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114/138页)
"智绘、绿耕、共富梦"--七十五载华诞颂歌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非凡的远见卓识与宏大的战略擘画,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铸就了更为坚实的基石,引领着这艘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时代巨轮",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浪潮中,扬帆远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破浪前行,书写着属于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
以科技创新"照亮"七十五载辉煌的智慧之路,在智慧田野上,"智"绘未来新篇。"七十五载风雨兼程,科技兴国梦正圆。"科技创新,如同甘霖润物,滋养着希望的田野。在广袤的乡村,科技不仅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将创新成果"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从"锄禾日当午"的传统耕作到"智能温室控温湿,精准种植满园春",科技不仅重塑了农耕图景,更让"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化作丰收的欢歌。无人机翱翔天际,精准作业;物联网编织"智慧网",管理精细入微,每一份科技的耕耘都是对"智启未来,福泽乡野"的深刻诠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正是那把"利器",推动美丽乡村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日新月异,不仅深刻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丰收的喜悦更加醇厚,更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生态文明"筑就"七十五载繁荣的绿色家园,在和谐画卷中,"绿"染江山如画。"七十五载岁月悠悠,绿水青山带笑颜。"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般美景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融入国家发展的血脉之中。遵循"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的自然法则,秉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古老智慧,让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乡村的绿色版图得以不断扩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绿色财富"。
以共同富裕"惠及"七十五载奋斗的丰硕成果,在平等阳光下,"富"泽万家灯火。"七十五载风雨同舟,共富路上携手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坚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心,让共同富裕的"阳光"洒向基层。这缕"阳光"驱散贫困家庭的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家庭的笑脸;照亮教育公平的每一个角落,让"书声琅琅,知识光芒"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底色;温暖医疗患者的每一颗心灵,让病痛中的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情与力量,实现了"医者仁心,患者安心"的和谐图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唯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共同富裕之路,让万家灯火在平等"阳光"下共享盛景。
从密码"345678"中汲取"奋进力量"
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布《党员干部"345678",这个密码请牢记》一文。文章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密码"345678",从中汲取信仰、初心、实干的"奋进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先锋力量。
牢记密码"345678",汲取"一片丹心永向党"的"信仰力量"。"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无数历史事实与现实成就深刻昭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方能拥有坚不可摧的团结核心,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把牢"党的领导"这根定海神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通过原原本本学原文、认认真真读原著、扎扎实实悟原理,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夯实信仰的基石,强化精神的支柱,确保"思想航向"准确无误。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奋进、践然后知守责、悟然后知道理,切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牢记密码"345678",汲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力量"。"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顺应人民期待,主动将"小我"融入到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当中,以"躬身向下"之姿擦亮"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卷起裤腿"下农田"、坐在庭院"拉家常"、进入车间"聊生产"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耐心倾听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心声",掌握群众真正的所需、所急、所盼。同时,要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将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置顶",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一鼓作气"的干劲、"抓铁有痕"的狠劲,在群众"最急"处解难题、"最难"处办实事、"最愁"处出真招、"最盼"处见行动,确保群众的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牢记密码"345678",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基层火热实践当做锤炼和检验自身的"试金石",敢于踏出自身的"舒适圈",主动到产业发展、应急处突、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工作中"磨刀""淬火",愿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能接烫手的山芋,不断坚定"想干事"的初心,磨砺"能干事"的信心,锤炼"干成事"的恒心,练就干事创业的"铁肩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和胆魄,不推脱、不怕苦、不畏难,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在矛盾面前敢于开拓,在风险面前敢于担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切实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尖兵",在主动担当作为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调好"幸福调"奏响全面深化改革"三部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吹响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面对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调好"制度创新"的"奋进调"、"文化繁荣"的"精神调"、"生态文明"的"和谐调",勇于突破陈规,积极探索新路径,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奏响新时代发展乐章的"最强音",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调好"制度创新"的"奋进调",以"深化改革"奏响社会进步的"发展曲"。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制度资源是"基石",深入挖掘得"金钥",从"简政放权,激活市场一池春水"的上海自贸区,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风向"的深圳高新区,再到"乡村振兴,描绘农村新画卷"的浙江安吉......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弹奏"属于他们的"改革乐章",制度创新的曙光照耀着一片又一片发展的热土,激励着一位又一位民众的奋斗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谙改革之道,细研创新之策,挖掘制度潜力、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改革高地,搭乘"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快车",闯"新"途,辟"新"境。需以"眼"洞察"时代风云"、以"脑"构思"改革蓝图"、以"手"推动"社会巨轮",以制度创新理念"锻造"自己,当好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做好服务民众的"贴心人",在幸福中国的"大舞台"上奏出铿锵的"改革交响"。
