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20230816-0817)(第5/6页)
检视整改要"抓""一辈子",刀刃向内,确保"靶向发力、有的放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不能听口号喊得响不响,总结材料写的实不实,归根到底要看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整改落实的成效好不好,群众的满意度高不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正视问题,勤做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立行立改,雷厉风行抓整改、驰而不息抓落实,擅于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把"任务清单"变为"落实清单,把"责任清单"变为"实绩清单",力戒"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将调查研究的"准星"精确瞄准问题的"靶心",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命中十环。
主题教育评估要"言"之有"度"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学得深不深、研得实不实、干得好不好"都是评估主题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学习和工作,以高标准、高站位开展客观、科学的评估,确保从第一批主题教育中总结得失、提炼经验、整改提升,为第二批主题教育打开"新局面"。
"言"对党忠诚"真不真",评理论学习"高度"。主题教育评估要把理论学习的"深度"放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8种指定教材,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涵养对党忠诚的党性修养。然而,少数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机械式的把理论学习作为工作任务,简单的"记张纸""签个到""拍张照",以为留痕了就可以说自己学了、做了、改了,却忽视了学习的持续性和交流性,陷入"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困境,对能力的提升也是事倍功半。因此,评估理论学习的深度,既要从学习记录、擂台比武、交流研讨中看扎实程度"深不深",也要从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为民服务中看转化程度"高不高",只有敢于直"言"对党忠诚,才能把理论学习的"高度"评出来,筑牢党员干部的信仰之基和为民之心。
"言"群众问题"全不全",评调查研究"温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把群众的想法、问题和建议原原本本、一字一句地传递上来,为主题教育拉满"研"值。随着与群众见面机会多了,交流互动频次多了,调研报告的数量也呈现"直线式"增长,但能否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提炼"全"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棘手问题,是评估调查研究"实不实"的重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群众问题反馈情况入手,评调查研究的态度"好不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以"小学生"的姿态,端正态度、躬身而入,拜群众为师,切实听取"土专家""田秀才"的经验方法;评调查研究的内容"全不全",是否围绕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究细查,确保为民排忧解难,真正把群众的"笑脸"作为评估的标准,提升调查研究的"温度"。
"言"检验整改"实不实",评工作落实"深度"。"知行相资以为用",主题教育评估不能止步于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还要看党员干部是否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中不断检验整改、优化自身,能否在推动工作中出实招、见实效。工作落实的"深度"要看检验整改"严不严""实不实",开展工作是否按照"老谱子",存在"点到为止""得过且过"的心态,造成工作既没有优化提升,甚至造成群众不满,严重危害工作的公信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工作入手看自身的能力素养、工作方法是否显著提升,能否在干事创业中始终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既落实好上级工作部署,与中央的大政方针保持同频同振,又要查看工作状态是否整改提升,确保用饱满的热情、奋斗的姿态将工作落实抓到实处、推入深处;要从群众"心心念念"的难题中看工作落实,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只有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将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为主题教育的评估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主题教育评估要突出"平时""评时""评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提出"五个要看"的检验标准,为确保主题教育实效指明了方向、立下了标尺。主题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靠实效来检验,必须把评估视野放在"平时",力度放在"评时",重点放在"评实",坚决杜绝图形式、"走过场"现象,以精准评估提升主题教育"成色"。
把评估的视野放在"平时",从"细节"看过程严不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扎不扎实,要多看一贯、少看一时,看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每一个细节,如果理论学习"抄抄笔记"、调查研究"走走过场"、推动发展"装装样子"、检视整改"草草了事",主题教育的效果必然打折。要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制定切合实际评估标准,确保评有标准、考有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五个要看"标准贯穿主题教育评估全过程,既看成绩,也看问题,重点看学习的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坚决防止评估中的形式主义,防止简单以开了多少会、报了多少简报、写了多少心得体会等作为评价依据,防止简单以汇报材料代替真实评价,力求使评估"入木三分"。
把评估的力度放在"评时",从"口碑"中看效果好不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几何,不能自吹自擂、自卖自夸,归根结底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可以说,开展主题教育,出发点、落脚点是要让群众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主题教育评估,要本着科学、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合理设置群众评估标准和方法,健全"开门搞评估"的机制,邀请群众当"评委",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看看主题教育到底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问题、为群众带来了多少实惠,对于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要紧盯不放,及时"补课",常抓不懈,做到群众不满意不通过、群众不答应不放过,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确保评估工作的"含金量"。
把评估的重点放在"评实",从"变化"看作风硬不硬。"作风决定作为,作风关乎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也是这次主题教育要重点检视整改的问题。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在评估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看"四风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没有妥善解决,看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有没有改观,具体来说就是要看调查研究是否深入、推动发展是否有成效、检视整改是否到位,确保主题教育不是"挂着空挡踩油门"。要开好领导班子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来一次深入的检视,找准具体表现,分析症结,靶向施策,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从制度机制上巩固教育成效,以高质量的主题教育营造新风正气。
主题教育要"以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民为邦本的理念,党员干部要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说到一块,将工作干到群众心窝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做出更多贡献。
