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课红色故事集75个(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0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分钟

52.1948年1月7日,毛泽东给几个中央局和野战军的头头脑脑专门下达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即子虞电),以"帮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错误"。毛泽东要求报告必须"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还特别给野战军与军区的"老大"们做了单独的要求: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除作战方针必须随时报告和请示,并且照过去规定,每月作一次战绩报告、损耗报告和实力报告外,从今年起,每两个月要做一次政策性的综合报告和请示。制度下达6个月后,林彪一次也没报告。毛泽东于是给林彪发了一封2000字的电报,措辞严厉地批评他,并举出邓小平这个好榜样:"我们5月间即告诉你们,像大别山那样严重的环境,邓小平同志尚且按照规定向中央主席做了综合性报告,并将邓小平同志来电转给你们阅读。你们的环境比大别山好得多,何以你们反不能做此项报告?"

53.1941年6月3日,雷电交加,雷电劈死了一个县长,这妇女就借题大骂:"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呢!"基层干部们立即抓了这妇女,并声称要枪毙她。消息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立即约见这位妇女,问明原因。该妇女声泪俱下,陈述了缘由:公粮任务太重,又逢3年旱灾,交了公粮,已颗粒无存。主席得悉后,非但没有责怪她、报复她,临行时,还让通讯员把自己的口粮和自养的一头奶羊送给了她,以解燃眉之急。接着,党中央决定,减征公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54.1929年末,任弼时在上海主持江苏省委工作时,被租界当局逮捕。他乘巡捕不注意,吞掉了身上的文件,只被搜出一张月票,而票面上写的使用人住处已是火灾中烧掉的房子,无从查对。外国警探怀疑有假,便使用电刑,竟在他背上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任弼时苏醒后仍坚不吐实,这种顽强态度使捕房更感到他像共产党,继续关押拷打。幸亏周恩来领导的特科通过关系营救,才使他获释。

55.陈云一家原先住在北京市北长街上,房子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了开裂,被定作危房。当时计划翻修一下,设计和预算都已到位,但在最后时刻,陈云告诉身边人:"这件事不能做,我不能给自己盖房子。"最终,工作人员用铁管子在陈云办公室搭起一个防地震的架子,上面铺着厚木板。陈云就在这个"铁框框"里坚持办公,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搬至中南海。同时,陈云也严格要求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他们"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财委主任,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于若木本来完全可以搭乘陈云的汽车上下班,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搭过一次车。陈云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家风可见一斑。

56.一次,罗荣桓到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家去,见他家住的是一处二层小楼,就跟他说:"跟你们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欢迎吗?"谭政起初还以为是句玩笑话。但没过两天,罗荣桓一家却真的搬来住了。罗荣桓对家人说:"住的房子大小,看来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罗荣桓还说:"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就要变坏的。"

57.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领导职务的张闻天因公配有汽车上下班,但他从不允许子女"沾光"。有一次,儿子张虹生趁父亲上班前爬上车,赖着不下来,以为这样能让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车。谁知父亲一点也不妥协,他干脆走着去上班,让汽车停在原地。小虹生只好乖乖地下车。上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张闻天动员刚从中学毕业的儿子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天津茶淀农场锻炼。两年后,张虹生获准回到北京考大学。因离校时间已久,张虹生对外语没有把握,希望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父亲给直接分管的外交学院打个招呼。张闻天一口回绝:"你有本事上就上,没本事就别上。"最后,张虹生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58.朱德住的是旧房,使用的卫生间窄小,但洗澡盆却很高。晚年,朱德腿脚不灵便,又有病,洗澡进出不方便。工作人员反复商量,想把澡盆改装得低一点,上面再加个喷头,好让他坐着淋浴。他们多次向朱德提出,并且说明:改装一下澡盆,只花两三个工,用不了多少钱。但朱德就是不同意,总是说:"很好嘛!再修,又要浪费钱财。"后来,大家又跟他提起了几次,他还是不同意。直到1976年他最后一次住进医院后,大家才悄悄地把洗澡盆改装了一下。谁知,他老人家还没有使用一次就逝世了。

59.1958年的一天,当周恩来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时,有人建议他带一位医生去,周恩来却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周恩来就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时,说了句"我们欢迎首长们......"话还没说完,周恩来就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在工地劳动的一个多星期中,周恩来同大家一样,每天按时上下工,从不迟到、早退,并和工人们同在一个食堂吃大锅饭,在同一个澡堂洗澡,什么事也不特殊。

60.解放初期,任弼时所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后,任弼时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所房子,准备花钱修理。任弼时知道后又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正在恢复发展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去吧!"就这样,一直到任弼时逝世,他始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61.1969年春天,董必武响应中央号召,坚决把自己的小儿子董良翮送到河北省晋县农村去务农。董良翮临下乡时,董必武嘱咐他说:"到晋县去,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做一个好农民,要为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努力奋斗。"董良翮下乡后,董必武不仅经常写信教育他,还不时请董良翮所在生产队的同志到北京来,向他们了解儿子在农村各方面的表现,请他们多讲他的缺点,以便及时对董良翮进行帮助。1970年12月,董良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又担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必武写信告诉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意思是要他不要自满,继续努力。

