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党课材料参考(N篇13万字合集)(第12/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2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75分钟

执行从中央纪委开始

问责要从纪委做起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颁布实施,就是向全党全社会作出了郑重承诺。承诺就要做到。规则由中央纪委制定,执行规则首先要从中央纪委机关开始。有制度不执行、失职失责就要被问责,这同样要从中央纪委机关和派驻纪检组、省级纪委做起,以上率下,体现出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

增强"四个意识",关键要见行动。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到的,纪检机关就要带头做到,把自己的职责摆进去,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执行规则,纪检干部要深入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状况。省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到中央纪委汇报工作,不能仅仅谈党风廉政工作和查办案件情况,更要讲清楚本地区、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情况,见人见事,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出个子丑寅卯。现在的问题是,通过巡视、信访和执纪审查,发现不少问题,但纪委、纪检组对这些问题却没有报告,懵然不觉或后知后觉,甚至出了事也不汇报不检讨。这说明纪检机关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还不高、在"四个意识"上存在明显差距,监督责任远未落实,"探头"作用没有发挥。

中央纪委要带头把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执行到位。规则是以党章为依据,对纪委履职要求的具体化。从制定到颁布,中央纪委广泛发动、集思广益,系统梳理现行相关制度规定,总结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工作的经验做法,汲取纪检干部违纪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教训,既有历史的回放,又坚持了问题导向,明确监督的程序和方式,为纪检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立了规程。打铁自身硬不能停留在嘴上,纪律是刚性的,不能当成一张纸,开过会就束之高阁;也不能搞了一阵子,雨过地皮湿都不湿,没有入脑入心、见诸行动。纪检机关要把执行规则贯穿在日常的管理和调度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和纠正,这既是预防,也是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要求基层纪检机关做到的,中央纪委机关必须自己先做到,学习领会、融入日常,从每一个环节、细节抓起,用严和实的作风,确保规则得到有效执行。

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管好自己。监督执纪工作政治性极强,出现任何疏漏或问题,都会给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造成损失。这些年来纪检系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同样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纪检机关自身加强和规范政治生活尤为重要而紧迫。要切实把"四个意识"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严格执行规则,强化日常管理,补齐监督短板,对工作中失职、渎职,既不报告又不处置的,监督执纪出现重大失误、纪检干部严重违纪的,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真正体现党内监督的严肃性。

十八、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

把基础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凝心聚力、战胜挑战的重要保障。净化政治生态,要用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统一思想和行动;靠扎实的基础工作,把情况摸清楚、把握准、分析透,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根本好转。

没有健康严肃的政治生活,就不会有良好的政治生态。这些年"潜规则"侵入党内,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社风。许多被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干部,都懊悔自己没有受过严肃的政治生活锤炼,所在地方部门党组织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因素复杂、问题各不相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定的12个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党组织要把自己摆进去,把班子情况摆进去,对照这12条,查找政治偏差,解决突出问题。只有每个党组织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一步步好转。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有的地方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搞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政治攀附,有的裙带关系、血缘关系浓厚,政商关系不清,甚至领导干部自己就"亦官亦商"、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党委书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分析判断"森林"与"树木"的状况,摸清楚班子成员政治、思想和廉洁情况,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弄清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突出个性、把握共性,层层剥笋、举一反三。要在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上下功夫,运用"四种形态"进行处置。班子成员接受了上级的谈话函询,党委党组书记就要请本人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明情况、谈谈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增强纪律意识,又有利于接受监督。对本地区本部门发生的腐败案件切不可讳莫如深,要把忏悔录和案件剖析发给大家,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灵魂才能受到洗涤,才能不断铲除破坏政治生态的土壤。

对于纪律检查机关而言,监督执纪问责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政治,体现着党内政治生活严肃与否。要随着信访举报、巡视移交、执纪审查和社会案件发现的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情况的变化,把握底数、动态更新,严格分类处置,真正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对发现的领导班子成员政治和廉洁上的问题不要藏着掖着,纪委书记要及时和党委党组书记通通气、提提醒;纪委书记向上级纪委汇报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查办了多少案件上,而要能够说清楚政治生活情况,拿得出净化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的具体措施。

