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57/160页)
以"挺膺之姿"跑好历史"接力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强化使命担当,创新思路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强化使命担当、创新思路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党员干部们的殷切期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考量,自觉挺膺"三姿",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跑好历史"接力棒"。
挺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之姿,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最强音中跑出"加速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望过去奋斗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付出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和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眺望前方奋进路,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担当之志、淬炼担当之能、彰显担当之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跑出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的"加速度"。
挺膺"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之姿,在"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号角声中跑出"新风采"。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摒弃不适应新形势的传统思路和陈旧观念,拆掉思维里的"墙",勇于跳出"舒适区",借鉴"老路"而不盲从"老路","汲取"经验而不"迷信"经验,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用一个个"小创新"实现"大突破"、落实"大战略",跑出思想破冰、与时俱进的"新风采"。
挺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姿,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冲锋号中跑出"好成绩"。为政之要,重在实干,重在落实。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绩观的重要"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包括抓落实能力在内的"七种能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树立抓落实的鲜明导向,自觉带好狠抓落实的"紧箍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茬接着一茬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狠抓落实的践行者,跑出以干促进、以行促效的"好成绩"。
用"心"写好全面深化改革"求变"大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而党的XX大报告也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用"信心、决心、恒心"积蓄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适应中占据先机,写好全面深化改革"求变"大文章。
坚定"成竹在胸、决胜千里"的信心,绷紧"识变"之弦,写好全面深化改革"航向篇章"。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今天,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深海技术装备形成功能化、谱系化布局,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运营;天宫、神舟、天问等重大成果极大振奋民族精神......非凡的成绩背后,是我们党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绘就的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战略自信,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以"改革关头勇者胜"的底气,增长"识变"之知,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接下"烫手山芋",汇聚成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强大合力。
铆足"开拓创新、锐意变革"的决心,提高"应变"之能,写好全面深化改革"实干篇章"。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无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田野,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都需要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实干"二字的真谛。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新征程上,在蹄疾步稳中推进改革纵深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更加强的以变应变本领,勇于担当责任,既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也不能操之过急、过犹不及。始终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抓,将更多的改革成效转化为真正的便民、惠民、利民成果,积蓄起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力量。
集聚"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涵养"求变"之勇,写好全面深化改革"奋进篇章"。无论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是让人民群众拥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乃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充分说明,只有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去主动促变、变中求新,就能有效挖掘新潜能、增添新势能。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决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要义。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切记,全面深化改革犹如建设一座大厦,既要绘制好蓝图,更要抓好施工落实;既要迎合当下时代脉搏、主动出击,更要扎实稳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奋力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续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征程召唤新作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方向已定、措施已明,广大党员干部当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以求变之勇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用好"钉钉子"让"大写意"落地为"工笔画"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最后一条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找准钉钉子方向、讲求钉钉子方法、领悟钉钉子内涵,以实际行动将改革"大写意"落地为"工笔画"。
以"把牢方向"起笔,找准钉钉子动力,勾画改革"蓝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决定》以2万余字的篇幅、15个部分、60条300多项举措详细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学深悟透改革要求,充分把握《决定》中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大原则,准确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背景、内涵和意义,进一步锚定发展目标,深化思想认识,确保与改革方向同行、与发展步调一致。要发扬主动精神,强化担当作为,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认准改革方向不动摇、盯准改革目标不停步、坚定改革信心不松懈,坚定不移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将"该改的,能改的"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努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再上新台阶。
以"真抓实干"运笔,讲求钉钉子方法,描绘发展"轮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还须讲究方式方法。当前改革任务正处于重要的攻坚阶段,越是接近改革深水区,所遇到的矛盾越多、情况越复杂。广大党员干部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改革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重点把握《决定》中强调的"七个聚焦",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影响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问题,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山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力求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政策时确保不跑偏、不打折、不走样,不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坚持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接着一颗钉,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干事创业上,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初心使命"收笔,领悟钉钉子内涵,填充民生"本色"。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好调查研究,走稳群众路线,多听群众声音,多谋民生福祉,多解民生之忧,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好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和动力,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推动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努力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汇聚起人民群众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的美好前景。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发展"满盘皆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阐述了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系统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原则和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科学运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保持政治定力、恪守赤诚初心、发扬斗争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满盘皆活"。
保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的政治定力,在改革中"上下一盘棋",不断激活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让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蓝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始终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稳定大局、稳扎稳打,又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争取在"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为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和活力。
恪守"躬身力行倾情为民"的赤诚初心,在改革中"与民一条心",不断提高发展含金量。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位置。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各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及时发现、总结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切实把群众的"土办法"变为"金点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磅礴力量。要不断造福人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问题,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民生热线、微信平台等方式,收集了解群众意见和评价,变"群众问着干"为"问着群众干",在人民满意度的不断攀升中,持续提高改革"含金量"。
发扬"不惧风雨拉弓上前"的斗争精神,在改革中"拼尽一份力",不断打开发展新局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克服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发扬标新立异的勇气,涵养滴水穿石的毅力,保持掘井及泉的韧劲,聚焦转型最突出的"瓶颈"、发展最脆弱的"短板"、群众最渴望的"红利",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尽责尽力、敢于善作善成,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要善于斗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三个具体方向,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敢想敢干、多想多干、实干巧干的干事状态,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百舸争流中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远航"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三百多条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海域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肩负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牢记"勤学""为民""担当",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远航"。
掌"勤学"之舵,启航前进,把握与时俱进的前行方向。"知者行之始"。学习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曲径通幽",亦是促进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探知事物演变的规律,寻求破解难题的钥匙,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伴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涉及的领域更加全面、达成的目标更加艰巨。唯有保持勤学的姿态,才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勇立潮头"。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提高政治站位,从理论学习中汲取思想养分、补齐素质短板,练就攻坚本领。秉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领恐慌持续更新知识,及时填补认知空白,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