让思想落在群众心窝。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可以说,党员干部要想贯彻好主题教育精神,真正做出成绩,就要先从思想上完成以"自我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变,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以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能做到和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方能真正了解人民的疾苦、了解人民的期盼、了解人民的感情,架起与民之间的连心桥。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不断汲取营养,进一步树立好以民为本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真正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行动上的一致,带动每一项工作都干在人民的心窝里,进一步巩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将语言说到群众心窝。说话是一门艺术,俗话说"到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党员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也必须使用好群众语言,才能和人民群众关系拉近,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内心想法,为下一步实践打好基础。要主动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多问一些民间小事、日常琐事、家长里短,通过生动、接地气的话语拉近双方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之中。要摆正身份、放下身段、脱离官腔,不搞空话套话、花言巧语,不去脱离实际做样子、脱离实效讲场面,更多去讲群众喜欢听的话、对群众有用的话,准确地传递好政策信息、民情信号,让人民听得懂、愿意听,真正打心底里认同。要让话语更随和一些、更亲切一些,真正带着感情和群众交流,在人民关注的事上多说多讲,在人民的急难愁盼上多问多记,让群众感受到真心的关爱关怀。要坚持在群众面前说实话、说真话,积极鼓励群众畅所欲言,让群众放下戒心,真正把憋在心里、卡在嘴边的有益谏言一吐为快,为下一步实践指引方向。
把实事干到人民心窝。光说不练假把式,若是对人民所需只是满口答应却不行动或者虚头巴脑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就远离了群众心窝,人民的失望、伤心、抱怨也就在所难免。党员干部要意识到,只有通过真抓实干切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必须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将人民提出的问题、意见尽快回应、果断处理,涉及盲区的要积极通过会议研讨、请教专家、实地勘察等方式客观分析、想出对策,真正把人民的急难愁盼一桩桩、一件件彻底解决,做到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勤于去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找准人民究竟需要什么,究竟烦恼什么,找准人民问题的关键点与突破口,以钉钉子精神将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不断提高。
主题教育要趁"热"打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就第一批主题教育进入收尾阶段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在即,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趁"热"打铁、紧抓落实,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行之有向、行之有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助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
行之有向、擦亮本色,以"信念之热"打"拼搏之铁"。动于微利之诱如"溃堤之穴",倘若立场动摇、心神动摇,就会渐入深渊、难以拔足。一个党员干部的定力应渗透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能觉得"事儿小"就去做,不能受私利的驱动而去动群众的奶酪,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而"开后门",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而行自己的方便,必然自食其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对党的忠诚融入到一举一动、细枝末节中,严守底线、不踏红线,始终严于律己。迈步新的征程,必须把思想"总开关"拧紧,在不懈奋斗中砥砺初心、擦亮本色,在继往开来中接好"接力棒"、扛牢"冲锋枪",让信仰力量成为一往无前的大江大潮,冲破险阻、一路奔流,在拼搏中书写华彩篇章。
千磨万击、顽强拼搏,以"斗争之热"打"本领之铁"。千磨万击看似是前进之路上的"阻力",实际上是加速能力本领提升的"助力"。在实践中肯下笨功夫、真功夫,对解题的思维进行"锻炼",对难题的实质进行"破译",多学多练、边学边练,终将有所成。党员干部要有"耐磨"的韧劲和"吃苦"的决心,能够在基层一线"蹲下来",能够在实践的"大熔炉"里真刀真枪地练,练就善分析的"最强大脑"、善解题的"一双巧手"和能扛重的"一对铁肩",以无惧无畏的勇气不断奋进,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综合素质。打铁还须自身硬,硬的是本领,也是意志,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抵挡前进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补充养分",有"逢山开路"的魄力,有"遇水架桥"的智慧,把功夫练得熟,把本领学到家,保持向前拼、勇于闯的火热激情。
心怀民生、用心用情,以"奉献之热"打"担当之铁"。民情民意不能靠"猜",要深入其中、主动倾听,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思,对工作如何开展精准"定位"。广大党员干部要怀揣真挚初心贴近群众,以真心真情真意对待群众,时时放不下、事事挂心头,多做利民惠民之事,以有力的行动、扎实的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情在手里抓牢,聚焦急难愁盼下足"绣花功夫",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将问题一项一项解决,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党员干部要事事"上心"、解决"用心",对于群众的事情要一抓到底,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寻求"最优解"、绘就"民生卷",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做足调查研究"实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曾提出当干部有三招,"第一是认路,路都不懂你怎么办事?第二是认邻,多交朋友。第三就是认特点,哪个地方有什么特色、什么资源搞清楚,心中就有数了。"
认路、认邻、认特点,要经过调查研究才知晓。当前,全党上下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改革发挥稳定工作第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在课题选定、方法运用、问题整改等方面做足"实功夫",真正调到"实"处、研出"实"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有的放矢"选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科学制定调研工作方案,认真把关"选题"环节。聚焦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阶段性重点任务,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瞄准社会关注热点、群众急难愁盼、工作短板弱项,把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中的"顽瘴痼疾""疑难杂症"找出来,仔细梳理问题清单和诉求台账,深层次切入调研,做到切口准、破题深、落点实。要围绕经济建设、安全生产、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急难险重工作,持续深入企业、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围一张桌,当面听取意见建议,从他们的"微抱怨"中找准所急所盼、"微表情"中听懂"弦外之音",全面细致收集问题,杜绝问题空洞抽象、"大唿隆"等情形。根据行业、类别、性质、层次等不同,可将问题细分为若干大类和小类,使问题类别清楚、内容厚实、有代表性,避免覆盖不周、一团乱麻的现象发生。
精准精细"出招"。调研出实效,方法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因事而异,根据调研对象、地点、任务、要求等的不同,精心设计和筛选工作方法,备好务实管用的"工具箱"。通过查询资料、对口询问、侧面了解等途径,事先摸清调研对象和调研事项的"路数"和"底数",方便迅速进入调研情境,更好地听真话、察实情。丰富调研载体,创新调研形式,综合采取情况汇报、走访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蹲点摸排,以及网络舆情甄别、大数据分析、"体验式"调研、委托专业机构延伸调研等各类调研方式,相互印证调研结果,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同时注意借鉴同类调研的成功经验及做法,认真消化吸收、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调研的针对性科学性,确保查到真问题、研出真办法、取得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