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党课材料参考(N篇13万字合集)(第13/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2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75分钟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关乎党自身的兴衰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

我们党全面执政、长期执政,制度优势已经充分显现,但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最严峻的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规治党,靠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二是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治国理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是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拥有8900万党员的大党来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是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我国自秦朝始就建立御史制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的监察体系,这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下监察隶属于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完全不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制度传统。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确立的监察制度体现着中华历史文化,是对中国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权力制约体制的新探索。监察机关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而是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从实际出发,实现监察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合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道路。

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补性。一方面强化党内监督,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党员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一方面构建国家监察体系,党内监督达不到的地方,或者对不适用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真正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辩证统一,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的内部监督范畴,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要把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需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将行政监察法修改为国家监察法,使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协调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主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依法治国既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法律,又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确保所有党组织、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要防止落入"法律陷阱"、"民主陷阱",决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一讲法治就绝口不提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我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在推进法治建设上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确保党的意志体现在法治建设中,使法治建设服从服务于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政治利益。

国家监察法实质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为监察机关依法履职提供法治依据。监察委员会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设立的监督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等执法和司法机关性质完全不同。反腐败针对的职务犯罪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国家监察法也区别于刑事诉讼法;监察机关行使的调查权不同于刑事侦查权,不能简单套用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适用国家监察法,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适用刑事诉讼法。要通过制定国家监察法,明确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把目前正在实际运用的调查手段写入法律,赋予必要的调查权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留置是调查手段,要将其在国家监察法中确立,形成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解决长期困扰的法治难题,彰显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自信。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用"政务处分"替代"政纪处分"。"政纪"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党早在陕甘宁边区就开始使用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所有"政纪"均已成为国家立法,由《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以规定。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党纪与法律之间没有中间地带。监察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这将进一步推动依法执政,实现纪法分开和纪法衔接。

调查决策要严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任何权力都要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为了有效惩治腐败,改革和立法赋予监察委员会必要的权限和手段。监察委员会在行使调查权时,必须坚持调查决策要严,设置严格的审批程序,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出现"灯下黑"。

赋予反腐败机构充分的调查手段是国际通行做法。腐败行为危害巨大,腐败分子警觉性高,作案手段隐蔽复杂,涉案人员利益捆绑、关系密切,串供翻供、对抗调查行为屡见不鲜,反腐败调查取证难度大、风险高。从各国做法尤其是发达国家经验看,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在腐败犯罪情报获取、案件调查、追逃追赃等方面,除了一般的询问、查询等措施,法律还赋予反腐败机构一些特殊手段。有的可以跟踪、监听、监控,有的允许卧底侦查、钓鱼执法,甚至配备武器,还有的规定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证惩治腐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我国对监察机构的反腐败权限和手段有着严格的限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12项调查措施,都是实践中正在实际使用、比较成熟的做法,没有增加新的权限。一方面,是将现行行政监察法规定的查询、复制、冻结、扣留、封存等手段,细化完善为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等。另一方面,将纪检监察实践中已经运用的谈话、询问等措施确定为法定权限。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审批程序和使用期限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倒逼监察机关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前期核查工作不到位不充分就不能立案。

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反腐败工作各环节必须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衡。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不自行搞一套侦查体系。对需要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的,依然沿用现行做法,经过严格审批后交有关机关执行,监察机关与之不重复、不替代。腐败案件的调查由监察机关负责,查明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可以退回进行补充调查。这就在制度上形成了监察委员会调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的工作机制。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其内部机构设置也相互制约。问题线索由相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全程监控。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前台"和"后台"分离。执纪监督部门负责所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日常监督,不负责具体案件查办;执纪审查部门负责对违纪违法行为立案审查,一次一授权,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或者部门。案件审理部门负责审核把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退回审查部门补充证据或重新调查。对办案过程开展"一案双查",既复查案件本身情况,也查明案件调查人员依纪依法履职情况。这样,就能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强化制约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在施工

凡是重大改革都要进行试点。党中央作出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审慎稳妥的科学态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试点就是要把问题和解决办法试出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在全国推开探索积累经验。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已经明确,关键就在施工,党委负主责、纪委是专责。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党委、纪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改革方案,选好配强监委领导班子,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现。千难万难,一把手重视就不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党委书记站到改革第一线,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对机构设立、职能调整和人员配置等难点问题重点研究、认真解决。着力抓好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实,牢牢抓住转隶这个关键环节,将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等部门人员整体划转,保证人员先到位,把活儿揽起来,再统筹机构设置、人员安排,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摩擦和阻力。

