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15/20页)
此外,还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塑造清正亲民的从政形象,擅于伪装、长于作秀。2022年3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文清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而据相关媒体披露,2015年,史文清在离任赣州转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曾得到上千人的送别,排长队、拎
鸡蛋、喝米酒,相拥涕泪。其实这场送别并非群众"自发",而是史文清自己要求下属组织安排的一场"表演",提前把群众安排到地方政府招待所, 花费由政府买单
上述种种"跑偏"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 那就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贻误经济社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错位的政绩观,真正把"人民至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留下实绩。
新时代政绩观的理论阐释
刘建军、耶旭妍
【提 要】政绩观是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始终关注政绩观问题,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就是为民造福、真抓实干、不务虚名、廉洁自律、久久为功的思想观念。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能够在工作中积极有为,预防和纠正政绩观错位的倾向,正确政绩观更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要从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政绩观规范要求、健全政绩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政绩观
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包括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反映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是其取得执政绩效的思想基础。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1]在围绕正确政绩观的一系列论述中既有原则、观点又有要求、方法,这些论述完整地呈现了习近平的政绩观,为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从学理上研究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对现代化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习近平对政绩有过明确的界定:"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2]在从政的不同阶段,习近平对政绩的论述不断深化,新时代正确政绩观逐渐形成。整体来看,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体现为:为民造福、真抓实干、不务虚名、廉洁自律、久久为功。
(一)为民造福:"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为民造福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体现着正确政绩观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3],"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4],既要让群众得到"真实的"实惠,又要关注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
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根本价值立场。习近平指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5]为民造福的最大政绩观念,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影响着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具体践行,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政绩为谁而立的问题上,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体现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立场遵循,一切行动和执政绩效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
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6]。政绩的目标在于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当运用好权力创造实绩改善民生。另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呈现新的特征。党员干部应该关注这些新特征,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实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真抓实干:"在务实中成长,在实干中进步"
真抓实干回答了"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指的是注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
正确政绩观是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担当尽责。习近平在论述政绩时指出"真抓实干、转变作风"[8],多次强调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正确政绩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9]。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实践,在实干中创造政绩,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实干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在知行合一中担当时代重任。担当尽责是一种应对事物的责任感, 是敢于承担责任能够承担重任的魄力。尤其是在面对艰难危难险重任务,能够冲在第一线,干在第一线。
正确政绩观是在工作中善作善成、不断进取。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在务实中成长、在实干中进步。[10]多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式中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这种本领具体指的是在工作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的能力。其一是理论本领,通过虚心学习,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是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方法论层面深入认知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三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具体科学内容,
不断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发新领域、发展新视野。
(三)不务虚名:"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
不务虚名回答了"创造什么样政绩"的问题,是关于政绩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指出,广大干部要"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在政绩考评中"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
首先是创造群众公认的政绩。习近平强调在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时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并要求"以此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13]。政绩的衡量标准中群众公认是首要的内容,体现着共产党人所要创造的政绩必须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契合。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产生的政绩应当有群众的"好口碑",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刻与人民心贴心,牢记"国之大者",将人民放在心上。
其次是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习近平对政绩观一以贯之的观点就是"实绩",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政绩需要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在实践中起到正向的作用。在政绩的具体体现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产出的政绩同等重要,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主法治健全等方面的成就也都是实绩的体现。
最后是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绩效。习近平强调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的评价,使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政绩应该是具有长久的积极作用,而不能只热衷于短期行为。避免在当下的"轰轰烈烈"之后留下"治理赤字"。党员干部要关注政绩在自己任期间的样态,还要考虑其在长远历史发展中的样态。不能只是打造精致的政绩"盆景",而是应当建设风景秀丽造福后代的生态林。
(四)廉洁自律:"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
廉洁自律回答了"以什么样的品格和修养树政绩"的问题,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坚强,无私奉献,是对执政主体在政治品格与精神境界方面的要求。
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作风操守。习近平要求讲政治立场,讲规矩、守底线,"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等方面都要过硬,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
