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凝聚力量、狠抓落实,勇做改革先锋,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党课讲稿:凝聚力量、狠抓落实,勇做改革先锋,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深刻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我们必将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认识和把握改革意图,把准改革指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把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聚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今天的党课主要围绕"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还是共享改革利益的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由人民来评判改革的成效。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党的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会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任务,内嵌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中,贯穿于《决定》部署的各个改革领域及各项改革举措中,集中体现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决策部署上。要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尽力缩小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善于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以求真务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一个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抓实落地,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
(三)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我们党始终把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人民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统筹应对"两个大局",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只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就一定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善于从战略上和全局上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改革各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彼此照应,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从而实现全局性的最佳实效。
第一,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改革的一般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环节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做到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更加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同时,尊重各地区、各领域的特殊性,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特殊性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上升为一般性的规律,用于指导顶层设计,再把顶层设计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丰富和发展,使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具体来讲,推动经济发展既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又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动力、社会更有温度、民生更有保障。推动社会发展不仅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还要加强社会建设,加大对教育事业、人才事业等的投入力度,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第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效率和公平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更好实现效率和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一方面,必须依据所处历史现实和发展的未来需要,做出合理的远景谋划和前瞻性战略,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实现各项改革目标;另一方面,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保证改革政策的连贯性,在接续奋斗中不断深化改革。
第四,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只有筑牢国家安全的堤坝,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互促共进,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要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有力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又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新发展格局巩固新安全格局,增强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和底气,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遵循指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也不能偏离方向、改旗易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理论品格和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性根本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不断改革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一)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接续推进过程。新时代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沿着正确方向推动改革创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才得以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许多领域才得以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事业新局面。历史充分证明,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要成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根本,是党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创新创的是方法,是解决时代问题、增强治理能力的手段与措施,二者一守一进,体现了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也启示着我们应深刻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既恪守原则、保持本色,把一些根本性、原则性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固化在脑海里,又除旧布新、吐故纳新,把一些不正常不正当不正确的观念桎梏根除掉,始终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注重砥砺心志,以坚毅如铁的信仰信念,诠释"不忘初心,守正如兰"的忠实品格,增强创新意识,保持与时俱进,在守正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基于守正奠定基础,勇敢尝试新创举措,推动思想上破冰创新、措施上革故鼎新、成效上推陈出新。
(二)增强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守正就是要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意味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增强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扎根中国实际、契合人民期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不可偏废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这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相比,在前面增加了"继续"二字,体现了改革实践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表明了我们党在改革上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一脉相承的实践要求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是对"守正"的生动践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锚定这一总目标,将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永葆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永葆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战略支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守正创新,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传统文化相承袭,又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守正创新的程度有多深,干事创业的动力就有多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做到视野开阔、认知迭代,既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博采众家所长,善用"他山之石",学习办法精髓而不限于皮毛,总结提炼做法而不限于模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势而变、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解答好"创新之问",制定好"创新之策",试点先行、稳中求进,推动特色工作和优势项目向深层次推进、向宽领域拓展,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谋出高质量发展新举措、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锲而不舍,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向自己开刀,才能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改革,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抓好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