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17/160页)
聚焦"救灾点",身先士卒,打好防汛攻坚战。汛期就是命令,汛情就是战情。面对紧迫的工作,党员干部要主动挺膺担当,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怀揣"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急难险重的一线积极作为,怀揣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使命精神,牢记风险点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面对降水。汛情到来时,要第一时间抵达救援现场,及时响应,劝导受威胁地区群众及时转移到避灾安置点,确保不漏一户,不伤一人。要以最快速度沉到应急一线,严守阵地,迈稳步伐,迅速出击,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工作当中,以贴心服务回应居民期盼,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使命,更要粗中有细,把握好防汛工作大方向的同时,密切关注工作中遗漏的细节,做到事无巨细。
聚焦"保障点",众志成城,打好灾后恢复战。打好防汛攻坚战,不仅要做好前期准备和汛期攻坚,更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水位虽然渐渐退去,但是灾后重建工作依然十分紧迫。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到田间地头,逐一核查居民财产、基础设施等损失,着眼全局,密切关注灾害过后居民关注、社会聚焦的问题,根据工作时间节点,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要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细致规划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动员群众投身灾后重建行动,让党员群众携手并肩,不断化解家园重建过程中的问题。更要不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反思问题,在汛情结束后,完善防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宽河道、堤坝,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四聚焦"强化人才工作"全链条"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为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各地各部门当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四聚焦"强化人才工作引育用留"全链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聚焦体现"最佳质效",以"慧眼识金纳才俊"的理念"引才",让五湖四海的"英才"纷至沓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尤其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既要通过招聘的方式,也要善于用"揭榜挂帅"的方式,还要创新运用"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等方式,确保每一颗"金子"都能被发现、被珍视,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要因地制宜完善人才政策,不仅"给房子""给资金",更要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含情量",实行"特事特办、一才一策",以更加精准、务实管用的政策吸引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性。
聚焦挖掘"最强潜能",以"干将莫邪百炼成"的功夫"育才",让独具特色的"新星"冉冉升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育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能"照葫芦画瓢",必须"量体裁衣",牢牢地把握住人才发展的成长规律。要结合不同层次和类别人才的特点,因人施教、按单点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批符合地方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注重事业育才,突出实践锻炼的重要作用,把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和民生工作的各类项目主战场作为人才培养锻炼的"大熔炉",引导广大人才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之中,使他们在干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新时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发挥"最大作用",以"万马奔腾展宏图"的环境"用才",让各怀绝技的"俊杰"尽展风采。"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工作做得好不仅要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更体现在人才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上。要破除"官本位"的杠杆型举措,把人才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避免多头检查和评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要坚持爱才、惜才、重才的理念,给人才证明自己的时间,给人才创造充分发挥的空间,逐步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在压实责任的基础上给予人才最大程度的自主权,形成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性用人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聚焦提供"最优服务",以"春风化雨润心田"的诚意"留才",让胸怀壮志的"精英"扎根沃土。"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的闭环管理,用细致入微、温暖用心的务实举措做好留才工作,才能真正形成让人才扎根的"沃土"。要强化对人才的人文关怀,通过定期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主动到人才身边,瞄准人才工作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将其转化为人才服务的重点、焦点、发力点,用心用情让人才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在持续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人才服务相关配套的同时,更要注重关心其价值的追求,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凭制度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切实推动区域发展和人才成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向而行"让全面深化改革迈"正"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抱持坚定信念、怀揣为民情怀、发扬奋斗精神,"同向而行"让全面深化改革迈"正"步,真正以"有我"姿态行稳伟大征程,努力创造不负党和国家、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坚定信念"同步走",保持"臣心一片磁针石"的非凡信念,迈好"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的"忠诚之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从1978年习近平同志到安徽调研包产到户,到34年后,他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领航中国。一路走来,亲历多少风雨与考验、背负多少压力和重担,他始终以非凡信念、强大自驱砥砺自我,不仅引领改革全方位展开、向纵深挺进,更用行动践诺守约,将一幅幅壮阔的蓝图投映在祖国山河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同步走",始终保持"臣心一片磁针石"的非凡信念,永远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作为人生箴言来坚守,循着正确的航向、踏响青春的节拍,真正做到矢志不渝跟党走、勇奋进,迈好"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的"忠诚之步"。
担当作为"同轴转",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的爱民情怀,迈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之步"。为人民造福就是改革的发展观。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的朴素心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情告白......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习近平同志,对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无论身在黄土地、奋斗在最基层,还是在中央工作,都时时、事事、处处将人民挂在心上、念在心头。广大党员干部要担当作为"同轴转",始终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既能眼见群众的喜怒哀乐、更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将热血和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这片土地上,长出幸福花、结出美好果,迈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之步"。