应当政治信念坚定,干净做事。在新征程上时刻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增强政治意识,端正思想认识。始终做到对党忠诚,锻造政治品格。习近平还指出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要管得住行为。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抵制私心杂念。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政绩观干净纯洁,以廉洁自律净化政治环境。
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有共产主义者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习近平指出,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在个人修养方面,通过涵养道德操守为政绩观奠定正确政绩观的思想修养。保持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党性修养和崇高境界。习近平还指出:既要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也要时刻自重自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白。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摒弃私欲,提高精神境界。正确看待权力,认识到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目标指向是服务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本分做人,追求崇高。
(五)久久为功:"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
久久为功进一步回答了"如何保持政绩连续性"的问题,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19]习近平还提出"政贵有恒"的论断,旨在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当前与长远、"显功" 与"潜功"的关系。
面向长远,久久为功。习近平指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正确政绩观正是在于善始善终,不能满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党员干部要面向长远,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蓝图, 具有"战略眼光、前瞻眼光,聚焦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还指出, 应当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而是要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潜绩"是铺垫性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政绩。党员干部要树立打基础利长远的成绩,将立竿见影与打基础的铺垫性工作都视为政绩, 既要关注发展,更要关注基础。
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政绩观就像镜子,不仅能映照出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更能映照出党的性质和宗旨。百年征程中,共产党人以正确政绩观创造实绩,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跨越。新的赶考之路上, 政绩观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正确政绩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分的重要标志,政绩观则是作为执政主体在思想观念层面与其他执政主体相区分的标志。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
正确政绩观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的人民性、先进性、战略性体现着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引领性。正确政绩观的人民立场意味着党员干部时刻将人民性作为行动指南,体现着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在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政绩观引领下,党员干部能够发挥"先锋队员"作用,体现着党的"先锋队"性质。正确政绩观所具有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体现着党的引领力与引导力,体现着党的领导地位和带领作用。
正确政绩观集中体现着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代, 正确政绩观始终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 作为执政党的"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始终落实在执政过程中, 落实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具体来看,党的宗旨需要党员干部从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多角度加以践行,尤其需要通过执政主体的工作实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效性。
(二)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正确指引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选择和行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是执政绩效的前提,能够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曾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正确政绩观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积极有为、创造实绩。正确政绩观的内生激励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激发起担当作为、不怕困难的思想观念。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存在历史机遇也存在风险挑战。在干事创业过程中, 党员干部有担当负责的政绩观念,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其二是坚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政绩观能够锤炼务实品行, 创造工作实绩。其三是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在追求进步中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永不懈怠。
正确政绩观有助于干部队伍的行为规范、党性坚定。习近平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既谈观点、又提要求,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生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充足饱满的精神动力。在情感上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保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魄力。正确的政绩观还有助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保持优良思想状况,尤其通过无私奉献、不务虚名的政绩观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对党忠诚。
(三)正确政绩观是对部分错误政绩观念的匡正标准
错误政绩观念种类多样,稍不注意就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隐形变异。习近平在关于政绩观的论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政绩观错位的现象提出,凸显了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匡正政绩观指明了原则和方法。
首先,正确政绩观能够预防与纠正重"痕"不重"绩"的形式主义错误观念。2013年,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时的讲话中指出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24]2019年,习近平再次指出政绩观错位的问题。这种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满足于表面文章,导致在落实工作中走形式、不到位。正确政绩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匡正只做表面文章的错误观念。
其次,正确政绩观能够预防与纠正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的错误政绩观念。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追求"显绩",将政绩视为"出彩" 与升迁的手段。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重当前轻长远的错误观念,在工作中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习近平针对这些现象,指出为了显示能耐,一切为了提拔和晋升的观点要不得。[25]正确政绩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为了个人升迁追求"显绩"的错误政绩观念,帮助党员干部跳出"为自己留名"的小格局。纠正部分党员干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其致力于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最后,正确政绩观能够纠正重易轻难的错误政绩观念。职权对党员干部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意味着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行为责任。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政绩观错位,不敢担当,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缺少挑重担勇气的问题。习近平特别强调担当作为,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职责,做到对人民负责。正确政绩观能够有力地唤醒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唤醒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以正确政绩观摒弃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
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现路径
在理解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之后,势必要回答如何使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党员干部内在思想建设与体制机制的外在引导相协同,发挥社会系统的综合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