调好"文化繁荣"的"精神调",以"文明滋养"奏响精神富足的"华彩曲"。古韵今风,交相辉映。弘扬"中华文化"、汲取"文明精髓"、传承"民族精神"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主旋律"。从"千年古都历史沉淀,文化创新焕发新颜"的北京故宫,到"江南水乡诗情画意,文化旅游共谱新篇"的苏州园林,再到"雪域高原风情万种,民族文化绽放光彩"的西藏拉萨......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现出无穷魅力,犹如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滋养着广大民众的心田。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号召,唱响"文化自信"的主旋律,绘就"文明交流"的新图景,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篇章,在社会中播撒"精神种子",在心灵里浇灌"文化甘霖"。要怀激情、持梦想、担使命,用文化传承的"不竭源泉",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助"民族之魂"根深叶茂,以"文化繁荣"的旋律,在幸福中国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调好"生态文明"的"和谐调",以"绿色发展"奏响美丽中国的"生态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石。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绿意盎然守北疆"的内蒙古,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碧水东流润南方"的江苏,再到"塞罕坝绿色奇迹,荒漠变绿洲的壮举"的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旗帜"高高飘扬,美丽中国的"生态种子"遍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以此作为"生态文明"的"导航灯",以科学的方法寻"污染"源、撰"治理"篇,打好生态保护的持久战。要探寻"自然之美",做"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践行者";要守护"地球家园",做"绿色发展,永续利用"的"守卫者";要开创"绿色生活",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倡导者",在绿色发展的"宏伟画卷"中以丰富的"生态色彩"为美丽中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悟"共和国勋章"中的"模范之姿"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榜样,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汲取勋章背后的力量,秉持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以"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
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以"一心报国"之志践行"矢志不渝、信念如磐"的模范"忠诚之姿"。黄宗德17岁参军入伍,他回忆说:"我不会水,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我们要解放全中国。"就是有这个坚定的信念,黄宗德一路随军作战,多次立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振声说:"新中国让我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报国家。"这也是李振声一生科研工作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把以身许党根植内心深处,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力量",以"一心拼搏"之举践行"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模范"奋斗之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王永志,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他带领中国载人航天队伍默默奋战,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从不是偶然的,每一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汗水和泪水。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攻坚克难,这种不懈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看齐,常怀"空杯"心态,主动到改革发展、为民服务、基层治理等火热一线挑担子,在多接事、多经事、多做事中学到"实功夫",不断增强干事创业、防范风险、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斗争状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毅,时刻将狠抓落实放在心上、体现到行动上,真正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感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力量",以"一心为民"之情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模范"公仆之姿"。翻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册,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等,他们用青春、汗水甚至热血,谱写了中华儿女为国为民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不朽诗篇。回顾党的风雨历程,也充分证明,党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党员干部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置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以"民忧我解""民困我纾"的坚定决心,紧盯"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始终保持与"民需"同频,以"细心"换取"安心",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切实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
干部监督在于精准锁定"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这不仅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也是确保干部队伍特别是"关键少数"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举措。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主要在于精准锁定关键人物、关键事项与关键节点,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要精准锁定关键人物。"一把手"作为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头雁",作为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领导,应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监督。要着力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常态化监督重点,从源头遏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发生,时常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谈话,经常对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双管齐下攻克"一把手"监督薄弱环节,让"一把手"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要精准锁定关键事项。做好干部监督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核心焦点",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实现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要聚焦中心大局,让监督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公转",综合运用"四不两直"、考核评价、谈话了解等办法,实时跟进领导干部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村社区集体经济等重点任务中的工作现状和履职风险。要聚焦关键领域,找准干部选任监督的"切入点",抓住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关键环节,深入细致排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是否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廉政意见"双签字"、全程纪实、任前公示等制度规定,全面推动领导干部在法纪轨道内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