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
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百余年来,我们党秉承高度的理论自觉,矢志民族复兴,逐渐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同中国、同人民的紧密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不断指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开创新局面。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和政治品格的鲜明表征,作为内生动力,不断驱动中国共产党认识理论、掌握理论、坚定理论、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仅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占据两个制高点的科学理论体系,基于主体的角度,还归因于中国共产党"能",特别是"能"在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自觉"能"动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清醒自觉
理论清醒,是指主体对理论内容、价值和特征等关键要素的正确而深刻认识,同时也表征为认识和对待理论的科学态度与坚定立场。清醒作为一种状态,需要长期维系,要依托能够形成且保持这种清醒的认知、立场与责任;同时,主观上要有不断趋近目的并合乎规律的自觉性,并通过实践转化为保持理论清醒的重要势能。这集中表现为我们党的认知清醒、立场清醒与责任清醒。
(一)认知清醒:准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长期且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党对理论精髓要义的认识愈发清醒,越能够准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看,"准确把握"的问题关乎能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这包括能否清醒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地位、重要价值和本质特性等。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良方之际,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先进分子就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时各路思潮争鸣中,中国人民给予马克思主义以重要思想地位,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帮助近代中国人民推倒压在身上"三座大山"的真理武器。在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并清醒地认识到党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成就、取得伟绩,根本在于我们拥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此外,我们党始终保持理论价值上的认知清醒。正是由于能够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作为实践方法论,并自觉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我们党才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也一贯保持对其本质特性的认知清醒,准确把握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自觉将其作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原则指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发展理论、指导工作和推动实践。
"对待"表征为一种认知上、态度上的主观能动性。聚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透析党的历史实践,可以具体化为我们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问题、运用问题和发展问题上的科学原则。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问题上,我们党一直重视全面系统、联系实践且结合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学习马列主义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这样的科学要求。同时,关于学风问题,毛泽东强烈反对"主观主义",强调"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它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它是和共产党不能并存的"。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问题上,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性是焦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着重强调了这一原则性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的特点相结合,并首次提出将其中国化创新的命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关于如何对待理论,我们党经历了从模糊认知到清醒认知的自觉过程,经受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作风造成的一系列失败挫折,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并将其作为我们党运用理论的科学指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明确指出:"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规范了我们党在理论运用中的原则性要求,深化了规律性认识。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党准确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立足现实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和发展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意识,科学审视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发展的时代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对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正确评判,为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方向,正确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关键性问题,进而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得到创新与发展。
(二)立场清醒: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坚定擎举起共产主义信仰的旗帜。党的历史就是坚持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坚定理论、捍卫理论作为一种清醒立场,既体现于主观上内心的笃定,亦彰显于现实斗争中的主动。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从党的历史实践出发,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具体表征,代表着主体对自身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清醒而坚定的立场。第一,从坚持理论创新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坚定理论自信,体现于一以贯之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倘若没有坚定的信仰,就很难有持之以恒发展理论的动力、毅力和恒力。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论自信,在内心对其认同和信仰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自觉推进"两个结合",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并逐渐实现从"在中国"到"中国化""时代化"这样的转变,建构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理论成果。第二,从实践创新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坚定理论自信,源于党的百年历史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就。事实上,倘若我们党丧失对理论的坚定立场,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那么就不会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就,实现四次"伟大飞跃"。
另一方面,敢于理论斗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其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同其他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自觉性。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作为一种外来的新思想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积极释疑的同时,还要通过理论斗争同各方阻力作对抗。在当时,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在内的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自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驳斥并有力回击错误思潮,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和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争三次主要思想论战,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先进思潮中的主流地位。除此之外,理论斗争还表现在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土地革命时期,教条主义一度盛行于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一批"党内理论家"罔顾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死板嵌套书本理论,在错误决策下,造成了我们党在战略上的多次失误,致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关键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同教条主义这样的非马克思主义错误作风和错误路线作斗争,坚持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实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之后,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我们党正式将"实事求是"写进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像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愈在此时,愈要保持清醒立场,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潮作斗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三)责任清醒:积极学习和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