中央纪委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省级纪委深化"三转"、加强线索处置、运用"四种形态"、监督执纪问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督查督导;省级纪委要对市级纪委监督检查,一级查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巩固和拓展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严把政治关廉洁关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确立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性举措。选对人用好人、好中选优必须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让政治生态更加清朗,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正在推进,党的十九大相关人事工作也已启动。选对人用好人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关乎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就能释放最有正能量的强烈信号,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担当起党和人民托付的责任。选对一人,造福一片;用错一人,贻害一方。选人用人出了问题,就会严重败坏党风,伤害党心民心,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今年是换届之年,更要聚焦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本人不干净的干部在换届中进入新班子,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天下最难之事莫过于用人。从8900万党员中挑选出2300名党的十九大代表,确定各级"两委"人选,不是本人没问题就可以,而是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确保成色好、成色足。选好配强干部考校着党委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责任担当。要按照党中央对换届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党忠诚、政治可靠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入了解、掌握推荐人选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情况,真正把政治意识强、有大局观、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对存在的问题一丝一毫不能含糊,必须及时核查,决不能马马虎虎,如果再发生刚换届就有新任职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就要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规定,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换届工作人事安排的严格把关上,这是党中央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定期梳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和后备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廉洁纪律情况,摸清底数、动态更新,把地区、部门的政治生态状况搞透彻,为换届工作提供参考。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是对纪检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的检验。决不能再拿出"有反映,但比较笼统,不具有可查性"这样的回复,必须一是一、二是二,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意见,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各级纪委要把肩负的把关职责履行好,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去审视去警戒,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坚守信仰、站稳立场,始终把准政治方向。

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守纪律首先要严守政治纪律,讲规矩根本要讲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严守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的"五个必须",这些都是从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有的放矢,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不讲政治、搞政治虚无,结果是纪律和规矩遭到肆意破坏。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阳奉阴违,搞"两面人";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把所在地方和分管领域当作私人领地;拜码头搭天线,选人用人任人唯亲,搞小山头、结党营私,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的尺子,就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保证。要唤醒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和执政基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重点在"关键少数",要聚焦和纠正"七个有之",真正做到"五个必须"这个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遵守政治纪律的核心要义所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重大政治原则。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按照"四个服从"的原则办事,凡是党中央决定了的坚决照办,党中央明令禁止的坚决杜绝,确保政令畅通,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没有政治警觉性就没有敏感性和鉴别力。警觉性源于坚定的党性原则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决不允许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甚至往前凑、跟着跑。要善于从政治高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增强原则性战斗性,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危害党的政治安全行为,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勇于斗争。

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把维护政治纪律作为重点,在监督执纪问责时首先把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查清楚,以此警示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触犯了就要付出代价,从而带动党的其他纪律严肃起来,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两学一做坚定自信

开启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战胜党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重要的基础。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到手,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立起来。

有信仰才能有自信。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无数革命先辈、民族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信仰,在党的肌体中注入了英雄主义的DNA。长征开始时从瑞金出发的红军还有30多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到3万。当后辈问起邓小平同志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很直白:跟着走!质朴的3个字,折射出的是对党的理想的坚定信仰,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心。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推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然而,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在蜕化,有的立场不稳、丧失原则;有的自以为是、胡言乱语;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自作主张、瞒天过海;有的狂妄自大、阳奉阴违;有的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有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究其根源,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丢掉了共产党人的魂,要么淡化弱化,要么荡然无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丧失了信心。

要通过"两学一做"重拾"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党章一脉相承,无不体现着对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守,处处彰显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讲问题,总书记比谁都坚决,毫不讳言、一针见血;讲信心,比谁底气都足,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彰显出坚定的信仰信念、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两学一做",学的是精神、是大义。要掌握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立场、观点,运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驱除心中的"雾霾",解决党面对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要以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为思想武器,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理想信念宗旨是共产党人的"天理"和"王道"。遵守党章党规、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纪律。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尺子,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政治灵魂,夯实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就是"森林"与"树木"。纪检监察干部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政治和大局上,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巩固扩大压倒性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重大判断,同时告诫,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稳中求进,巩固扩大压倒性态势,最终赢得压倒性胜利。