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从试点进展情况看,三省市先从省一级开始,再逐步推开到市、县,确保在中央确定的时间框架内稳步推进。改革总有一个过渡期,必须把握好动态平衡,拿捏好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按照"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的原则,转隶前已经在办的案子,谁批准谁负责办结;转隶后的新案件按照新的领导关系审批。监委对检察机关移交过来的案件线索登记造册、分类处置,确保齐全完整。做好新组建的监察机关干部的思想工作,开展政治和工作培训,保证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和工作流程磨合,把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好传统、好作风融合在一起、传承下去。试点地区抓住改革良机,探索实行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部门与执纪审查部门分设,形成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党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定,各省区市党委、纪委要未雨绸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制定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要吃透中央精神、领会改革意图,密切关注试点地区改革进展,结合实际、提前谋划,把重点难点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透,把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做在前头。监察委员会是全新的国家机关,改革过程中党委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反腐败机构的职能作用,确保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监察委员会要严格依法履职,做好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探索形成监督、调查、处置的运行机制,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期盼。

二十、巡视工作要发扬光大、向纵深发展

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

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凝结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理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要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坚持深化、实践创新,探索出一条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长期执政,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毛主席对黄炎培的窑洞之问,提出要用人民群众的监督去破解这个历史难题。党内监督是根本,群众监督是基础。只有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制度的震慑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十八届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真巡视、真反馈、真整改。从巡视组进驻前公开发布巡视对象,到进驻后公布邮政信箱和举报电话、开门接访,再到巡视结束后公开整改情况,都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巡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真心信任,说真话道实情,使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衔接,中国特色的巡视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巡视发挥作用,根本在于党章的权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党中央给巡视工作撑腰,为深化政治巡视指明方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一丝不苟按照中央精神办事,重大事项一律报中央决定,绝不在中央精神之外设置空间。巡视组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尺子,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政治生态画出像来,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如实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巡视组代表党中央去巡视,反馈的意见就是中央要求。被巡视党组织认真整改,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巡视组是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只有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巡视工作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党中央对巡视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肯定就是鞭策。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对照党中央的要求寻找差距,思考工作中存在的缺憾,查找参差不齐的问题,认真总结、再接再厉。要深刻体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的深谋远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与时俱进探索、丰富和完善巡视制度。十八届党中央两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释放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党的十九大后巡视工作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新一届省区市党委要强化责任担当,把巡视利剑牢牢抓在手里,以贯彻执行新的巡视工作条例为契机,谋划好换届后的巡视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发挥巡视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回应党内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兑现全覆盖的政治承诺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旗帜、立场和方向。十八届党中央把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兑现了作出的政治承诺,赋予巡视制度以新的活力。

政治巡视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全覆盖的要求,巡视成为党中央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党中央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出发,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将巡视作为政治试金石。十八届党中央的巡视工作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反腐败等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是党建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原则、党的方针。防止中央和国家机关"灯下黑",把政治"显微镜"、"探照灯"倒过来照自己,把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各领域,坚决打通"中梗阻"。发挥巡视政治导向作用,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政治要求,查找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的差距,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只有全覆盖,才能零容忍。党领导一切是最高政治原则,党的组织在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巡视组就要到哪里去。巡视发现的种种问题,警示各级党组织天涯无净土,党政军学企,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没有哪里是保险箱,更无法外纪外之地。全覆盖成为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起到了猛击一掌、震慑警醒作用,唤醒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对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政治体检,逐一进行拉网式检查,把大病小病都找出来,把个性、共性、规律性问题都挖出来、摆在那里。发现了问题就要有交代,刀刃向内、较真碰硬,问题就不难解决。巡视组加强督导,被巡视党组织落实责任,深挖根源、对症下药,一件一件抓整改,实打实解决问题。深入研究领导班子建设、党建工作、纪检工作体制,健全制度、明晰责任,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从严治党使弱化党的领导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

实现巡视全覆盖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开启。党内监督条例和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都对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做出明确规定,体现了党内监督无禁区的鲜明立场,有利于十九大后持久坚持巡视制度,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在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层层传导压力,统筹推进中央单位巡视和市县巡察,保持力度和节奏,创新方式和方法,形成巡视巡察监督合力,不断完善党内监督的工作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

巡视既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十八届中央巡视如期实现全覆盖目标,在震慑遏制的基础上,狠抓整改落实、注重成果运用,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发挥出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

