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前线文稿汇编-30篇(第12/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80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61分钟

在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北京处于领先地位。2016-2020年各城市发展活力得分整体呈上升态势,北京由0.645提升至0.717,位居首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北京数字经济整体创新能力领先,2020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数为45405件,位居第1位,是各城市平均值(13000件)的3.49倍,远高于其他城市,2020年北京计算机软件著作数仅次于上海(72147件)位居第2位,为56511件,是各城市平均值(27249件)的2.07倍,北京创新成果丰富,创新能力强,为高级芯片、量子科技等前沿核心和"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北京数字经济服务业行业类别数虽排在第6位,但与领先城市差距不大,2020年北京行业类别数为46个,与排名前两位的青岛(48个)、杭州(48个)相差2个行业类别,相较于其他城市处于较高水平,行业类别充足有助于数字经济生态的不断完善;北京的数字经济服务业新增企业注册资本额增速不明显,2016-2020年,北京每年的数字经济相关行业新增注册资本额增速在对标城市中都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2016年在12个城市中排在末位,2020年排在第10位,整体的新增注册资本额增速较为缓慢。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差距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得分为0.605。从具体指标来看,北京移动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指标略显不足。2020年北京移动电话用户数与自身前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与重庆市和上海市差距逐渐扩大,2016年北京市落后于重庆373万人、上海市160万人,到2020年逐渐扩大到落后重庆市677万人、上海市208万人。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和活力具有领先优势,但优势逐渐弱化。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和活力方面,北京优势十分明显。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得分为0.656,是位居2-4名的深圳(0.576)的1.14倍、上海(0.533)的1.23倍、成都(0.469)的1.40倍;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得分为0.717,是位居2-5名的杭州(0.508)的1.41倍、青岛(0.418)的1.72倍、武汉和南京(0.411)的1.75倍。从其他城市与北京的差距和北京各指标的增速两个方面来看,北京优势在逐渐减弱。其他城市正逐渐缩小与北京的差距,以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得分为例,2016-2020年杭州与北京的差距由1.94倍下降至1.41倍,南京与北京的差距由2.64倍下降至1.75倍;北京部分指标增速较慢,数字经济服务业注册资本额、数字金融普惠指数、计算机软件著作和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企业存量增速在12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10、12、11、11位,都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北京的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领先,但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服务业注册资本额总量领先优势明显,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服务业注册资本额总量为20533.51亿元,排在第1位。但数字经济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数字产品服务业存在提升空间。2020年北京数字产品服务业注册资本额仅为1.21亿元,与位居前列的武汉相差37.03亿元、青岛相差4.00亿元、成都相差2.15亿元;数字金融发展未能与北京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相一致,2020年北京数字金融普惠指数为308.13,在12个城市中排在第4位,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增速仅为5.71%,在12个城市中排在末位,对北京建设数字金融重点机构和开展数字金融试点工作的支撑作用不足。

大力提升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要加强数字传统基础建设和新基建统筹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五大电信运营商总部在北京的优势,在持续推进传统基础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快5G等信息通信网络、新一代超算中心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加快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社会力量整合待激活的高价值数据资产,充分发掘潜在数据资源;完善数据交易规则和平台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交易安全,释放数字要素价值,充分发挥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优势,推动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建设。要鼓励更多要素资源流向数字相关企业、技术和场景。鼓励金融投资机构向数字企业或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并做好风险预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来集聚优秀数字人才。引进全方面发展的数字人才,提高现有领域的整体水平,并找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人才引进政策或其他引进机制弥补相应的短板;可以建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生拔尖计划等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北京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完整的人才供应链。

充分挖掘数字产品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创新资源、政策和各种平台优势,为数字产品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利用财政、金融等途径实现政策的落地;促进数字产品服务业智能化,打造数字产品创新体系,依托工业云、智能制造设备、智慧工厂等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沉没成本,同时依托电商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更为精准地捕捉消费者偏好,促进消费升级;实现数字产品在通讯业、医疗业、教育业等行业的应用,整合医疗资源建立互联网医院,支持平台型企业开展线上教育业务,开发线上教育产品等。针对不同行业、场景构建合适的数字金融服务形态,推进重大项目与重点机构建设,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金融业为突破口,以技术与平台优势为保障;加强安全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的构建,搭建多层次的数字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做好征信、支付、交易等信息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提升金融监管力度。

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数字经济领先优势。要扩大北京数字经济的现有领先优势,将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5G/6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积极打造应用平台,在数字应用服务领域率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北京目前拥有全国近一半的独角兽企业的优势,要加强对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数字平台标杆企业和新模式新应用标杆企业的培育,通过打造一批数字标杆企业为其他企业数字转型赋能。提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领带动能力,发挥高端研发资源、创新人才等优势,探索建立开放化科技攻关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校与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开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数字技术领域"卡脖子"环节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建设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北京应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争取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保障,加快制定和推广数字化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合作,依托G20峰会等国际平台,推动建设世界级数字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打造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作者简介: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传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级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筑牢北京数字经济安全屏障

