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3月好文”品鉴官”推荐文章及赏析文字汇编(37篇)(第3/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64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2分钟

破难解题要一体发力。健全"三支队伍"建设问题精准收集机制、靶向破解机制、闭环处置机制,真正让各类人才认同认可、有感有得。坚持先立后破,加强政策创新,全面消除各类影响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限制和歧视,着力完善"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机制。

落地落实要一体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鼓励基层探索、基层首创,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推进"三支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态势。

紧紧扭住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

(2024年3月7日)

推荐理由

该署名文章于2024年3月7日发布在《新华每日电讯》,文章发布时间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是一篇立足四川实际,从产业提质、县域发展、生态保护、民主保障、市场主体五个方面,深入总结全年经济发展成就和亮点工作的"应景"文章,这也是重要会议召开前的一贯做法。文章架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井然有序,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首先,布局巧妙。围绕总论、过程、举措、成效等来布局文章,做到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纲举目张、形散神聚。其次,内容清晰。用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色详、一般略的手法,加之辩证式标题,在内容铺排条理清晰、衔接顺畅。最后,层次分明。文章按照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的原则,通过层层递进等方式,做到层次分明、丝丝入扣、结构紧凑。总的来说,文章成绩实、内容新、提炼精,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学习。

文章虽然没有传统文章的完全对仗,但是标题的结构对仗、表述清楚、内容详实。日常写作过过程中如果无法做到完全对仗,可以保持结构对仗,终极目标是要想要表达的内容讲清楚,不一定非要为了对仗而遣词造句,从而造成词不达意,得不偿失。

正文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四川坚定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面对投资乏力、消费疲软、外需不振等多重挑战,加强分析研判、强化运行调度,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走出了一条逐季回升的坚强曲线。去年全省经济增长6%,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优化为10.1:35.4:5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税收收入增长17.4%;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两位至第10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发

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这部分作为文章的总论,把中心、重点、特色、典型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上,后用坚强曲线来表达一年成绩的不易,辅之以详实数据,为总论部分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使之成为全篇的重头戏。此外,开篇部分常规写法需要将上级精神充分体现其中,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等等,给文稿戴上"帽子",以提升政治高度。)

一是统筹"守正"与"创新",在巩固传统发展优势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赛道。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省已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16.9%、10.6%。(标题采用辩证式写法,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上按照"守正"和"创新"的先后顺序展开,一手抓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以此防止内部层次不清晰、段落划分不恰当,相互之间缺乏关联,影响文章"秩序"。)

二是统筹"领跑"与"共进",在支持领先发展的同时促进携手发展。通盘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激发调动各地积极性,推动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去年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经济增长分别达6.1%、6.5%、5.9%、6.8%、6.5%。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县(市)、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支持成都、宜宾、广安特色发展,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同上,内容上先写"领跑",再写"共进",把最亮眼的成绩写在前面,给人视觉上冲击。后面的成绩不够突出,可以用崛起、振兴、增强等词汇来给文章提气。)

三是统筹"开发"与"保护",在充分保障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同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

盲目上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去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耕地面积增加50万亩以上,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1亿千瓦、占比达86.7%,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速达11.9%。(有时候某项工作成绩并不突出,可以试着从横向上或则纵向上来比较。比如,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这就是纵向比较,可以有效避免在数字上变化不大等情况。)

四是统筹"效率"与"公平",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中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在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全国第31位提升到第22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全国第24位、22位提升到第21位、19位。坚持"四个不摘"全力抓好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60个重点帮扶村发展,对所有农村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并将监测收入标准从6800元提高至7500元。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坚决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这段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面写在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后面罗列的一系列数据又充分反映工作成效,让人先惊后喜,更容易达到听众的预期。)

五是统筹"政府"与"市场",在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时因势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举措,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发展平台搭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补位、协调发力。去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49.6万户,实有经营主体数量突破900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万亿元、占据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半壁江山用在结尾代替常规的数字,更显语言精炼、简洁有力)

总体来看,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将坚决贯

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结束段采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等前缀排比词组,从而使文章收尾有力,推向高潮。)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

(2024年3月13日)

推荐理由

本文2024年03月12日刊登于《人民日报》第09版,作者分别为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省长。围绕进高质量发展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论述,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呈总分总结构,从深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既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又充分结合总书记对四川的指示精神及本省发展实际,阐明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通篇多处引用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首先深入浅出分析阐释二者关系,接着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机制创新五大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对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收尾作了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和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两方面部署。

正文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求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开门见山,开篇以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要求出发,引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用总书记重要指示)四川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亮明观点)

一、深刻认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进行阐述)

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具有深刻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不断变化的发展实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新时代生产力现状,顺应"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区别,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劳动主体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论述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引出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金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从两方面论述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这一重大部署涉及领域宽、范围广,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必须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自觉在行动上对表,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四川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入手,引出因地制宜发展的内容)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良好开局。(谈现状)当前,四川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但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仍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问题)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紧扣四川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