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课程之改革开放精神专题讲座(党课讲稿)
红色文化课程之改革开放精神专题讲座(党课讲稿)
一、导言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让我们先回望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体制僵化封闭、弊端百出;而现代资本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则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不变的本性。中国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原苏联模式、更不同于自己以往失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它像一把利剑,劈开了束缚中国发展的枷锁,引领我们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改革开放精神,是一种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精神基质;是一种敢闯敢试、开放开明的精神气度;是一种创新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更是一种合作共赢、强国富民的精神旨归。这种精神,犹如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刷着旧思想、旧观念、旧做法,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那么,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忆,它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让我们铭记改革开放的历史,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传承改革开放的精神。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不仅带来了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增强,还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塑造和拓展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一)改革开放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
1.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要与旧思想、旧观念、旧做法分道扬镳。思想解放是瓦解旧认知结构、重建新结构的关键。
求真务实:强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基质。
2.敢闯敢试、开放开明
敢闯敢试: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旺盛鲜活的生命力。敢于闯"禁区"、涉"盲区",需要勇气和魄力。
开放开明:彰显了决策者旷达超逸的胸襟和高屋建瓴的引领。例如,中央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同意广东省委"先走一步"的工作方案,创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3.创新进取、攻坚克难
创新进取: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主线,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不断创造奇迹。
攻坚克难: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合作共赢、强国富民
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也推动了世界的共同发展。
强国富民: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改革开放精神的实践体现:
1.制度创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村振兴战略,从计划经济为主到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不断突破禁区、冲破禁锢、打破常规。
2.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3.综合国力增强: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增强了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
4.思想观念变化:改革开放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塑造了开放、包容、进取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三)改革开放精神的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精神不仅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也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精神品格。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既要进一步继承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又要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激励与引领下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让我们铭记改革开放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及其精神启示
今天,我们迎来改革开放精神专题讲座的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大家能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实践过程及其深远影响,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动力。
(一)改革开放的启动与目标探索阶段(1978年-1984年)
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农村改革的破冰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这一举措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小岗村的严金昌是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他说:"通过分田到户,我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此过上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日子。"经过40年的奋斗,如今的小岗村村民家家住小洋楼,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经济特区的设立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代表,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经济特区的设立,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3.城市改革的初步探索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等措施,企业活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二)改革开放的框架构建与体制完善阶段(1984年-2002年)
1.改革的全面展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从农村逐步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一决定,不仅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为后续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经过不懈努力,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3.典型案例分析: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模式之一。温州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温州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崛起,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我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革开放的新探索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02年至今)
1.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2013年,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2.典型案例分析:中国高铁的发展
中国高铁的发展是改革开放新探索阶段的典型案例之一。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在短短12年内实现了从"混血"到"纯正中国血统"的飞跃。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我国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也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和制造能力的巨大进步。
高铁工程师宋文彬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兴奋地说:"现在的复兴号是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动车组,30年的寿命比和谐号更加长寿,车上设备设施也更人性化。"
3.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四)改革开放精神的启示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首先得益于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犹如打开了长期封闭的闸门,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涌现出来。
2.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结语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一次伟大壮举,它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实践过程及其深远影响,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福建省莆仙地区的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专题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福建省莆仙地区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而莆仙地区作为福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莆仙地区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连省会福州,南接历史名城泉州,西依戴云山,东临台湾海峡,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
1.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莆田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然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莆田人民凭借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莆田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83年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从6.21亿元增加到3116.25亿元,财政总收入从0.73亿元增加到218.5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21亿美元增加到101.28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莆田人民不懈奋斗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力推动。
鞋业崛起:莆田的鞋业产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知名的鞋业生产基地。如今,莆田的鞋业企业已经遍布全球,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鞋类产品。
珠宝产业:莆田的珠宝产业同样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珠宝市场的领头羊。莆田的珠宝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木兰溪治理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但历史上频繁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改革开放后,莆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木兰溪进行了全面治理,不仅消除了水患,还将其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的典范。木兰溪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防洪工程:木兰溪防洪工程是莆田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通过修建堤防、疏浚河道、建设水库等措施,木兰溪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生态修复:在治理木兰溪的过程中,莆田人民还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他们通过种植植被、恢复湿地等措施,改善了木兰溪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3.对台交流合作
莆田是妈祖文化的故乡,这一独特的文化纽带为莆台交流合作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海峡两岸"妈祖与健康"高峰论坛、莆台医疗健康产业合作试验区等项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莆台两地的联系和友谊。
妈祖文化交流:每年,莆田都会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大量台湾同胞前来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加深了莆台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经贸合作:在经贸领域,莆田与台湾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莆田积极引进台湾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本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莆田还鼓励本地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4.民营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莆田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从最初的乡镇企业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莆田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如今,莆仙地区的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了全国70%的木材市场、经营全国60%的珠宝商店,并拥有民营加油站50%的市场份额。
企业创新:莆仙的民营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他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他们还积极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场拓展:莆仙的民营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他们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全球各地。
5.文化事业繁荣
莆仙戏作为莆仙的传统戏曲艺术,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剧目创新:莆仙戏剧目不断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这些剧目不仅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深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