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5/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读懂"时时放心不下"背后的为民情怀,站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立场。无论是长征途中"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鱼水深情;还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抑或是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赤诚之心......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心为民"的宗旨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自觉把"国之大者"作为"责之重者",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着力在增进人民福祉的事业上"下苦功夫",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啃硬骨头",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追求"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崇高境界,让为民之心在实际行动中熠熠生辉。

读懂"时时放心不下"背后的底线思维,增强"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忧患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的内在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融入血脉的政治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危机感、紧张感、压力感,切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担忧放在人民群众前面,把享乐放在人民群众后面;树好底线思维,"有备"才能"无患",尽量从最坏处着眼,把问题和风险预想得严重一些,把措施和办法制定得更全面一些,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把艰难当"垫脚石",把风险当"磨刀石",把困苦当"试金石",不断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读懂"时时放心不下"背后的责任担当,擦亮"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底色。因为有责任意识,所以才放不下。"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牵肠挂肚和"事事尽心尽力"的殚精竭虑,增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坚守、"功成必定有我"的干劲、"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执着,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多经几番"寒彻骨",多过几道"历练关",用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实干的行动把"为人民谋幸福"这件事办好,以过硬素养涵养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的政治品格,铸牢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

读懂全会《决定》蕴含的"人民"分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人民"一词高频出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决定》,务必要读懂其蕴含的"人民"分量,心知人民重量,汇聚人民力量,实现改革高质量,坚决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心知人民重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深改革为了人民之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政治才能稳定,国家才会安宁。广大党员干部当知人民之重,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百余年党史证明:有了亿万人民与党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党的事业才总是逢凶化吉、柳暗花明、无往不胜,在浴血奋战、栉风沐雨、攻坚克难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必然要倚重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步一个脚印走深改革为了人民之路。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改革完善民生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使改革举措真正改到人民心坎上、革在民生实惠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汇聚人民力量,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走稳改革依靠人民之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改得对不对、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让人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汇聚人民力量。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有了亿万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党和国家事业才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当前,要推进党的XX大确立的中心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走稳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必然要依靠人民,特别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改革意愿,全过程吸纳民意、汇集民智、问计于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实现改革高质量,增进人民福祉,走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向全体新时代改革者发出了"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目标"的冲锋号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是接近,困难就越大,必须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难向前,以高质量的改革成果确保共同富裕的成色。广大党员干部当锚定改革高质量目标,锁定人民福祉方向,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起最强冲锋。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正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当前,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高质量动态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特别是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要完善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高质量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改革落实要把握好"上情""下情""外情"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改革落实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不能成为井底之蛙,必须吃透党中央要求、符合地方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各地各部门要增强改革主动,全面把握好"上情""下情""外情",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全面吃透"上情",在"定目标、明方向、正航向"中迈稳改革攻坚步伐。明确目标才能把准方向,掌握要求才能抓好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都是结合相关地区、相关部门、相关方面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经过充分试点、反复论证后提炼总结而来,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全会召开之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各类重磅意见陆续出台,让相关领域的改革路径更加清晰明确。各地各部门要锚定"时间轴"和"坐标系",系统学习研究,逐项落实对策,扎实推动"十四个方面"的重大部署,切不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确保真正把握党中央要求,让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精准把握"下情",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中推动改革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改革落实不是搞上下一般粗,也不能各行其是,既要着眼全国"一盘棋",也要鼓励地方创新探索。创新探索则需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党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创造性结合,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举措步骤。各地各部门要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紧紧围绕"七个聚焦",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掌握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工作等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不足、干部群众思想状况等,不断深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搞清楚改革从哪里突破、确定什么样的思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等,找到属于自己的改革"答案",步步为营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