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中央巡视组以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为根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被巡视地方、领域重要指示精神为尺子,查找揭露出一些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灯下黑"现象突出、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等共性问题。认真梳理归纳提炼总结,形成各类专题报告230份,为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巡视省区市、中央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政法单位、意识形态单位、中管高校等6项专题报告,为深入推进司法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教育体制、央企领导班子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等一批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参考。巡视成果被吸收到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法规中,充实完善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现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是关键。巡视组不是灶王爷、拿糖黏住嘴,而是敢说真话,原原本本反馈问题,开列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巡视发现的问题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弱化,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加强党的领导上破题。被巡视党组织从加强党的建设抓起,从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定期交党费等基本组织制度入手,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纠正党的意识淡薄、党的组织被边缘化的倾向。督促"关键少数"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清醒政治头脑,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行动上。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实到各个领域,推动解决机关党委作用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靠啥吃啥"、事业单位充当"红顶商人"、高校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实际行动体现"四个意识"。巡视工作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全面透视党内政治生态,找出病灶、对症下药,有力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标本兼治新阶段,巡视工作要以更好面貌作出新贡献。要始终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要把党的建设责任压给党委书记,把各项事业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政治作用。

破解"历史周期率"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五年来,中央巡视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始终伴随着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发展,伴随着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化,探索出了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战略布局,把巡视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履行主体责任,牢牢抓住不放,直接领导指挥,亲力亲为、以上率下,使巡视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巡视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检查理想信念宗旨是否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决、关键少数的政治立场是否正确。党中央通过巡视把客观存在的问题揭摆开来并推动解决,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的藩篱,扎紧制度的篱笆。巡视成为党中央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制度利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是要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对权力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下决心破解这一历史性难题,自己给自己治病动手术,练就"绝世武功",跳出"历史周期率"。这就是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巡视体现了自上而下组织监督的权威,巡视组每到一处都与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谈话,向干部群众广泛了解情况,发挥了同级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的优势。巡视前从纪检、组织、信访、审计、互联网等渠道准备线索,带着问题下沉一级了解情况;巡视后将相关问题移交纪检机关、组织部门,把整改落实责任压给被巡视党组织,整改结果在党内通报、向社会公布,必要时再杀个"回马枪"。巡视监督与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通过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成为党中央发现问题的"尖兵"和"前哨"。巡视制度有效管用,有力印证了我们党完全有决心、有自信、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自我净化,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踏上新的历史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必须长期坚持。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重整行装再出发,坚持深化、发扬光大。只要我们敢于正视现实、直面矛盾,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的自我监督道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十一、总结全面从严治党成果,让制度更加科学严密之四

把握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深刻理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准确把握制度建设的原则和方向,把五年来管党治党的思路举措总结固化为科学管用的制度,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把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好。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尊崇党章、依规治党,让制度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加强党的领导,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原则。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任何一项制度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我们是拥有89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执政党,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探索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必须通过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水平,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相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破"和"立"这篇大文章,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梳理、归纳、提炼、总结,制定修订了80多部党内法规,为从根本上扭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状况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组织创新的实践和制度建设紧密相连,实践是制定规则的前提,离开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制度就会脱离实际,难以立得住、行得通;没有制度的规范和指导,实践探索就难以持久深入、难以推广复制。体制机制变革不会一朝一夕完成,制度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阶段性特征,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最突出的问题。有的制度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定得太快,缺乏实践基础和细节支撑,针对性不强,结果放之四海皆不准,致使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大打折扣。没有体制机制创新,不经过反复实践,制度创新就是一句空话。立规修规讲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没有干充分就不要急于制度化。制定制度应当从提出工作要求入手,先在一定范围试验,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断探索完善,等条件比较成熟、各方形成共识后,再总结提炼固化成制度。任何一个规则既是对前一阶段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实践的开启。当新的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制度与时俱进,实现又一次升华,这就是制度建设的螺旋式上升。

党章党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战胜党面临的风险挑战,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建设要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服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作风,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始终,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只要方向正确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根本是要体现党的宗旨,方向就是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从严治党要求具体化、清晰化,增强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治本作用。

问题导向是工作的出发点,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同时期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和因素也不一样,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如果面面俱到,试图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穷尽各个环节,搞出一部"百科全书",反而会把亟待破解的问题淹没在大量条文中,把重要的政治信号变成学术研讨,结果落入"制度陷阱";或者讨论旷日持久,迟迟出不了台,从而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制度建设永远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立规修规不是标准越高越好,而是恰如其分、贵在坚持,千万不能想要前进十步,最后连一步也迈不出去。要坚持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把握现阶段党面对的形势与挑战、目标与任务,抓住现阶段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推动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只要方向对、找准了,向前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