巩固压倒性成果必须咬住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存量和增量相互联系,存量减不下来,增量就难以遏制,增量遏制不住,存量就难以消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部署,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断释放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政治信号,形成"不敢腐"的持续威慑。要以维护好政治生态为目标,深入分析和把握好"树木"和"森林"关系,抓住惩治重点,严肃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领导岗位且还可能提拔重用的,三者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尤其要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结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紧盯扶贫、民生领域,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坚决切断腐败分子的外逃之路。今年是换届之年,要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对政治上廉洁上存在问题的一票否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巩固扩大压倒性态势,既要态度坚决、目标明确,又要善于运用政策策略、方式方法,实现惩治极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个一贯方针提供了政策。要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第一种形态上多下功夫,把住第一道关口,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要更多地采取柔性化处置方式,够第一种形态的先约谈函询,及时警示提醒,够第二种、第三种形态的给予党纪轻处分或做出组织调整,这样就能达到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的,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巩固和扩大压倒性态势,最终要靠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结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反腐败力量和资源,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目前北京、山西、浙江开展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是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体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巩固扩大压倒性态势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推进标本兼治,根本上要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使我们逐步从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中走出来。

始终保持政治定力

定力来自不变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从民心向背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政治定力不是凭空产生的,信仰坚定才能定力十足,才能体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长期执政,制度优越性已经充分展现,但也面临着自我监督的难题。我们党从来都是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理想和信仰更加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过程。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不断从思想、制度、组织和行动上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从而向世人证明,即使遇到的挑战再尖锐、再严峻,我们党也有信心、有能力去应对去战胜,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我们的信心来自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不行;拥有8900万党员、440多万党组织的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强的政治定力也不行。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民心向背就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来,执政的基础都在人民,中国历朝历代执政者要的就是民心,世界上没有比赢得民心更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靠的是民心,巩固政权也必须抓住民心这个最根本的执政之基。凡是关乎民心向背的事儿,就要一门心思坚持下去,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积聚起强大的民意,构筑党执政的坚实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目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十八届六中全会紧紧抓住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维护党内政治生态,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新的阶段。把被污染的政治生态重新净化起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艰巨的工程,认准了正确方向就要咬住不放、久久为功,真正抓出"痕"、留下"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运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握好战略和战术的辩证关系。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增强必胜的信心,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条条去解决、件件有着落,一点点地突破。坚持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既着眼未来、更立足当前,靠严肃政治生活、靠加强党内监督、靠强化责任追究、靠选对人用好人,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不断迈向管党治党建设党的新征程。

十九、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进试点工作

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每次都发表重要讲话,彰显出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自我革命的勇气。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把握中央的政治、中央的大局,真正把向核心看齐贯穿到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要判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新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深得党心民心。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不可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成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就是组织创新;制定国家监察法,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就是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这必将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归其根本在于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要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涉及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的监督,监察全覆盖和监督的严肃性实效性,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监察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实现国家监察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将有效提升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根本目的在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国家的最大制度优势。任何改革最终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华文化是责任文化,"政府"历来是广义的,承担着无限责任。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不管大门口挂的牌子是白底黑字还是白底红字,都是党的机关、都是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决不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无论人大、政协,还是"一府两院",都要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党统一领导下的所有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机关,都属于广义政府范畴。创设从国家到县一级的监察委员会,代表党和政府行使监察权,就是要实现由监督"狭义政府"到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变,管住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讲政治顾大局。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只有党才能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准确判断和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作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党委负主体责任,这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检验监察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要看党委是否担当起了主体责任,牢牢把握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监察委员会的作用,保证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肌体健康。

十八大以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坚持问题导向,监察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职能是历史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侦、自捕、自审、自诉的工作模式与其定位不符,不但缺乏有效制约制衡,而且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既造成大量重复劳动、增加了反腐败成本,又带来纪法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以至于出现党员判刑未作党纪处理、带着党籍蹲监狱的咄咄怪事,削弱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要把纪检监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工作力量,实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全面负责,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具体地体现出来,拓展已经取得的实践和制度成果,使已经形成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