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党课-32篇(第5/61页)
雷锋7岁就成为一个孤儿,是党和人民给予他新生,最终成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努力改造世界观,苦练技术,以强烈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为党分忧,经常想到国家和集体,把自己积存的津贴费援助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入伍不到3年,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0年11月8日,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精髓。仁爱思想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沃土之中,反映了人们向上向善的美好价值追求。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其基础就是仁爱。只有具有爱心、仁慈之心,才会自觉地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乐"不仅是受助人感到快乐,救助者也感到快乐。很多人救助、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赞誉和奖励,而是为了"心安"。这种恻隐之心,就是助人为乐的人性基础。其实,英雄模范人物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雷锋内心深处有对人民群众深沉的爱,正是这种大爱,促使他处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人间真情与大爱,是雷锋精神的显著特征,也是雷锋精神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所公认的良知与美德的根本原因。
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关于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而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则重视不够、批判不够、抑制不够,对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的弘扬相对不足,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商品化、庸俗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滋长蔓延。从根本上来看,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他利用一切机会,尽其所能,把关爱和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物,但缺少的是人间真情。人们住的楼越来越高,但关系却越来越陌生;通信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关系却越来越疏远;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事实证明,越是搞市场经济,越需要注重人文关怀,越是搞市场经济,越需要弘扬雷锋精神。
越是推动社会进步,越需要弘扬雷锋精神。社会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也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都用在人的发展方面。不仅如此,财富成为奴役人性的工具。对物与拜物教的批判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内容,物对人的奴役、资本的个性取代人的个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清醒剂。从某种意义上看,雷锋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雷锋那里,物是关心人的手段,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维,越是发展进步,越要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人间真情与大爱,让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需要弘扬雷锋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团结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唯有确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凝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千百万人民群众学习雷锋精神所激发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党课:践行"三个务必"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的赶考路上管党、治党的战略自信和战略自觉。
下面,我就以《践行"三个务必",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题,围绕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三个务必"重要内涵以及坚决践行"三个务必"重要要求三个方面,讲授今天的党课。
一、深刻领会"三个务必"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三个务必",既是进一步彰显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需要,又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清醒,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现实选择,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创新和发展。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和国家前途的冷静思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有了新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务必"不仅传承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赋予了"两个务必"新的时代特点,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创新,更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迈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该如何更好坚守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该如何进一步做到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成就面前不浮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深刻的自觉等等,是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必须深入思考解决的重要思想理论问题。"三个务必"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使命任务,对全党发出深刻警醒,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的使命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清醒的忧患意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高度清醒和战略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