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伟力(第2/2页)
"请相信,中国共产党、14亿多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大国崛起,才有国民尊严!今天,"在你背后有伟大祖国"已成为每一个国人心中最踏实的笃定。
三、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抬望眼,恰是复兴伟业
回望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复兴之路,既充满泪水又满载骄傲。据统计,自1840年起,至辛亥革命,为民族救亡,累计牺牲约2000万人,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前累计牺牲约1000万人,抗日战争牺牲3500万人,解放战争牺牲200万人,解放后抗美援朝战场牺牲30万人,为了救亡与复兴,我们累计牺牲约7000万人,占4万万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建党百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着何等波澜壮阔的伟大变化,这样的伟大变化又承载着并将继续承载多少代人的流血与牺牲。如今,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必将又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奋斗之路,一条满载鲜花与鲜血的冲锋之路。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是荆棘丛生,遍布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前进路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层出不穷。
国际力量格局加速演变,新兴国家持续快速崛起,"东升西降"愈发明显;俄乌冲突旷日持久,地区冲突接连不断,大国战略竞争日益呈现多维度、全领域综合性特征;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影响力逐日下降,全球话语体系、国际规则和国际观念正在重组重构;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和新冠疫情、极端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并趋严峻,直接挑战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说:"现在'赶考',我们要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强起来,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所以面临的问题、任务都大不一样了,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考验更复杂、更艰巨,需要我们有时代的眼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和"人民"同样成为关键词的,还有"忧患",全会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前行的障碍无可避免,前方的挑战就在眼前。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是英雄辈出,不惧挑战。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复兴绝非没有代价,这代价便是百年来于苦难中毅然奋起,于挫折中勇毅前行,是舍生忘死的先辈,撑起了这盛世中华。当前,我们正面对着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着开局"十五五"、开启新征程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
马克思曾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五千年的狂风骤雨,我们傲然挺立,在全世界各个文明湮灭断裂之时遗世而独立;一百年的凄风苦雨,我们众志成城,在无数不可能中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唯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路上,林俊德、黄旭华、南仁东、陈薇、袁隆平、钟南山等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名字,"抗击新冠,白衣逆行"的大爱壮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这一个个"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动人诗篇,无不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英雄,每当祖国需要,必有英雄诞生。
毛主席在《心之力》一文中说,"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破教派之桎梏,汇科学之精华,树强国之楷模"。如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挺身而出的中国青年,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时代英雄,必然是迎难而上、不惧挑战的时代英雄。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是不可逆转,战胜一切挑战。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此时此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从更加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到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创造高品质生活,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我们的坚强领导不可撼动,我们的物质基础积厚成势,我们的制度保证更为巩固,我们的精神力量气势磅礴,我们的光明道路愈发宽广,"中国之治"世所瞩目,正是乘势而上、迎面赶超的伟大时刻。
诚如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言,"中国已由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必然会实现,无法逆转。
退后一点就是万丈深渊,前行一步便是星辰大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这样讲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狂风暴雨,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这,就是中国!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百年风雨,一路坎坷,奋斗百年,一路高歌。如今,昂首站立在华夏大地,和风细雨,清风拂面;如今,魏然挺立在世界东方,壮怀激烈,气宇轩昂;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无惧挑战。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无比豪迈,"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奋进路,西风烈;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抬望眼,恰是复兴伟业。向前!向前!为了这盛世中国,自当踔厉前行,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