保持理论上的清醒,需要时刻压实压紧学习理论的责任。以清醒的责任意识为内在驱动,积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清醒自觉的体现,更是理论自觉的题中之义。1939年,陈云同志在延安写下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文中强调:学习理论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而且党内的老干部和高级干部更有责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因此,结合新变化新条件,积极学习和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党责任清醒的鲜明表征。作为自觉的学习型政党,我们党始终恪守责任、保持优良传统,注重理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我们党面临着条件艰辛、资源匮乏的环境,但始终非常重视党内的理论学习,旨在通过理论武装,凝聚全党力量、推动革命斗争。在实践中,我们党通过设立马列学院、党校等传播和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校,以及开展党内理论教育学习活动等方式,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理论上,《反对本本主义》《论新阶段》《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经典论述和著作也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规律性的认识与原则性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等三个文件来加强党内理论学习,规范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要求。通过全党范围内的整风整党运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执政水平能够迅速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要求。立足新形势新特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发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等号召。以此为驱动,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将理论学习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建立起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制度,同时着重明确"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入新时代,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党在总结历史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责任意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引领,广泛地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进而提高全党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活用自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绳认为,对外国先进思想文化,不能"机械地翻版,惟舶来品是尊",而是要"求其适合于现实的活用,求其通过中国人民智慧的活用"。马克思主义是需要活学活用,而且是愈用愈活的理论。结合胡绳先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要活用,不仅要"适合现实"而且要"通过中国人民智慧"。这为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提供了原则性的方法论:一方面要切合中国具体实际;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我们历史文化底蕴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人民智慧。以此认识为基础,我们党坚持理论活用自觉,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动性,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两个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两个结合""两创"之间互促共进。
(一)聚焦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是我们党理论发展事业的重要课题,也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首先,从理论自身看,不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书本上教条化的公式,生硬地对照现实,而是应将其作为一种灵活化的工具。关于怎样"活用",艾思奇在《怎样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活用--答邱孝城君等》中指出,"我们只能把书本知识当做一种帮助或引导的工具""不能把书本上所说的当做死的公式,拿到所要研究的事物上去硬套""而把它当做一个分析的原则来应用,那就可以活用了"。对于此,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觉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什么神秘,要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工具",这缘于"它合用,而别的工具不合用"。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视作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而且是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合用"工具。其次,精准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就要分别从纵向和横向聚焦中国的具体实际。从纵向看,考察中国的具体实际,要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视域。有的"实际"长期稳定,有的"实际"不拘泥于一态,形式和内容会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从横向看,中国具体实际又是各领域各方面"实际"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需要聚焦具体领域具体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上述两重规范,分别从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和如何精准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共同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理论活用自觉的规律性认识和原则性要求。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在联系实际中运用真理的历史。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鲜明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方式,而是提倡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同近代中国现实问题相联系,思考中国未来之命运。这其中就包括青年时代的毛泽东。1927年,结合对根据地斗争和战略指挥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深刻考析并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道路,为红军实现战略性转折提供了有力指引。以此为经验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聚焦实际的理论活用自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些都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在理论运用中重视实际、把握实际的自觉。
(二)赓续根脉: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根基。今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焕发生机、迸发能量,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积极推进科学真理和民族底蕴的真切交融,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立足中华民族的文化视野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同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一载体实现现代性的转化。对于理论活用而言,这既是路径又是导向。再聚焦中国共产党的能动实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自觉性。
一方面是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民族特色的自觉。在运用和发展真理的实践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发挥真理作用、实现真理价值,就必须使之同民族性的特色相结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关于"学习"的章节中就曾着重指出,尽管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若要在中国大地上实现和彰显真理价值,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的同时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彰显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风与气派。其中,借助"民族形式"来呈现,最鲜明最直接的阐释就是活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话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呈现,使马克思主义更容易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为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提供必备基础。在向党和人民阐述和解读真理的过程中,毛泽东就善于运用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并通过中国人民所熟知所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诸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体现理论精髓的著作,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成果,还成为我们党结合民族特色,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典范。结合理论发展需要,面向新的现实需求,立足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课题,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论、弘扬文化一以贯之的价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