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16/2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0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7分钟

(一)通过干部教育奠定干部思想基础

思想认识是实践行动的先导,具有正确政绩观的党员干部既是选拔出来的, 也是管理与教育出来的。新时代干部培育中应当运用好丰富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党员干部真正能够在思想淬炼中"常悟常进"。

第一,以党的初心使命教育涵养为民造福政绩观。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初心使命的滋养。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他们的事迹和贡献需要进一步宣传弘扬,发挥榜样模范人物的教育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然涌现更多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的优秀党员干部。对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与弘扬,能够激励整体党员干部队伍形成并践行正确政绩观。

第二,以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培养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来看, 政绩观教育应当立足客观实际,引导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发挥当地优势与机遇创造政绩。在工作中还需要善于把握规律和尊重规律,增强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因此,引导党员干部通过练就过硬本领,注重精神力量与实践力量的结合,践行真抓实干的正确政绩观。

第三,以政绩认知教育培育不务虚名的政绩观。政绩不是"盆景"而是"生态林",在干部培育活动中,引导党员干部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政绩。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认知政绩的本质。在中国政治的长久历史发展中, 政绩是官员在从政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理论层面认识到政绩尤其是共产党人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人民检验的政绩。在实践层面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政绩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四,以干部道德教育涵养廉洁自律的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在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方面做到廉洁自律,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政绩观培育要引导党员干部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尤其要培育年轻干部以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作风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培育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品质。使党员干部在

自重、自省中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第五,以战略思维教育培养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对党员干部进行战略思维教育,培养其形成着眼长远、思维全面、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政绩观。其一,使党员干部能够着眼长远,勾画建设蓝图。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多思考、多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事情,时刻做到以大局为重。其二, 使党员干部应当把握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树立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将当前的发展与新征程的目标规划相结合。

(二)完善政绩观的规范要求作为政策引领

政绩观的树立和践行需要具体的要求和有效的考核体系来引导,具体分为制定规范与要求、过程性监督、考核与奖惩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政绩观的规范性政策,细化当前党政文件中对政绩观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应当细化政绩观的规范与要求,形成完整的要求体系。其一, 政绩观的首要原则应当是为民造福,具体在工作中体现为工作态度、作风和效果。其二,树立政绩的根本路径是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其三,树立政绩观还应做到对政绩有科学的认知,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下去。

其次,制定并完善监督政策,对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践行正确政绩观进行监督。不仅要看行动的动机,还要看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政绩观监督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考察党员干部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通过言行、态度、作风、精神状态、绩效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工作日记、心理测试、同行互评、群众调查等方式了解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最后,合理考核政绩观的树立与践行。政绩观考核体系包括考核原则、内容、指标与方式。在考核原则方面,主要是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在具体内容方面主要考核能否掌握过硬本领,尽职尽责。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 能否有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考核指标体系中主要包括行动动机、价值观念等内容,将政治、思想、作风等内容纳入政绩观考评指标。在方式方法选择上, 借鉴电子政绩管理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将政绩观考核系统吸收为电子政绩考核子系统。

(三)优化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制度导向

政绩考核在党政系统中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挤掉干部考核中的"水分",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体系,使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以考核的公正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完善政绩考核内容、指标与方法。在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方面,注重党员干部对经济、人文、社会、民生、环境等多方面作出的贡献,还应当看这些工作和贡献能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方针政策。以科学的考核指标引导党员干部形成为民造福、真抓实干的正确政绩观念。在政绩考核标准方面还应当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合理评价。

探索科学的政绩考核方法,将传统考核与数字赋能政绩考核相结合,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党内考核与多主体政绩评估相结合。其一,以数字技术赋能政绩考核。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政绩采集输入平台,以现代化电子绩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了解党员干部的实绩。其二,通过传统性的巡视、调研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日常作风,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了解其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其三,还应当使评估主体多元化,破除"重领导评价、轻群众意见"的现象。在科学评价干部政绩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四)建立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外部基础

以实绩用官,古已有之。政绩和政绩观考核不能只是走形式、轻结果,而是应当将政绩考核与选人用人相结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干部任用具有导向作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在选人用人上的主观性,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其一,能者上、优者奖。干部任用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干部的政绩观。结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26]的方针。在选人用人方面优先选用具有正确政绩观且工作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能够起到"提拔一个、激励一片"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考核结束之后还应当从思想和物质上奖励那些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的优秀党员干部。

其二,庸者下、劣者汰,完善对政绩观错位的惩戒措施,增强法制约束。及时对政绩观考核中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惩戒,净化干部队伍。使那些急功近利、拈轻怕重、敷衍塞责的干部受到职级、工资、职务等方面的惩戒。另外,将政绩观考核作为淘汰党员干部的标准,体现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以惩戒措施和反面案例时刻警醒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念。增强党员干部在约束中的思想淬炼与实践锻炼。