高海

2022-07-05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2021年7月30日,北京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数字经济也暴露出新的安全风险。为了确保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的实现,北京必须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屏障。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优势

数字经济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1.4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9%、13.4%和9.7%。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8%,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增长15.5%,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增长21.1%。2021年北京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1%,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3.0%、18.0%和15.6%。着力打造一批数据灯塔项目,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聚焦量子科技、脑科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研究的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北京密集落地。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打破旧的体制机制束缚,短短数年间在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涌现出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长安链等一批具有重要产业带动作用的底层技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500微秒大关,标志着我国在超导量子芯片研究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长安链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采用加密强度优于同类国际通用算法的国密算法。目前,北京正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

着力下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根据《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北京聚焦"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六大方向,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北京正加强算力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作为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的主攻方向。北京还将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争取落地一批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由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在数字化阶段,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和入口构建人、物、内容和服务的连接能力。而在数智化阶段,主要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智能的运用能力。从对北京新经济数智化指数贡献度最大的因素看,北京已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瞄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北京正全力推进以数字经济为特点的"两区"建设,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

率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正在加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全国半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出20个重大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集群。不断优化调整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分层分类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隐形冠军和科技领军企业。北京拥有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4家上升到2019年的44家,全国占比为47.83%,成为全球独角兽之都。

通过立法促进北京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北京在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20年4月发布的《市政府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提出将大数据条例纳入立法规划。大数据条例主要涉及确认各方主体可以对数据行使哪些权利,目的是激发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的活力。2021年北京市人大将数字经济促进项目列入工作日程,并进行了立项论证。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北京数字经济的潜力。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安全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尽管发展较快,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北京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北京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违反法律法规,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北京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既包括国内数字经济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包括北京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北京数字经济安全风险,必须增强风险预见性。数字经济体系已经从最初的"两化"框架扩展到现在的"四化"框架。按照数字经济的构成,北京数字经济的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数字产业化中的安全风险。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产业链中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技术和设备,难以做到全面自主可控。美国以此为要挟,自1997年以来,已将我国超过300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美国拉拢盟友构建"民主供应链联盟",利用其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上游"卡脖子",造成芯片短缺,冲击我国相关产业的正常经营。此外,不法分子利用软硬件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行网络攻击,也会造成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遭受网络攻击,不但会影响虚拟空间的数据隐私和系统正常运行,还会逆向造成现实中的财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等问题。作为首都,北京是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需要建立北京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为首都的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数字化的安全风险。平台经济的快速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化在塑造效率优势的同时,更容易形成垄断,不仅会损害竞争秩序,还会影响消费者福利。目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存在利用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10多家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作出顶格处罚。从全球范围来看,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反垄断热潮正在兴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加强了对各自司法辖区数字经济的反垄断监管。2020年5月,美国众议院提出5项立法草案强化反垄断执法。同年10月,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案》和《数字市场法案》。随着海外业务版图扩大,北京大型数字企业会面临国外更多的反垄断监管压力。

数据价值化中的安全风险。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互联网平台对用户的数据盗用、平台对平台的数据盗用和抄袭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当前的法律监管主要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数据权益,对于平台对平台的数据不正当竞争关注较少。有关研究机构调研发现,2021年平均每起数据泄露事件成本为424万美元,较2020年呈上升趋势。北京数字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遭到部分国家的打压。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北京字节跳动公司的"TikTok"(抖音国际版)长期位居全球应用下载量榜单第一名。某些国家以所谓的"国家安全""数据安全"等为借口对"TikTok"展开调查和罚款。还有的国家近年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我国300余款应用采取禁用措施,对我国出海的互联网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数字化治理中的安全风险。大型平台持续积累、集聚经济社会各个维度的海量数据,可能导致政府逐渐失去对经济社会关键数据的控制,面临"数据荒"的窘境。部分网络平台没有担负起自身的主体责任,存在传播有害信息、平台垄断、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数据泄露、互联互通不畅、"饭圈"乱象等因资本无序扩张导致的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安全问题。从国际范围看,世界各国为了争夺信息社会的控制权,纷纷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和控制网络数据。美国的《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规定,美国可以调阅本国网络服务供应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不管数据是存储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只要用户里有欧盟国家的公民,就得遵守欧盟的数据保护规定。美欧的"长臂管辖"对我国的数据主权构成了安全风险。更严重的是,美国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对外国政要、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的网络窃密与监听监控,如"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等。

