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13/20页)
党员干部树政绩,必须找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12]225"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 其他的一切政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党的生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应高度重视抓党建在树政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 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进一步明确党建责任,确保各级党组织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系统分析习近平"党建政绩观"的逻辑理路可知,抓好党建不仅是最大的政绩, 也是党员干部树立其他一切政绩的前提和基础。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实践逻辑上,党员干部抓党建的过程,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因此,"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内在地要求党员干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抓党建作为造福于民的逻辑前提。
(二)逻辑中介:怎样树政绩
党员干部应秉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树立政绩。新时代呼唤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从而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要求格格不入的。"遇事"踢皮球""打太极"等推诿扯皮的行为不仅不能成事,而且还会坏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任何懒政怠政行为都是要不得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成不了事", 自然也就无法树立政绩;办"坏事"导致"贻误大事",更是不可饶恕的"败绩"。
党员干部既要有树政绩的良好工作态度,也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一蹴而就的,树政绩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把既定目标和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变成现实。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再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钉子往往并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经过反复多次敲打,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这是生活经验。党员干部树政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逻辑终点:怎样考核和评价政绩
政绩考核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必须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第一,在考核和评价党员干部政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在政绩考核和评价中必须突出政绩为民的根本标准。"我们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考评干部的政绩,坚持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的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结合,科学设定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完善考评体系和方法。"第二,坚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的原则,要通过政绩考核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政绩考核的目的是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真正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第三,坚持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和评价党员干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创造的政绩,而且要注重其政德。没有良好的政德作为基础,所谓的政绩也仅仅是"花架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任办法,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同样适用于考核和评价各级党员干部的政绩;少数品行低劣的干部不可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政绩考核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尽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发展仍然是解决当前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各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指挥棒,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客观存在的利益悖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当前,我国各方面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质量的迭代升级,并非易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进一步明确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要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上。因此,对党员干部政绩的考核和评价, 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习近平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内涵意蕴
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政绩观,要在明确"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逻辑进路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政绩观的核心要义。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明辨什么是正确政绩观、什么是错误政绩观, 掌握树立政绩观的科学方法,进而在正确政绩观指导下干事创业、推进工作,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更多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非凡政绩。
(一)政绩的服务对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强调: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16]5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对之进行了有效扬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铸就了一部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9]35牢记政绩为民,解决政绩为谁树的问题,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提到"为谁树政绩"的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19]5,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确保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 党的一切奋斗,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牢记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9]137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厚植这种底气,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红色江山永固。习近平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为了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党员干部必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毕生追求,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能只做显功而不做潜功。党员干部既要看到眼前利益,也要看到长远利益,而且老百姓的长远利益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利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15] 108"潜绩"是"显绩"的基础,前人的工作为后人的工作奠基,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铺路石,不甘于默默无闻的奉献,"显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习近平所言:"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这不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风格。"[15]87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不正,只追求那些看得见的"显绩", 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铺设性工作,这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而且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那些曾经被人看不见的"潜绩"终将会演变为造福于民、被人民和历史铭记的"显绩"。
(二)政绩的考核标准: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在党员干部政绩考核中坚持实践标准,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求党员干部重实干、务实事、求实效,树立的各项政绩都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要求:"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20]99干部考核一定要形成正确的导向,要确保工作勤勉、踏踏实实造福人民的老实人不吃亏,而且要受到鼓励、褒奖、重用;同时,要确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捞不到好处,而且要受到批评和惩处,从而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摒弃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而是劳民伤财的败绩,也必然经不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指向的行为主体都是人民,党员干部的政绩自然要由人民来检验。凡是背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背离党的根本宗旨的,肯定不能称之为政绩。有没有政绩、政绩的大小,党员干部自己说了不算,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才是衡量政绩的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社情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无论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46让人民高兴,令人民满意,经得起人民检验,是衡量党员干部政绩最重要的尺度。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将历史置于纵深过程评价、以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的大历史观。党员干部的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既十分重要,又十分不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奠定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党员干部在看待政绩和创造政绩的问题上,要坚定历史自信,赢得历史主动,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政绩,从历史发展的需要出发创造政绩,让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造经
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需要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驾驭全局以维护全局利益,谋划长远以实现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9]147党员干部的任何政绩都必须是实打实,容不得任何弄虚作假。事实证明,经得起历史经验和经得起人民、实践检验是密不可分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必然能够经得起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严于律己、真抓实干
以严于律己的态度树政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指出:"党员干部如果失去了律己之心,随波逐流,趋利媚俗,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 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16]55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只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永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党员干部提出"三严三实"[22] 381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明确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22]16严以律己,加强自身修养,对任何人都十分重要。对党员干部而言,"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22] 381。
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自我要求,要努力在严以律己方面做到率先垂范,确保思想道德不滑坡、工作扎实出政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政绩的取得都是靠实干得来的。奋斗创造历史, 实干成就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靠党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在真抓实干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23]105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促进派"和"实干家"才能成事, 才能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