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12/2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0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7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业绩好不好,要由群众来评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准确把握党性与政绩观的连接重点和实践要求,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党性修养、涵养为政之德,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形成破解"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困境的长效机制。

1.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明确"政绩为谁而树立"。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政治清醒、大公无私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如果对这一点缺乏正确判断,就容易忘却初心使命、丧失鉴别能力,进而陷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的政治迷思。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首先提高政治判断力,做到心明眼亮、立场坚定。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增强党性修养、坚

持人民至上的自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从根子上解决"政绩为谁而树立"的根本问题。要捍卫"两个确立",牢记"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定力。要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战略定力,正确看待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敢于同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2. 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明确"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做到全局在胸,对党中央工作部署随意解读,不仅不会投下一颗"好棋子", 反而会陷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治理困局。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悟透、吃准党中央精神。要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学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理解政策,经常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校正偏差。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宗旨意识,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特点,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坚决摒弃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正确处理远和近、标和本、立和破的关系,真正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指挥棒""红绿灯"。

3. 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明确"靠什么树立政绩"。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业绩都是干出来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正确把握"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内在逻辑,担难担险、知重负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脚踏实地把既定目标变为现实。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从最困难群众、最突出问题、最现实利益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要强化系统思维、增强历史主动,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 用实绩交出优异答卷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丁小溪

(2023年5月11日)

当前,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扎实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

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 政绩观才能不出偏差。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要从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政绩观问题,把树牢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深刻剖析政绩观错位的思想根源与现实危害,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强化实践、实干、实效。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带头大兴调查研究,按照规律办事,尊重客观实际,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当务之急要立行立改,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防止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行为,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搞现代化建设。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成效,就要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

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随着主题教育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学思想、见行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千秋万世计。

思想铸魂 实训赋能 实战攻坚 呼和浩特实施三项行动着力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阿柔娜

(2022年12月9日)

近年来,我市聚焦提升干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揭榜领题"项目,通过思想铸魂、实训赋能、实战攻坚三项行动共同发力,将正确政绩观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全过程。思想铸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铸魂行动",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课程,以县处级干部为重点进行全覆盖培训,着力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市委主要领导通过作专题辅导、与新任职处级干部集体谈话等方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主题,举办多轮次线下专题培训班和网络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等专题研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实训赋能,提升干事成事的能力水平。实施"赋能行动",开展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对年轻干部、新提任处级干部、旗县区党政班子等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制定40条"干部紧缺能力清单",针对性解决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实际需求。采取短时间、小规模、实战化训练模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等主题,举办各类专题班30期,培训各级干部1200余人次。坚持请干过的讲干过的事、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专业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登台授课,先后组织市级领导、市属部门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19人次,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在政策把握、视野思路、实践经验等方面优势,帮助解答干部关心关注的热点、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实战攻坚,增强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实施"攻坚行动",坚持把基层一线、项目一线、战"疫"一线作为磨砺考验干部的主战场。围绕争创"三个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等中心工作,选派292名有潜力、素质好的干部进入工作专班,在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培养干部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善

做善成的工作本领。实施"三个一批"挂职计划,选派10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等一线挂职锻炼,促使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快速成长成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选派540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高风险区、隔离酒店、方舱医院、包联社区等开展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 锤炼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习近平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内涵意蕴与实践遵循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利涛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中,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样的政绩是逻辑起点,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树政绩是逻辑中介,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是逻辑终点。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了政绩的服务对象;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指明了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严于律己、真抓实干, 澄明了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政绩为民, 把为民造福的事抓好抓实;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更要坚持接续奋斗,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多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政绩。

[关键词]习近平;政绩观;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其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写到"百姓谁不爱好官",体现了他对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思考。在我国政治语境中,党员干部对政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是政绩观,政绩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等,并且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总之,党员干部的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培育党员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是我们党历届主要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十分关注与群众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1]137。邓小平同志认为,政绩应该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151的实绩。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主要强调政绩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构建的重要性。在党员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问题上,

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胡锦涛同志则进一步指出政绩观的重要性:"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4] 201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政绩观的论述既一脉相承,但同时又在逻辑进路、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

民主政体、意识形态和政绩,此三者构成一个政党或政府获得合法性的关键支撑。尽管有学者认为"政绩是构成政权合法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5], 但不可否认执政者创造的政绩是巩固其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民主政体和意识形态,在我国都以根本制度的形式确立了下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强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6]。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彰显了我国民主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的民主政体和意识形态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然而政绩却具有历史性和竞争性,尽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了非凡的政绩,但唯有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更多人民认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政绩,才能进一步巩固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干部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构成人员,恪尽职守、践行初心使命、创造政绩,这是全体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7]。政绩观要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政绩应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党员干部真正从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才不会去做那些出于私利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那些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的"败绩",而不是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秉承的为官之道、为政之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政绩观的理论视域与实践论域,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厘清其逻辑进路,也要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政绩观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方向,进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

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德修养,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夯实从政之基。

二、习近平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

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怎样评价和考核政绩,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其中,政绩考核和评价既是对党员干部现阶段已经树立的政绩的科学评估和全面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党员干部发现自身在树立政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予以改进和纠正。在此意义上,政绩考核和评价又是党员干部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树立新政绩的逻辑起点。因此,本文所说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只是对党员干部的某一项或某一时期的政绩而言的,在其持续树立政绩的过程中,现阶段已有政绩的逻辑终点即是下一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树立新政绩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

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8]857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通过革命掌握国家政权,而是要通过建设巩固国家政权。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夯实长期执政的基础。当前,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执政考验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为谁树政绩的重要性:"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9] 35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0]4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实践性。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9。这三个"从来不代表"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的问题",在根本上解决了党员干部政绩为谁树的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