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4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7篇(第47/88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16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39分钟

三、守护生态屏障 提高生态效益

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市精准实施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植被恢复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31万亩,是计划任务90万亩的146%。

全市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聘用村级草管员635名,实施禁牧面积2206.75万亩,草畜平衡面积5871.73万亩,草原植被监测盖度稳定在18.5%以上。在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全市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9.9万亩、鼠害防治面积60万亩。

为确保自然保护地监管规范运行,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程,全市在前期整合优化国家封库数据的基础上调出面积12974公顷,调入面积333公顷, 功能区调整面积557公顷,整体保护分级管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

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立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9个,保护面积6830.55万亩,保护区内天然植物保持稳定,野生动物逐年增多,已成为野骆驼、雪豹、黑颈鹤等4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聚焦绿色富民产业,市林草局紧紧扭住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全力推进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完成人工种草66.04万亩,新增特色林果1.1万亩,特色林果产业面积稳定在76万亩。新增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林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2022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甘肃? 酒泉枸杞博览会,酒泉枸杞产业示范园区(玉门枸杞小镇)被命名为全省首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持续开展"春之梦""秋之实""冬之训"科技服务活动,引进林果新品种65个、新技

术18项、新材料19个,开展科技培训450余场次,培训林农果农2.6万人次。 今年,全市力争完成营造林1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万亩,封滩育林8万

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20万株以上。治理沙化土地30万亩,保护修复退化草原90万亩。

全市林草工作将以国储林(生态林)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以"增绿、护绿、用绿"为主线,持续加强森林草原保护修复,推进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构筑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城区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4月10日)

"疍家的风情荡漾着魅力,文旅的胜地赏虎狮传奇,品清湖畔等你蚝乡的情意,激情金町湾康养在这里"一首本土歌曲《善美城区欢迎您》,唱出了城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旋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诗与远方" 的激情碰撞。近年来,城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兴业",着力"绘好大蓝图、建设大景区、推进大项目、完善大平台、优化大服务、开展大营销", 不断擦亮"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旅游名片,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诗"和"远方"的新画卷。

一、以文塑旅让游客记得住"乡愁"

这里拥有明代坎下城、清朝长沙古炮台、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白石庵、商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沙坑遗址等名胜古迹、文物遗址,而品清湖是中国内陆第一大潟湖,年平均温度约22度。这方水土最是养人,是来了就不想走的休闲城市。这里有正字、西秦、白字三个古老稀有剧种,有听不完的民间故事,唱不尽的民歌童谣,看不厌的泥塑木雕,赏不绝的舞狮、舞龙、钱鼓舞和坐唱以及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红色历史 城区,最靓丽的名片是山、海、湖、城,最厚重的底蕴是文化,最优秀的禀赋是生态。这些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区立足"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资源禀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依托丰富的人文历史、红色资源、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了3 条特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其中,以红色文化为基调,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串联凤山祖庙旅游区(AAAA)、金町滨海旅游区、铜锣寨革命遗址、宝楼村、铜鼎山旅游区(AAA),打造了"滨海祈福?红色乡村"线路;"汕尾海洋食品工业之旅"则是按工业旅游要素精心策划和打造的旅游线路和工业旅游综合体,集生产加工、品牌研发、科技创新、线上电子商务和线下品牌为一体,以老德头实业公司为主体,涵盖了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维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老德头实业公司水产加工、销售和"老德头"品牌展示全产业链的工业旅游线路;"汕尾晨洲蚝乡文化之旅"是一条以渔歌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古

遗址文化以及名村、特色村为特色,结合乡村振兴线路,以晨洲蚝乡旅游景区为起点,串联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山祖庙旅游区、广东省旅游名村小岛渔业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沙坑村等景区景点,让"农业+旅游""文化+旅游" 深度融合。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将吃、住、行、游、娱、购"串珠成链",让游客观赏到乡村美景,领略到美丽的滨海风光,感受到该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让各地游客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把"流量"变为"留量",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二、以旅彰文让非遗文化释放活力

城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2项;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 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1人。近年来,城区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并协助市有关部门制订《汕尾市汕尾渔歌保护规定》,建成300多平方米的汕尾渔歌传承基地,制定传承计划,持续助推我市积极申报"广东渔歌之乡"。同时,把文化和旅游资源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本,持续推动"旅游+非遗""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

该区以独特的文化为根基,深入探索推进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建设,通过举办文旅节、文旅推介等活动,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影响面,把独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歌、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大型渔歌剧《默娘》等整合优化,搬上旅游景区景点的舞台,在传承弘扬优秀民间文化的同时,有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春节期间,该区举办了大型音乐烟花晚会、非遗大巡游、"歌盛世?贺新春"民乐展演等多项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通过烟花、巡游和擂台的形式,向游客集中展示汕尾的特色美食、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让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汕尾独特的民俗文化,向游客全方位展现了城区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宜居之美。同时,依托特色节庆溢出效应,加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及旅游产品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城区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三、文旅兴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建设是相互促进、双向驱动的。该区把抓旅游同抓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同抓民生、抓特色产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