开拓进取"同频率",迸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气势,迈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奋斗之力"创新之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改革掀起了次次浪潮、推动了事业进步,其成就举世瞩目,让无数中华儿女为之振奋和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篇重要文章中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将新的改革蓝图绘就。广大党员干部要开拓进取"同频率",既要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界和格局,更要迸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气势,往更深处漫溯、向更高处攀登,将祖国荣耀写进无垠宇宙、无限深蓝、发展浪潮之中,迈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奋斗之力"创新之步"。
"无我、有我、忘我"写好"风雨"文章
当前,全国各地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会议强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汛"为令,闻"汛"而动,以"无我、忘我、有我"之姿写好"风雨"文章。
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无我"信念,擦亮"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赤诚丹心,写好"风雨欲来"的先手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紧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思想弦,利用无人机、卫星、气象球等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监测和灾害预判,强化排查地质灾害风险点,及时对山塘水库、老旧房屋、低洼路段等风险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切实打好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准备之仗"。要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广播、电视等媒介,第一时间完整准确地把灾害预警、防范措施、应对情况等信息传达到一线,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工作,按照分区分网格包人的原则,定人分组向群众详细讲解防汛减灾知识以及防溺水、应急避险自救等生活常识,增强群众防洪抗涝风险防范意识,切实解决好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有我"担当,凝聚"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昂扬斗志,写好"风雨无阻"的奋进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舍我其谁"的硬气,走稳走实当好防汛救灾的"第一方阵",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扛得住、冲得出、顶得上,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主动投身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在转移群众中"打头阵"、在驻守堤坝中"挑重担"、在沟通险情中"当主角",让鲜红党旗在防汛最前线高高飘扬。要时刻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政治担当,践行"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为民承诺,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底的责任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在防汛救灾的"主战场",实干担当的"比武场"主动加入"党员突击队""党员巡逻队""党员救援队",主动认领"党员责任岗",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多湿一湿裤腿,多蹚一蹚急流,多走一走泥路,第一时间蹚水入户、第一速度解难救困、第一力度防汛救灾,确保抗洪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自身的"平凡身躯"筑牢抵御洪水猛兽的"铜墙铁壁"。
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忘我"情怀,赓续"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奉献精神,写好"风雨同舟"的为民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应对灾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和受损家园是民生所需、更是民声所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始终牢记防汛救灾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做好对农田受灾面积、农作物受损程度、房屋及基础设施毁坏状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并按户造册,及时掌握不同困难群体的真正需求,用真心换理解、用真情换支持,确保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要架起与受灾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用真心、真情、真意解决好受灾群众安危冷暖、吃穿用住等最直接、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抢抓修复交通、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用上热乎电、喝上干净水、吃上新鲜饭,做到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摁下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重建家园的"快进键",在风雨大考中写实"人民至上"的满分答卷。
"循声向前"聆听新征程奋进号角
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汲取力量,永葆忠诚本色、厚植赤子情怀、赓续拼搏斗志,让前进号角永远嘹亮。
聆听"万山磅礴看主峰"的集结号,永葆"理想信念坚如磐"的忠诚本色,在"一心向党、矢志不渝"中坚定逐梦的"前行方向"。"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纵观军史,从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围追堵截,完成万里长征,到八路军将士深入敌后、浴血奋战,解放全中国,再到志愿军将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人民军队才能打败一个又一个强敌,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逐梦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义无反顾扛起时代重任、历史使命,将个人"小我"融入到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改革开放、基层治理等党和国家事业"大我"中。在各种政治考验面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真正把"忠诚"写在前进道路上。
聆听"最是人民千钧重"的冲锋号,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子情怀,在"为民奋斗、百折不挠"中汇聚逐梦的"磅礴动能"。"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地震抢险救灾,抑或是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李向群在高烧不退、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抗洪一线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李晓红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汶川地震中,15名勇士从4999米高空舍命盲跳,只为畅通人民群众"生命通道"。逐梦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诚挚和坚定,自觉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看得到变化、感受得到幸福,不断凝聚同心逐梦的人民力量。
聆听"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攻坚号,赓续"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斗志,在"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中行稳逐梦的"铿锵步伐"。"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从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军事战略方针,再到面对加速演进的未来战争形态,研制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等"大国重器"及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列装,人民军队总是以"敢"的魄力、"先"的敏锐和"新"的能力,续写强军兴军的壮丽篇章。逐梦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科学研究最前沿,始终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坚决不做过客、不当看客,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在攻坚克难、砥砺笃行中做"干将""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