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初心使命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3分钟

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正当其时",就是恰逢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分必要",就是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对于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着力重点、实践要求,为我们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鲜明标定了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奋斗历程、执政使命、自身发展等维度,明确了百年大党的样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坚持"三个站在",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赶考"的密码,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是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来。

(三)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学习党的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得出来的,是党和人民一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四)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党优良传统的历史根脉。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根"和"魂"。习主席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必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五)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知史学史的方向和重点。近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内在一致的。抓住学习党的历史这个重点,就能更好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学好党的历史,就是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六)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主席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郑重宣示,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主席强调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就是警策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反对腐败,以此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七)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史工作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党和国家决策的资政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滋养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史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所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职能和优势所在。资政,就是要用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育人,就是要开展富有成效的党史宣传和教育,引导舆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必须推进内容、形式、方法创新,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八)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学史力行的态度,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未来。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关键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中提炼出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制胜法宝。把握历史规律,就是要树立大历史观,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期,顺势而为,奋发有为,以利于更好前进。

(九)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习主席这方面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正确的党史观。唯物史观是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是依据。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习主席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历史认识的一贯立场和态度,而且体现了对党的历史认识的最新发展。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论述,认真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深刻感悟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

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精辟概括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世纪伟业。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救亡图存;走过的光辉历程,包括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的历史贡献,是进行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时代背景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从阶级基础看,当时的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工人阶级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他们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具有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从理论准备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诞生,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习主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对"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深刻揭示。

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教条本本中来的,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开辟的。这一时期,我们党对4个重要问题认识不断深化。一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31万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血的教训使党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启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二是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创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定型。三是认识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转战井冈山,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去,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四是认识到领导核心的重要性。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1945年4月到6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带领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英勇奋斗。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这个胜利,是历经千辛万苦换来的,先后赢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个胜利,是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从1921年到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这个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其中,1949年到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6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对于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决策异常艰难。是否出兵入朝作战,经历了一个从考虑出兵到暂缓出兵,再到最终决定出兵的过程。当时有3个方面的顾虑:一是国内困难太多,会不会把国家拖垮了;二是敌我力量太悬殊,能不能打赢;三是战争风险太大,会不会"引火烧身"、"惹祸上门"。党中央反复权衡利弊,最终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这个叫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过程异常艰苦。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历时两年零九个月,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意义异常深远。习主席指出,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抗美援朝战争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我们党自创立时就确定的奋斗目标,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后,就必然提出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课题。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等政治制度。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政治制度作出更为完备的规定,明确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架构真正建立起来。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在新中国历史发展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领域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从科技领域看,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是"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大长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志气。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从外交领域看,1964年中法建交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链条,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党和人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培养起自强自立、不怕鬼不信邪的斗争精神,凝聚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力量。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我们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1978年12月到2012年11月,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包括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开启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们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当时世界经济正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我国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历史关头,国内外发展大势都要求我们党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改革开放拉开大幕。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982年元旦,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接连迈上大台阶。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从1978年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增速只有2.8%。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是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71倍,年均增长7.4%。全面取消农业税,初步建成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民生不断改善。三是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举办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会,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组织利比亚撤侨等,彰显大国力量;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主张,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统筹两个大局,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造,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比如,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等等。这些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的理论创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主席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书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主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习主席亲自领导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主席多次强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亲自担任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领导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围绕这个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以此为起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渐次展开,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全面依法治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其后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后,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以纠治"四风"为切入点,带动了全党全社会风气整体转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主席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坚持刀口向内、刮骨疗毒,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密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新时代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