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四史”教育学习资料汇编(第12/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48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0分钟

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40年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车。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当时人

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说:"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批车迷。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进入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

音机。最近的10年,中国家电产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征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明显走在全球产业的前列。2008年国内家电销售金额为4345亿元,10年后的2017年销售金额几乎翻了一番,达

到8120亿元。现在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

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

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

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总体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以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开放的

历史地位、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总体格局、实施重点以及方法论等等,是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

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同志们,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经典讲稿

党课讲稿 "四史"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成绩列举和现象描述,而要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还应该进一步阐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道理清才能更加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道路"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正在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道路正确才能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越来越近,才能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否则将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是选择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选择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洲访问时,也曾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够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上、方法上、精神上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厚影响,"催速了中国革命的实现",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

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经过40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一条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道路,所以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要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先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大的历史时段。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控诉和对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情。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资本必须不断扩张,但是资本主义却受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身的发展极限,并且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从空想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

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该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