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第2/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核心价值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人民服务"是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的内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形成了"五讲四美三热爱"。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表述,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是衡量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一是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事业发展中的一种价值表达、价值原则,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要从内涵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二是人民性,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真实性。怎样与西方"普世价值"划清界限?要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从理论上讲,西方"普世价值"是特指资本主义价值观,有阶级局限性,同时也有欺骗性。资本主义价值观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基础而形成的。资产阶级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把自己的价值观以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装饰起来,其目的就是维护和攫取与之相关的最大利益。"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维护现实利益的一种政治诉求。再有,"普世价值"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抽象的人性,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及其相应的制度。这是从理论上看的"普世价值"的虚伪性,而理论上的虚伪性必然也会导致实践上的虚伪性。因此,西方"普世价值"在实践上也是虚伪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都没有真正实现。我们看到,种族歧视、劳资对立、贫富分化等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与他们所标榜的"普世价值"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可见,西方"普世价值"在现实中也是虚伪的。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广大青年应该怎么做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根本性引领。
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部分我们结合"自强"这一关键词,来看看我们怎样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从本民族、本国来讲,文化软实力必须有文化共识,如果文化相互对立、相互冲突,文化软实力是显现不出来的。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所强调的就是要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凝聚力。从国际来看,文化软实力能够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能否有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这就要看文化的感召力。要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感召力、引领力。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他指出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约瑟夫·奈还将软实力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影响力,二是意识形态影响力,三是制度安排影响力,四是外交事务影响力。在他看来,软实力就是影响力、吸引力。那么,约瑟夫·奈为什么在1990年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因为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重塑以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了。
(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三)怎样发展文化软实力
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一篇:坚守党规党纪巩固修养修为
下一篇:坚持从严治党走好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