(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风气作为场域基础

社会系统是有机的整体,政治生态与社会风气影响着党政系统中个人的价

值观念。其中,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具体环境和场域,社会风气是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

浚其源、涵其林,构建并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 都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更需要主动治理与维护。从思想和制度的层面增强拒腐防变防线,净化党内生态。营造政治生态中正常的人际关系,在同级干部之间、不同级别干部之间都能构筑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干部队伍中"能上能下" 的公正流动机制,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增强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提高自我净化能力。

营造并维护公正的社会风气。习近平经常将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一同连用。"风"具有流动性,良好的风气能够在党政系统和社会环境中有效流通。公正和谐的社会风气能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正确政绩观的树立。通过社会风气影响政治生态,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念。党员干部作为社会成员,直接生活在社会系统之中。社会风气的公正平等能够直接影响党员干部作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与科学把握

林文俊、陈一收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百年大党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提出的现实要求。作为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其为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夯实政治根基、催化关键少数政治能力的质态提升、锤炼强大政党的政治韧性、塑造百年无产阶级政党的正面形象等不断提供理论滋养与实践引领。全面体悟阐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把握政绩观,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充分依靠党的纪律建设为匡正政绩观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共产党人;政绩观;生成逻辑;科学把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政治实践作为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实现人的自身目标辩证统一的使命,始终将科学正确的政绩观作为绘就人民群众理想愿景的重要实践指南。深入研究新时代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由来及其实践功能,不仅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而且能够更好地把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创造最大政绩、如何强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实践历程。这为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确立政绩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遵循。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发形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禀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百年大党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要求。

(一)文化禀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政本色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

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并不是从天而降、凭空产生的,必然有其所依赖和遵循的内在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宝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发扬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加以待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为推崇"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的施政理念,为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提供文化滋养。在《潜夫论·释难》中有言,"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 非一足之力也",意在表达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为续写中国新的发展奇迹,更好地造福人民进而创造最大政绩,就必须集聚和调动起全体人民的磅礴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尤为推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笃行理念,为共产党人"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提供文化浸润。在《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意在表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追求造福人民的最大政绩, 必须保持工作定力与耐力,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事业发展,并且要从群众身边的点滴难事做起、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最终成就事业、收获成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无私理念,在《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中有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意在说明唯有事事出于公心,对人民整体利益的追求超越对个人小我利益的追求,才能真正固国兴邦、造福人民、创造实绩。概而述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理念精髓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能够得以生成的文化禀赋。

(二)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泉。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它的自然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它却能缩短妊娠期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这有力地说明了,事业的推进离不开对其本身规律性的洞察,把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本身自然运动规则的探索;同时,合理地解释了创造最大政绩的过程并不会像"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一样平坦通畅。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我们不能盲动也不能急躁更不能干出"一时峥嵘"行为, 必须依照其自然运行的内在规律,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基础上稳步推进,在逐步

实现阶段性目标上稳健前行。恩格斯指出:"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这种做法可能也是出于'真诚的'动机。但这是机会主义,始终是机会主义,而且'真诚的'机会主义也许比其他一切机会主义更危险。"[3]这说明了理解一切事物的发展必须着重把握全局和全域,只把握片面的部分的观点并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发展,创造实绩的重大工程必然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算大算远、算整体算综合。个别出现的短期内的追求"投机取巧""数字出绩" 的政绩冲动,是庸于"一时"之政绩也是困于"一域"之政绩,是以局部换全部、以短期换长期的错误行为,严重破坏了造福人民事业发展规划的长期性、连续性。列宁指出,"我们有时把社会生活中某个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提到首位,有时又把另一个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提到首位,这是十分自然的"[4]。这透彻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当前所在情况的正确判断与合理把握是关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支点,及时锚定身处的坐标是关乎事业进退成败的实然原点。对于推进造福人民的事业,我们必然要实事求是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 依照客观实际的动态节拍,着力调整前进策略与发展姿态,体现出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追求最大实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共产党人唯有在同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出"铁肩膀"与"真功夫",才能为开拓造福于民的新境界提供更为坚强的保障。显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浸润和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凝集而成的政治智慧,是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创造最大政绩的科学指南。

(三)红色基因:百年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灿烂历史,其深刻表现在我们党始终将"造福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原则,将人民群众放置在心中最高最神圣的位置。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实践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在于兑现"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庄严政治承诺。在"为谁创造政绩"这一重要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指出:"认清一切党员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任何利用职权占国家的'便宜'和群众的'便宜'的权利。"[6]这清晰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为民谋利益的不变初心,直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工作与创造政绩不是为己而是为公,不是为占人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