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7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由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率和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不仅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也会形成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有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载体和建设主体,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并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带动企业转型,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及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能够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核心功能。一方面,通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国有经济的社会民生保障功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得以确保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核心战略功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国有经济核心功能的强化。通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国有企业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这种自主可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上,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有企业能够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助于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确保国有经济的平稳健康安全运行。

(二)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社会民生保障功能。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和环保性;在服务业领域,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提升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个性化水平。这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需求,如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如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优质供给。例如,在零售业领域,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同时,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名片",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二、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策建议

布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研发机构以及利用新兴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构建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国有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国有企业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具潜力和前景的领域,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技术动态、政策环境等因素,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投入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并通过多元化资源配置方式,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联盟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等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是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这一过程中,科研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体系,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创新链的打造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式,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三)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的今天,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条件,提升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实施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措施、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等,以表彰和奖励在创新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措施,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整合创新资源。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采用设立创新项目、组建研发团队、提供研发资金等方式,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活动。同时,企业研发机构与生产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通过建立研发机构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研发成果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解决自身技术难题,提升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利用新兴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好新兴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是国有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国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引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国有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可追溯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控性。例如,通过传感器、RFID(射频识别)标签等设备,国有企业可以实时追踪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流动情况,了解库存状态、物流位置等信息。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使供应链信息更加透明且可追溯。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破除体制上的障碍、机制上的梗阻和政策上的短板,具体改革举措包括: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决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定期评估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效益,清理退出低效无效资产,通过资产剥离、股权出售等方式,释放非核心资产,引导回收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投资,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整体质量。

(三)推进监管与激励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统一的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机制,将保值增值作为核心指标,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维度评价,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施与业绩紧密相连的薪酬制度,探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份转让、增资扩股、上市等方式,吸引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民间资本等非国有资本进入,实现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激发企业活力。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制定公平的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确保所有股东,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都能平等地参与企业决策,确保各类股东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推进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项目奖励、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以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宽容失败的文化和制度保障,明确界定"合理失败"与"失职"的界限。对在创新探索中因非主观因素导致的失败,应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一票否决"式的评价,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技术难题,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六)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打破身份界限,改变传统的"铁饭碗"观念,破除身份、编制等壁垒,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公正、透明且激励性强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其工作业绩、贡献度和市场价值相匹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倡导创新、协作、诚信和共赢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同志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变革,加快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维护国家繁荣富强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