积极借鉴"外情",在"学经验、拓思路、强举措"中打开改革崭新局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同一项改革任务,不同地区在思路设计、路径谋划等方面因地而异,借鉴学习他人有益经验,可以启迪思路、开阔眼界,让自己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完成之后,剩下的就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考验着改革者闯关夺隘的信念和勇气,检验着执行者攻坚破难的智慧和能力。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走出去",虚心问计取经,将外地好经验、好做法"引回来",运用到自己的改革实践中去。特别是要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学,针对改革阻力大、矛盾和问题集中、群众呼声强烈等领域,找准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和不足,既学经验举措做法,更学思想理念模式,努力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从而打开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要"钉得牢""拿得稳""挑得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伟大事业都成于奋斗。党员干部要投身改革实践,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创造出新的时代荣光。

"钉钉子"钉得牢,葆有攀高向新的"信仰力"。有荆棘的地方就有鲜花,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机遇。改革发展道路上,闯过荆棘就能迎来鲜花簇拥,闯过挑战就能迎来崭新前景,这背后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定力,就像"钉钉子",一刻也不能松懈,一锤也不能打偏,要锚定目标、努力奔跑,才能创造出新的业绩。党员干部要坚定攀高峰、跨雄关的理想信念,遇到大风能"逆风"而行,遇到大浪能"破浪"而进,在面对各种难题时,能始终葆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在克难制胜中"开新局"。志之所趋,道路必然险远,但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就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改革是伟大的事业。党员干部要志坚行笃,满怀豪情投身事业,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之路,奏响更加激昂嘹亮的"旋律"。

"金刚钻"拿得稳,葆有打开局面的"破题力"。能力充足,步子迈得就大;反之,能力不足,就容易磕磕绊绊,跌跤在半路。面对改革发展之路上急难险重的任务,如果只有"软肩膀",只有"老经验",是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因此,党员干部要保持"我要学"的热情,不但要在理论学习上下真功夫,在学习中深琢磨、多思索,把书本中蕴含的精髓"学"出来。还要边学边思、边学边干,在思考中加强"转化",在实践中不断"内化",把推动改革事业发展的"内功"和"筋骨"练好练强。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急难险阻未必是阻碍前行的"石头",也可能是有助提升的"阶梯",转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时,善于从中汲取智慧,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就能以更好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提升干事创业之效。

"为民担"担得好,葆有躬身实干的"下沉力"。改革要以为民造福为己任。群众的事多是琐碎的、细微的事,很多事情办起来难度并不大,但不能因此"小瞧",而应该更加耐心细致地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以一流的服务、倾情的付出换取人民群众的信赖。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在群众需要帮助时主动上前,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不徘徊、不犹豫,以坚定果敢的态度和迎难而上的行动去攻克、去完成,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党员干部要有"沉下去"的姿态,多走田间地头,看看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多到群众家里头去,看看群众有什么实际需要;多和群众"面对面"聊天,听一听群众的心声,对于群众"呼"都有应答,对于群众的诉求能及时提供帮助,扛起使命和职责。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精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高举"改革"旗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旗帜鲜明地点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生逢其时,使命在肩,要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仰力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力量"、"重任千钧再奋蹄"的"奋进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高举改革旗帜,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仰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忠诚篇"。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想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站稳脚跟、找对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诚忠心,拥护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成为改革工作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执行者、坚实捍卫者。

高举改革旗帜,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为民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所向,只有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真改革、深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中深入了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需求,以群众呼声作为改革方向精准发力,不断强化"薄弱点"、补齐"空白区",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要在紧盯民生、做细落实的基础上,要多走一步、深思一层,以"匠人精神"打磨每一项改革措施,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精准对接人民需求,不断用更有预见性、更坚强有力的举措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高举改革旗帜,以"重任千钧再奋蹄"的"奋进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干篇"。从农村改革探索中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到深圳特区建设中"杀出一条血路",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党带领人民务实奋斗、顽强拼搏,催生了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永葆"你追我赶"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立足自身岗位,勇挑重担,在"知信行"合一中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面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中把一张张蓝图变为现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高擎"深改"之笔书写"人民"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擎"深改"之笔,以"热爱人民"起笔、"依靠人民"行笔、"造福人民"收笔,全心全意书写"人民"篇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