展全要素对标,突出绩效考核引导作用,建立赛马机制,更好地推动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通过样板党小组或样板党支部树立创新争先模范,建立样板党小组或党支部流转制度,实时更新各基层党组织在技术攻关中的绩效考核,激励创新创造。(方法建议)
党建聚合力量: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核心技术
从劳动资料投入看,新质生产力所实现的科技创新往往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需要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投资,且具有重资本、高风险、长周期的生产特征。企业需要通过强化制度设计、资源调配、部门统筹、人才聚集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核心技术,保障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有效流动,降低生产力的质变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作为企业中的政治领导力量能够发挥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功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组织作用。
以党建聚合力量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顶层设计,围绕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与愿景,与业务部门协同制定攻关核心技术的统一规划,将各部门、各条线负责人有机统一到规划中,聚集分散的创新力量与"碎片化"资源,推动协同攻关核心技术。还要发挥组织优势,以严密的纵横组织体系统筹调配基层战斗堡垒的资源与人才,将"党建+阿米巴"模式下的研发小组串联起来,组成攻关团队或创新集体,最终形成创新联盟、创新生态圈,形成以党建组织体系为核心的资源调动模式和协调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动能。(方法建议)
四、党建优化管理:聚焦"新料质"劳动对象
在宏观视域下,劳动对象即为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触碰并改变的客观世界,随着人对自然的认知与改造能力不断增强,更多物质向劳动对象转化,劳动对
象也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多样化,如数据等虚拟对象也纳入进来,演变为"新料质"。对于企业而言,聚焦"新料质"劳动对象意味着以新兴未来产业为主阵地,聚焦"蓝海",发展新质生产力而非传统生产力。党的建设在聚焦"新料质"劳动对象中起决策布局作用,推动企业跳出"舒适圈",迈入"深水区"。
(本点主旨)
党建带动改革:跳出"舒适圈"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营利性导致其在发展规划抉择中容易形成"路径依赖"。传统生产力的缓慢线性增长让企业主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变革周期越来越短、变革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一个高瞻远瞩、并不单纯以眼下经济利益为考量的主体发挥决策引领作用。党组织在洞察趋势、把握全局方面具有政治优势,理应在企业中承担方向引领作用。
在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与愿景的同时建立符合企业特性的战略决策机制。企业决策分为经营性决策与战略性决策,经营性决策主要由企业运营者承担,而战略性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预见性、综合性与指导性,需要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契合,党组织在战略性决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要引领业务部门进行"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符合企业独特发展优势"的战略决策,一方面加强对党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的学习,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决策的价值旨归;另一方面做好企业内部调查研究,真实把握企业在垂直领域的独特发展优势,以便发挥"长板效应",助力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脱颖而出。(方法建议)
党建明确布局: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发展主阵地
在聚焦"新料质"劳动对象过程中,企业既是变革启动者也是变革布局者,这要求企业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企业独特发展优势的对接中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兴未来产业,在此基础上集中资源调配,避免关键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流失。党组织在资源布局过程中要发挥底线作用,以比例控制的方式确保企业主要资源流向发展主阵地。
党组织要发挥组织与制度优势,辅助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的执行阶段设置动态监测机制,通过设定合理的比例控制,观测企业主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动向,确保将主要生产力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与此同时,还需建立预警传导机制,当企业新兴未来产业的资源不足或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之
间的资源比例失衡时,党组织通过经营管理者影响人力资源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技术研发部门等,有效矫正资源布局,确保企业平稳行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上。(方法建议)
新质生产力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企业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与制度上的显著优势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客观需要共通共融,为企业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提供了可行路径。企业应通过高质量党建充分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塑造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以新兴未来产业为阵地,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的新型企业。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国刚胡臻
(2024年2月22日)
推荐理由
这是一篇发表在《中国金融》杂志,理论性较强,对起草领导干部理论文章很有有借鉴意义的文章。结构上,文章"总-分"结构特点明显,首先以总书记关于金融的重要论述为开头,引出了我国建设金融"六大体系"的目标任务,接着针对每一个体系进行阐述,每个体系的阐述结构特点也比较多样。内容上,非常丰富,涉及都金融的方方面面,很多可以结合地方的特点简要加工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特色言语,值得学习、思考和借鉴。
正文
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模式的本质区别,擘画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蓝图,指明了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关键核心要素、主要路径和工作重心,高屋建瓴、内涵丰富
(点评:评论很重要。日常工作中的领导讲话、理论文章一般会对总书记的讲话或者论述进行概括,结尾一点要有一定的理解、论述,突出作者的个人思考和感悟,避免简单的平铺直叙)。他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涵盖"六大体系"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一、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点评:以下分别就每一个体系展开论述,"总-分"结构的分部分,特别明显,也是常用的结构。这一点的论述,主要先写过去的工作措施,反馈历史和现状,体现成绩,结合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突出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需要怎么做,逻辑较为清晰。)
自1999年起,中国就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20多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其中包括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从币值稳定