62.1949年初夏,邓小平从北平赶往南京。乘轮渡江后,警卫员给邓小平找来一辆黄包车。邓小平见车夫身体很弱,就把皮箱放在车上,自己在后面跟着走。上坡时,见车夫拉得吃力,邓小平和警卫员索性就在后面推。虽说是初夏,南京这个大"火炉"还是把两人热得大汗淋漓。车夫流泪了,他还记得国民党士兵坐车不给钱,还记得美国大兵的皮靴踢过他的脊梁。如今,这位共产党首长却给钱不坐车,竟和黄包车夫一齐走进了原国民政府的总统府!

63.1927年7月,周恩来奉命领导南昌起义,这是一项关乎共产党命运前途的重大决策,不允许泄露丝毫消息。临走之际,他对同是共产党员的妻子邓颖超也是守口如瓶。邓颖超后来回忆说:"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64.1980年6日,邓颖超同志率领人大代表团去法国访问,途中经过新疆的乌鲁木齐市。新疆的同志专门为邓颖超同志准备一辆红旗牌小轿车。邓颖超同志在北京知道这消息后,立即通知新疆,她不坐红旗牌轿车,要和代表团成员一起坐面包车。6月6日,邓颖超同志从北京去乌鲁木齐,她坚决不同意坐专机,只乘坐民航的班机。下机后,她和大家一起坐上面包车进城。在车上,她高高兴兴地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政府主席说:"你看,坐面包车不是很好吗?"住进宾馆以后,为了省电,她不让在房间多开灯,那几天,乌鲁木齐天气比较凉,宾馆的工人电暖炉,准备为她房间加温,但是她不让开;在宾馆期间,她每天三顿都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吃的,从不搞特殊。9日上午,当邓颖超同志要乘坐民航班机去巴黎时,她还是和大家一起坐面包车从宾馆到机场。所有和她相处过的人都说:"邓颖超同志真是个好大姐。"

65.1927年5月,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田波扬和他身怀有孕的妻子陈昌甫不幸被捕。敌人将陈昌甫左手五个指头钉上竹签,想让她用右手代替田波扬在自悔书上签字,陈昌甫在纸上毅然写下:"我宁可替丈夫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

66.1930年,军阀何键向关在牢狱里的杨开慧提出,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坚守信仰到了不惜生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

67.林伯渠是我们党内在20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在延安时他就讲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在60寿辰时,他还专门就学习马列主义的问题请教毛主席。

68.1952年4月5日,在党中央、毛主席决策下,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动工。毛主席亲笔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毛主席急百姓所需,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69.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70.1924年10月,陈延年赴广州工作,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表示虽然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同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他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他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

71.1928年1月,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72.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兵不卸甲、马不解鞍,紧张到了极点,危险到了极点。1934年11月下旬,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牺牲,全师由原来的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敌人为抓到一个红军师长而高兴,立即将他押送敌"追剿司令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73.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醒目地写道: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林伯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得到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仰和爱戴。

74.1951年6月,高成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8军204师612团1连连长。同年10月,奉命率全连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他向团长表示:"战到一人一枪,绝不后退一步!"进入阵地后,他立即组织抢修工事,熟悉地形,配置火力,进行战前准备。16日晨,敌军在4架飞机、数十门火炮的火力掩护下,先后以2个团的兵力轮番攻击。面对强敌,他果敢指挥应战,哪里战斗紧张就出现在哪里,鼓舞战士顽强坚守。当第5班阵地将被敌军突破时,他立即组织反击,打退了敌人进攻。5班班长、共产党员郭德志在反击战中壮烈牺牲,当他双臂负伤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的时候,仍高喊着:"打得烂共产党员的肉,也打不烂共产党员的骨头。"当连队被敌炮火封锁,三面受围时,他指挥分队向高地两侧出击,争取了主动,先后组织7次反击,使敌军始终无法接近阵地。全连浴血奋战,坚守阵地5天4夜,打退敌人百余次进攻,毙伤敌1800余人,创造了阻击作战的范例。在全连严重伤亡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组织所剩5人继续顽强坚守,最后英勇牺牲,时年29岁。

75.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及另一名新战士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阵地发起进攻。他们在班长指挥下英勇还击,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后来班长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和新战士继续坚守,又连续打垮敌人10余次进攻。当发现10号阵地危急时,他抱起爆破筒,带领战友主动支援,冒着敌机枪火力封锁,抢先登上制高点,将已冲上阵地的敌人击退。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他不仅在生与死面前是英雄,在荣誉面前也堪称模范。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他退居二线,但他退而不休。人们称赞:"他的位置在二线,但工作岗位始终在第一线!"1988年恢复军衔制前退休。同志们为他感到惋惜,他却坦然地说,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几次转折的关口,一次转折就是一次考验,次次考验都能过硬,才称得上共产党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