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用好延安精神(第2/2页)
2.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提升融入效能。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决定效果。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有效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使其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打开方式",形成"1+1》2"的综合育人效应。其一,叙事式教学法。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故事的精髓是道理。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功能,以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工作、战斗和生活的红色故事为题材,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生动地讲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讲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讲述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故事,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其二,问题式教学法。"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所在,也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问题链教学法对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进行教学构思和设计,以"小问题"见"大逻辑"。其三,案例式教学法。选取和挖掘延安时期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的经典事例,以经典案例阐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增强党课教学的说服力和生动性。例如在讲党的宗旨教育主题党课时,选取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把个人之"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强化实践养成。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基石,实践教育是提高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的深度,也要有实践的力度,注重"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实践活动在加强大学生党性锻炼、锤炼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弘扬延安精神。其一,发挥延安革命旧址的以史育人功能。"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高校要注重发挥延安时期革命旧址和文物史料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党性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红色研学等活动,把革命旧址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大课堂",让珍贵翔实的文物史料成为大学生党性教育丰富生动的鲜活"教科书",让大学生通过走进"教室",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核心内涵及时代价值。其二,开展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政育人素材。高校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如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建大学生"延安精神"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活动,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使其在学思践悟中接受精神洗礼、锤炼党性修养,当好新时代延安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其三,开展网络空间虚拟实践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因而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运用VR、AR、AI等技术,开展延安革命旧址云上展等活动,将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以全方位、可视化、立体式、史诗般的方式在网络空间展现出来,浓墨重彩地反映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从而使静态的文物史料从尘封的档案中"走出来",有效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给大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感和沉浸式体验感,提升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习近平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全过程,有效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其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设计体现延安精神的红色文化墙、雕塑等人文景观,在校史馆、图书馆、展览厅、文化长廊等场所设置红色经典阅览区、参观区,陈列体现延安精神的革命史料和党史著作等,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营造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其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方面,发挥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组织编写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红色教育故事丛书等,通过教研教改课题、专题研究等形式,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对挖掘的新材料和研究的新成果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解读,为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育人新素材;另一方面,通过话剧、舞蹈、快板、情景剧等形式,开展"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融入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其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已延伸到网络空间,"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俨然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常态。高校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平台传播,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声音的舆论引导能力,从而进一步释放延安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引领作用和教育启迪功能。
下一篇: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党课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