(从而稳定物价)扩展到金融稳定,中间目标从M0、M1增长率、M2增长率和新增贷款等多元结构向M2增长率聚焦,调控工具在总量调控基础上增加了结构性调控,传导机制从信贷渠道向利率渠道、资产渠道和汇率渠道等扩展,调控机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拓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了各类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组织架构的完善、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货币金融统计体系的完善等等,不仅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保障了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而且为健全现代金融调控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点评:以上为工作措施和现状,接下来论述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但是衔接上个人觉得有不够完美,没有把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和高稳健货币政策的"科学性"的关系写清楚,逻辑上有一定的脱节。)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要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科学性",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入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使命。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学性程度首先是个实践问题,即看其是否适应和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科学性表现为有效性,无效则无科学性可言。提高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一是增强资金供给在数量、价格、期限、节奏等方面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契合程度,进一步拓宽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渠道;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换,提高价格调控的比重;三是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时刻关注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变化,建立防范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机制。
第二,深化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利率、汇率是金融市场的主要价格体系,它们能否发挥信息集中反映、信息传递、行为激励、供求调节等功能,给市场参与者的投资选择、金融调控者的政策选择提供清晰准确的信号,对金融调控的科学性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化利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弱化运用行政机制直接调控利率的情形,提高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向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开放的程度,给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以多元化的金融渠道选择权。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扩大汇率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使其成为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主导性市场。
第三,建立货币政策与财税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提高政策联动效应。一是要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的支持,聚焦国家确定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如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战略等,确保这些领域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二是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三是要增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确保货币金融政策有效
地支持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立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点评:这一部分的论述和上一部分不同,不是先从过去措施、成效方面的开始论述,而是从理论、存在问题的角度入手,逻辑上没有问题,也和第一部分的不同,展现文章上论述的灵活性,避免了每一个部分千篇一律,如果说起草过程中,没有强迫症要求每一部分结构上之一,这样行文更体现水平。)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构成。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在金融
产品的替代性、互补性和组合性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协调资金流动、价格波动、收益率制衡等作用,对金融实现高质量扩容提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加速发展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相关体制机制也日趋健全,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短板。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需要提高直接金融占比、优化资金结构和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一是提高直接融资的占比。我国长期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势必引致企业杠杆率过高和金融风险的累积。化解这一风险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减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加强债券市场发展,提高债券市场透明度,丰富债券品种,扩大债市规模,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提升债市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简化股票发行流程,提高市场效率,完善退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中国股市的国际影响力。二是优化资金结构。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短期资金充裕但长期资金、股权资金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资金严重不足。在培育中长期资金形成中,应鼓励居民增加中长期股权债权投资比重,减少对房地产和储蓄的依赖,优化个人资产结构;加大养老金的金融投资力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为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同时,吸引外资机构和境外主权基金等长期资本投资中国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交易、结算、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市场的技术支撑和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优化金融监管方式,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监管政策和手段,确保金融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三、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点评:从工作成绩方面的开始论述,突出当前这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如
果增加一些高层的论述,接着阐述下一步工作的思考,逻辑就更加清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但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存在着一些短板,既不利于发挥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也不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
要推进金融机构体系服务的提质增效、产品创新、协同发展的能力,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必须细化分工、增强协作机制。一是不同类型银行要准确定位。大型银行应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力量,更好地发挥"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在市场稳定和应对突发重大风险事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小银行应优化特色经营,积极探索特色化经营道路,通过深耕区域、客户和产业,发挥经营运作的活性和专业性,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需求。二是提升证券业的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应持续提升其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销售交易及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专业能力。三是加强保险业的基础保障功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的作用。在国家公共保险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市场化保险体系的发展,鼓励居民增加养老保险投入,适当提高税收递延型养老基金的免税额度。四是增强信托业资产管理受托服务功能、期货业的风险管理功能和基金业的融资支持功能,支持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的规范发展,优化小额贷款行业结构、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发展融资租赁、提升商业保理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