牢牢把握北京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屏障"。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在确立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目标的背景下,北京需要站在新的起点看待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底线思维,把维护数字经济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统筹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认清北京数字经济安全形势,维护北京数字经济安全,要立足国际经济秩序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和北京市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统筹好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北京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主要矛盾。

完善北京数字经济安全体制机制。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根据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制定数字经济安全战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由于数字经济具有跨界融合的属性,各业态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的问题,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建议设立专门负责数字经济安全的综合性监管机构,完善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各自职责,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建立健全各个层面的协调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健全北京数字经济安全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议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阐明数字经济安全的内涵,明确数字经济安全主体职责,建立和完善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数据安全审查制度、数字经济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界定危害数字经济安全的行为及其惩处措施。

形成数字经济安全多元综合治理合力。长期以来,在数字经济安全监管方面更多强调的是政府责任。数字治理应该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畅通各相关方的参与治理渠道,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安全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维护北京数字经济安全。在行业自律方面,建议完善相关管理体制,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提高行业自律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平台服务质量。加强对公民网络安全的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网络安全意识,使网民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安全治理。

办好小事蕴含治理大道理

张瑞芬

2022-07-05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早在他主政浙江时,就曾撰文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和政府的大事的重要论述,对北京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身边的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事情入手,以绣花功夫精细治理超大城市,改善百姓生活品质,用小切口撬动大变化,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落细落小落实,内在地体现出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大道理。

小事治理承载首都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

首都和谐稳定,是北京基层社会治理最大的政治。而首都和谐稳定,关键在人心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北京市正是从这样的政治高度定位和强化首都小事治理的重大意义,以致力办好群众身边小事为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群众基础的。这就是小事治理蕴含的"要从顺应民心、关乎大局的政治高度认识和定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的大道理。

从政治上理解小事治理的重要意义。"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能不能办好首都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是关系首都和谐稳定的大事。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超大城市治理是从办好一件件市民诉求和民生实事做起的,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增强群众获得感。正是立足于这种政治高度,近年来,北京市始终绷紧小事治理这根弦,坚持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抓手,不断深化改革,出台各种措施,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支持拥护党和政府,自觉服从服务首都大局,为首都和谐稳定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从认识上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小事治理的重要意义,只有让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深刻理解并坚定认同后才能转化为造福群众、确保稳定的有力行动。在实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通过召开会议、视察检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强调并及时传达小事治理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断引导和强化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对小事治理极端重要性的思想认知,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将正确的认知内化为自觉行动。广大基层干部在落实市委要求中逐渐认识到,小事看似小,但把这些小事解决好了,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了,就会在群众心里种下信任的种子,首都和谐稳定就会有可靠保证,实则是顺应民心、关乎"国之大者"的大事。

小事治理彰显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小事治理中,北京市始终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在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始终发挥着价值引领和过程规范的重要作用。这就是小事治理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要以现代价值为引领"的大道理。

明确治理的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现代社会和培养现代公民的价值标准,也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目标。正是基于核心价值观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和方向要求,北京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上,持续推动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在治理的原则和方式上,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和民主治理,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型、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现代化的治理方式转变。

融入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北京市将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群众关心的小事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在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开展民主协商,反映群众需求,确保民意融入法规、民智直通决策,使首都各界群众充分行使首都治理的应有权利。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中,贯彻核心价值观的"自由"理念,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在更大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城通办",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中,坚持以和谐为价值目标,持续新增城市森林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极大提升环境的宜居性。

小事治理汇聚党领群治的工作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城市大,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如何将基层碎片化的治理结构、利益关系和职责权责进行整合形成治理合力,是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北京市以小事治理为牵引和切口,有效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这就是小事治理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要在党政主导下汇聚多元主体合力"的大道理。

强化党建引领。市委始终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加强对全市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把基层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同时,压实街道(乡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单元的治理责任,推动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强大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

强化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大力完善市场和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激励政策,创新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物业管理,创建并推广劲松模式,完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连锁化发展;同时,督促产权单位履行职责,建立自管会或物管会,破解失管、弃管小区物管难题。

加强群众自治。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小事治理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形成"西城大妈""东城社工""朝阳群众""石景山老街坊"等群众自治组织品牌,培育"街巷长""小巷管家"等新型自治主体,以及"社区共治委""小院议事厅"等新型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广大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党领群治的生动局面。

小事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

唯有良法善治,基层治理主体的担当作为、治理机制的运行效率、治理的实际效果,才有坚实的制度支撑。否则,基层社会治理就容易陷入无法可依和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治理乱局。北京市在小事治理中,坚持立良法与促善治相结合,以良法保障善治,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这就是小事治理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要以良法善治为保障"的大道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