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第3/6页)
第三,意识形态空间治理更加风清气正。1.澄清了一些模糊或错误认知。2.批判了一些错误观念。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3.治理网络乱象。近年来,我国对劣迹艺人、流量明星乱象,以及畸形"饭圈"现象,开展了强有力的治理专项行动,予以坚决打击,推动了网络空间的日益清朗。2022年,中央网信办在专项行动当中,突出、重点打击"色、丑、怪、假、俗、奢、赌"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XX家重点直播、短视频平台清理违规短视频XXX万余条,处置处罚违规主播、短视频账号XX万余个,打赏失度、规范失范、功能失范、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三)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第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1.思想引导树观念。20XX年X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这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活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机构、组织、团体、刊物不断涌现,推进了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等相关理论书籍相继出版。2.实践培养见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各单位各部门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融为一体,同频共振,有力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准则。3.制度保障强约束。XX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20XX年XX月,《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了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颁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
第二,先进典型的引领力不断彰显。1.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新时代以来,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显著增强,并与业务发展紧密融合。新时代,各行各业相继涌现出许多最美人物、道德模范。XXX个集体或个人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XXX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XXX个"最美奋斗者"受到表彰,发布了XXX个"最美人物",评选出XXXXX个"中国好人"。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播出了系列主题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2.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等一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有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健康向上。同时,对损害先进典型荣誉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举措有力维护了先进典型的名誉声望,对推进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深走实。1.范围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涵盖面不断扩展,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到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城市;从创建文明户、文明村,到创建文明集镇、文明县城;从自建发展到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有各级干部、广大职工、农民、市民,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的声势宏大的群众性活动。2.程度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3.力度强。20XX年X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0XX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四)丰盈精神生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推进文化产业改革、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效。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有力,社会主义文艺引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第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加强规范引领。我们编制实施了《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XX-2035年)》和"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2.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个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版《中国通史》等文化工程。3.推出精品力作。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4.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